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常州大學

常州大學坐落於經濟發達、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學校始建於1978年,原名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創辦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84年實行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聯合辦學機制,1992年正式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並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起,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常州大學。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署共建常州大學協議。學校作為中國內地145所高校之一入圍2019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在武書連2019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56位。

2012年,學校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類別授予點、9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擁有2個省優勢學科、7個省“十三五”重點學科,化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在2018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學校有7個學科上榜,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工商管理2個學科進入全國排名前25%。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南通大學

南通大學(Nantong University)始建於1912年,源自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的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和南通紡織專門學校。2004年,原南通醫學院、南通工學院、南通師範學院三校合併組建新的南通大學。學校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運輸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首批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培育支持高校。在中國管理科學院《2019中國大學評價》中列第122位,ESI中國高校綜合排名列第111位,位列艾瑞深校友會2019世界十大權威大學排名(中國大學)第100名。

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信息與通訊工程3個博士後流動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信息與通信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點。臨床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擁有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2個、江蘇省重點學科8個、江蘇省臨床醫學重點專科26個。學校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江蘇省首批創新創業示範高校、江蘇省首批教學工作先進高校。學生年均總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溫州大學

溫州大學是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的溫州。學校由溫州師範學院(創辦於1956年)和原溫州大學(創辦於1984年)於2004年合併組建而成,歷經“兩校合併、七校融合”的沿革變遷,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33年創建的溫州師範學校。“教師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辦學特色顯著,“工程教育”“文理基礎教育”“華僑教育”優勢逐步凸顯。

學校於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化學、中國語言文學為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電氣工程、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經濟學、機械工程、生態學、土木工程為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根據ESI數據庫(2019年9月),學校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ESI國內高校排名第145位、省內高校排名第8位。根據《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8-2019),學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位居全國研究生培養高校的前35%。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嘉興學院

嘉興學院是2000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和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原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辦學肇始於1914年,此後百年間數易校址,相繼在寧波鄞縣、杭州建德辦學,先後隸屬於國家重工業部、冶金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被譽為中國有色行業培養經濟管理人才的“搖籃”。

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通過國家專業認證(評估)專業2個,省級優勢(特色)建設專業16個,省級師範教育創新工程項目入選專業1個。擁有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平臺10個。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與美、英、澳、德、日、韓等18個國家(地區)的62所高校開展本碩連讀、雙學位攻讀、交換生培養等合作,與浙江理工大學等17家單位聯合培養研究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6%以上。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銅陵學院

銅陵學院是一所財經特色鮮明,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工、文、理、藝、法等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其前身為銅陵財經專科學校,2000年合併安徽省冶金工業學校和銅陵師範學校,2002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學校是安徽省首批示範應用型本科高校,2015年獲批為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率先提出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理念,2008年,發起創立了“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行知聯盟),在全國產生積極影響,受到了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的批示,《光明日報》等國家媒體評價“為新建院校謀求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擁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10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財務管理)、13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等。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社會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均在96%以上。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合肥學院

合肥學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誕生,開放中成長,創新中發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創辦於1980年的合肥聯合大學。創始校長楊承宗是伊萊娜·約里奧-居里夫人的博士生,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建校伊始,就提出“適當收費、不包分配、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後勤社會化”的辦學模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學校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崗村”。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聯合大學和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範學校合併組建合肥學院。

學校是“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63所試點學校之一,首批承擔“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61所學校之一,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全國應用型本科高校專門委員會副主席單位,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主席單位,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常任主席單位,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委託培養學校,全國第三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100所“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單位之一,國家新工科教育與研究成員單位,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單位,全球中小企業聯盟戰略合作伙伴。

合肥學院成立之初,就率先提出“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借鑑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辦學經驗,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關鍵要素,進行系統改革和實踐,構建起具有鮮明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為區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現有工、經、管、文、理、教育、藝術等7大學科門類,61個本科專業。國家特色專業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國家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批准的對外合作辦學專業3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3個。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江漢大學

江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實行湖北省、武漢市共建,以武漢市為主的辦學體制。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適當保留專科教育,大力發展以社會培訓為主體的繼續教育,著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人才,力爭早日建設成為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地位和水平相適應、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

擁有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涉及69個二級學位點。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及研究生工作站。 學校建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煙塵汙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城市圈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14個省部級研究平臺,設有交叉學科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研究院、系統生物學研究院、武漢生物醫學研究院、武漢研究院等校級科研機構50個。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吉首大學

吉首大學創辦於1958年9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張家界市兩地辦學,校本部位於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是湖南省屬綜合性大學,也是武陵山片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學校是國家民委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高校,《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湖南省研究生培養過程質量評估優秀學校。學校是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普通高校。2018年獲批為國家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湖南省按一本批次錄取高校。

學校有35個一級學科,80個本科專業,覆蓋12大學科門類。有省重點學科5個(其中優勢特色重點學科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民族學、工商管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專業碩士點13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辦學近60年來,共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各級各類人才30萬餘名。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3%以上。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嘉應學院

嘉應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創辦於1913年的梅縣縣立女子師範學校,學校位於葉劍英元帥的家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廣東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時稱嘉應州,嘉應學院由此得名。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高職教育、留學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型的現代辦學體系,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學校具有“植根僑鄉,服務地方,弘揚客家文化”的鮮明辦學特色。自辦學以來得到曾憲梓、田家炳等海內外鄉賢、校友捐資2億多元。成立客家研究院,被列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廣東省客家學研究基地;成立大陸首家客家學院,把優秀客家文化傳統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於1985年設立的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地處“中國第一僑鄉”——廣東省江門市,是廣東省較早獲得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地方高校,具有接收港澳臺僑學生、國際學生資格和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現為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高校。

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共5個,省級重點(名牌)專業、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等共34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建有軌道交通綜合實驗中心、化學與環境工程實驗中心、光機電工程教育中心、現代紡織工程實驗中心、藝術設計綜合實驗中心等一批工科實驗實訓基地,其中軌道交通綜合實驗中心是目前全省該類專業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功能最全的實驗實訓大平臺。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多年位居全省公辦本科高校首位,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北部灣大學

北部灣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位於北部灣經濟區核心港口城市——欽州市。學校前身為1973年創辦的欽州地區師範學校;1991年5月,設立欽州師範專科學校;2006年2月,升格為欽州學院;2018年11月底,教育部批准在欽州學院基礎上設立北部灣大學。

2007年,學校在廣西高校中率先開設涉海專業,填補了廣西有海洋而廣西高校無海洋專業的歷史空白;2011年成為廣西唯一獲得國家高級海船船員和國家一級漁業船員培養培訓資質的本科高校。學校是全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首批理事高校、廣西新建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試點院校、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產教融合創新實驗項目”基地院校、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項目單位。

學校形成了鮮明的海洋性辦學特色,開設有海洋科學、輪機工程、航海技術、水產養殖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等一批涉海類專業,構建了海洋生物與技術、海洋交通運輸與工程等具有海洋特色的學科專業群。有“水產”“船舶與海洋工程”2個廣西一流學科(培育);有“海洋科學”“水產”“船舶與海洋工程”等7個省級重點學科(含培育);有“廣西北部灣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重點實驗室”“廣西北部灣海洋災害研究重點實驗室”“廣西船舶數字化設計與先進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級海洋學科發展平臺。在中華白海豚、中國鱟、珍珠貝、大蠔等海洋物種養護、海島資源保護與利用等領域的研究居區內乃至全國領先水平。

這南方11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院校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