突發!深圳大手筆為二手房交易減稅幾十萬,北京或將跟進?

突發!深圳大手筆為二手房交易減稅幾十萬,北京或將跟進?

猝不及防,深圳樓市今日發糖,傳出重新定義二手房交易中的“非普”標準,大手筆廢除普通住宅的“豪宅稅”,即建築面積144㎡以下且小區容積率在1.0以上的房子,全部被認定為普通住宅,從11月11日起,拿證滿兩年的普宅二手房,再上市交易,免徵增值稅。

消息一出,全國沸騰。不過,咱們不妨先壓抑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從三個方面捋一捋此次深圳重新定義非普標準,到底代表了什麼。

一、深圳重新定義二手房“非普”標準,是真的嗎?

調控三年,想必購房者已經對時不時蹦出來又重新被壓下去的“樓市利好”有免疫,本著懷疑一切的精神,該消息一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不是興奮,而是弱弱的問一句:真的嗎?畢竟,迄今為止還沒看到任何官方文件不是。

不過,幫主覺得這個基本可以拍板認定是真的了

一個原因在於網上已經有網友爆料,今天上午去交易中心登記科辦事,已經在按照新政策開始辦理納稅。

第二個原因在於幫主剛剛致電了深圳稅務服務熱線0175-12366,致電人很多,估計很多都是在諮詢今天這個大利好。費了一番功夫終於得到答案,非普調整標準是真的,但是此前增值稅的政策不變,這一點深圳稅務發的微博也可以佐證。

突發!深圳大手筆為二手房交易減稅幾十萬,北京或將跟進?

有朋友可能會疑惑,增值稅政策不變,是不是意味著即便非普標準調整,對現有市場交易也沒有多少影響?當然有影響,而且從目前已經明確的條件來看,影響還不小,這個幫主下面會細聊。

二、深圳此次調整“非普”標準,影響大不大?

答案是肯定的。此次的影響不僅單宗交易“優惠”力度夠大,波及範圍也夠廣。

此前,深圳普宅標準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單套住房套內建築面積120(含)平米以下或者單套建築面積144(含)平米以下;

2、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1.0(含)以上;

3、實際成交價低於通告公佈的所在區域普通住宅價格標準。具體的是羅湖390(含)以下、福田470(含)以下、南山490(含)以下、鹽田330(含)以下、寶安360(含)以下、龍華320(含)以下、龍崗280(含)以下、光明250(含)以下、坪山200(含)以下、大鵬230(含)以下。

前兩個條件其實很好滿足,尤其是在限墅令公佈以後,容積率1.0及以下的房子基本就算絕種了,但是第三個條件卻pass掉了深圳很大一部分二手房。以深圳房價最貴的南山區為例,這個區域相當於北京的東西城,區域內二手房單價基本都在10萬左右,想要滿足單套總價490萬及以下這個條件,呃。。。那你只能買一個40多平及以下的一居。

這次深圳直接將原來死死扼住二手房交易的第三條價格標準去掉了,只需要滿足容積率1.0以上及建築面積144㎡以下兩個條件就可以。也就是說,深圳此次普宅調整基本上覆蓋了所有的剛需及剛改型購房者。

另外,除了涉及範圍廣,深圳此次調整也切切實實惠及了很多購房者此前,深圳二手房交易中的增值稅是這樣的:

1、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5%的徵收率全額繳納增值稅;

2、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住房對外銷售的,以銷售收入減去購買住房價款後的差額按照5%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

3、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增值稅。

拿一套原來市場登記價是200萬,現在市場值是600萬,且符合面積144㎡以下,小區容積率1.0以上的房子舉例(不用懷疑,經過近幾年的房價飛漲,深圳這種前後價差較大的房子比比皆是):

第一種及第三種情況不用說,規則調整後也沒啥變化。事實上,影響最大的是第二種情況,原來需要繳納增值稅20萬,現在調整後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妥妥的省了20萬。

三、其他城市是否會跟進?

目前真正意義上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截止目前,上海和深圳都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鬆動,而近期北京市場中關於“調整普宅/非普”的呼聲也很高。北京目前的普宅認定標準是按照環線以及價格劃定的,具體如下:

突發!深圳大手筆為二手房交易減稅幾十萬,北京或將跟進?


在環線確定的情況下,單價以及總價滿足任意一個都可以成為普宅,但問題在於無論是單價還是總價相較於目前房價高企的北京而言,都太低了。目前北京五環沿線均價都達到了5萬左右,想在五環到六環之間找一個單價3.1萬的房子,除了老破小就不用做他想了。

那麼現在北京還有普宅嗎?有的,不過都在六環外。六環內也有,但都是個別現象,而且面積基本都在70平米以下。

突發!深圳大手筆為二手房交易減稅幾十萬,北京或將跟進?


這就導致目前北京新房市場出現了兩種極其不合理的情況:

一種是,對於位置還不錯的房子,如果有普宅這種產品,往往一房難求。這種房子最後並不會被真正的剛需購房者買走,而是被投資型購房者(總價購買)或者關係戶買到。另一種是,對於去化有困難的項目,很多開發商已經將“普宅”當成了降價跑量的手段,以及吸引購房者的噱頭。

這種本該普遍性惠及剛需購房者的“普宅”,最後惠及的只有少部分的投資型購房者或者開發商。

放鬆標準,眼看著好像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是否能成功,確實把握也不大,畢竟是北京,一舉一動的影響都太大。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