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GDP零增速:東北直面經濟“觸底”,打好轉型升級戰

十八大以後,我國經濟從追求高速度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東北老工業基地亟須改變以往的粗放式增長方式,探索尋求新的發展之道。

长春GDP零增速:东北直面经济“触底”,打好转型升级战 | 新京报快评

2019年6月11日傍晚,一場強降雨過後,俯瞰吉林省長春市區。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文 | 邊際

11月7日,吉林省長春市統計局發佈了《前三季度長春市經濟運行情況簡析》。這份報告顯示,經初步核算,長春市2019年前三季度GDP完成4657.2億元,增速為零,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7.2個百分點,增速嚴重下滑。長春市委書記王凱稱,今年長春經濟運行遇到很大挑戰。

儘管近年來關於東北經濟的討論一直佔據焦點議題,但是從宏觀經濟數據上直面東北經濟增長之痛,作為東三省首府之一的長春前三季度成績單依然具有標識性意義。自2016年以來,長春經濟增速均在6.0%以上。從去年同時期成績來看,去年前三季度,長春GDP為4654億元,同比增長7.2%,應該說還是保持住了全國平均水平。

但是,長春市的經濟運行情況出現問題,事實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城市相關經濟運行數據公佈時,就已經露出端倪。而從年中的增速0.5%到如今的增速為0,這意味著此前由人口流出數據、民間投資數據所折射的擔憂已經從預警正式變為現實。

長春遭遇了什麼?或許從分項數據中我們能得出一些線索。值得注意的是,分產業看,長春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0.5%,1-9月份,長春市規上工業完成總產值下降5.5%,降幅比1-8月擴大1.3個點;而在第二產業增長出現下滑之時,第三產業也並未扛起增長重任,其增加值下降0.8%。

也就是說,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心之一的長春,其支柱性的第二產業出現了嚴重下滑,這直接影響了長春前三季度的成績單表現。但是,從另一面來看,十八大以後,我國經濟從追求高速度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也意味著東北老工業基地亟須改變以往的粗放式增長方式,探索尋求新的發展之道。

從長春市委書記的回應來看,勇於接受“0”的憂患意識,其實也是對東北過去三十年經濟增長模型的一種矯正。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於直面慘淡的現實。當出現危機時,選擇直面而不是逃避風險,才能發現機遇。事實上,東北經濟的積極因素正在黎明之前的黑夜中快速集聚。

從政策層面來看,從中央到地方的組合拳已經開始發力:在此前連續出臺相應東北振興方略之後,中央層面出臺了《關於支持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而吉林省層面,推動長吉一體化、長春

公主嶺同城化發展等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從市場層面來看,伴隨著東北選擇直面陣痛、積極推出相關營商環境改革措施之後,市場對東北經濟的預期也在不斷向好。

今年下半年以來,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等知名企業家相繼宣佈“投資必過山海關”,開始不斷加碼對包括吉林在內的東北的投資佈局。對於企業家們來說,如今的東北經濟已然是觸底,此時進入東北,也是市場層面抄底看好東北未來,認同未來東北經濟將會迎來觸底回升的一大指徵。

其實,東北經濟所遭遇的問題並非獨有。在經濟浪潮迭代、科技革命推動產業轉型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法國、德國,其資源型主導的重工業城市無一不都經歷了舊工業基地的工業再造,而去除對GDP增長數字的迷信,更多看到經濟發展質量、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等更多維度的考量因素,都是這些老工業區完成轉型的必由之路。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來,長春前三季度的“0增長”成績單,同樣也是東北經濟觸底的一個標示杆,接下來如何找準定位、保持定力,打好轉型升級的攻堅戰,是東北經濟真正的考驗所在。

□ 邊際(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