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沒有人”反對,就“不應該”有人反對嗎

讀到一篇文章,題目是《世界上沒有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會反對轉基因》,我將他題目中的句子改造一下,但絕不會丟失作者的本意。改造之後的題目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是不會反對轉基因的》。我對轉基因沒有明確的意見,因為我確實不是科學家,更別說“真正的”科學家了。但是我還是覺得這裡邊有點兒什麼事。什麼事呢?

我們不妨把這個句子再改造一下,當然不是改造句子結構,只是變換一下主語和賓語,比如:一個真正的嫖客是不會反對性病普查的。在第一個句子所設定的情境中,我是無所謂的,因為我確實不是科學家,我也沒有想要“真正的科學家”頭銜的慾望;在第二個句子所設定的情境中,我可是大有意見了,因為我確實不反對性病普查,可我也確實不是真正的嫖客啊!這可怎麼是好呢?

由此看來,文章作者存在邏輯上的錯誤,他不該將持不同意見的人們逼入“非此即彼”的境地,這個境地就是:我反對某,就不是某某;我贊同某,就可能是某某。

如果從懷疑論的立場看,其“無一反對,就是真理”的邏輯,也是違反懷疑論基本原則的。懷疑論主張,不能以“迄今為止驗證最好”而得出“更逼真”的判斷。也就是說,不能因為“真正的科學家”都贊同,就斷定轉基因是“不可反對的”。

關於這一點,孔子亦有論及。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大家都認為正確的事,要認真考察它的真偽;大家都認為不正確的事,也要認真考察它的真偽。世界上迄今為止,沒有哪一個科學理論是不可懷疑的,否則,懷疑論促進科學進步這個判斷本身就是謬誤了。

我對轉基因沒有研究,我自認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以對轉基因爭議發表意見。我不贊同的,是該文題目中所反映出來的邏輯缺陷,這不包括作者對轉基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