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全文3231字,閱讀約5分鐘

城市秘密作者:大傾城 / 攝影:子夷、劉年


杭州湖濱——說她是遠東最美的商圈,可能有人會不服,但是目前上海外灘還不是世界文化遺產,湖濱卻是,1平方公里的水生金地,全年客流量達到6000多萬人次,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138億元。除了消費,湖濱還是外來遊客看山看水的心願地,它是人們進入西湖的大門,是杭州柔軟的下腹部,也是尚未被錢江新城取代的主城區唯一的價值高地。

《城市秘密》從湖濱起程,湖濱價值綠皮書十篇,聚焦湖濱發展的底層邏輯,關注湖濱的歷史、人文、商業、規劃和社區革新,全面解讀湖濱為什麼會這樣,並對未來的湖濱提出美好的建議。

我們會在湖濱十篇裡拋出一個個鮮為人知的秘密,用解密的方式讀城,我們希望《城市秘密》能成為喜愛這座城的人的共同出口。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杭州人說到湖濱,就是一公園到六公園,但是要具體到四至,也未必人人說得清楚。湖濱商圈的出現是民國時期浙江省民政司決定在清旗下營舊址開闢新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有必要把旗營說說清楚,現在50歲以上的老杭州還是把湖濱一帶稱為“旗下”。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十頭門裡的老杭州

杭州旗營是滿清政府最先在漢人地區設置的三個八旗駐防營之一,另兩個在西安和南京。建營時間1650年冬,消亡時間1911年11月6日,盤踞杭州最好山水261年。為啥叫旗營呢,因為真的彩旗飄飄,八旗官兵在駐防營城內是按旗居住的,比如說正藍旗住在迎紫門內,鑲白旗住在平海門內,每旗所居街巷的口子上,本旗旗幟高高飄揚,所以杭城百姓就把獵獵彩旗飄揚之下的那塊地方稱為“旗下營”或“旗營”,再後來連“營”字也省掉了,直呼“旗下”。旗營駐防兵是混合部隊,有滿族、蒙古族和漢族兵。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城 中 城

▲這張圖放大看,你會看到大城有護城河,小城也有護城河,河流密佈的杭州是橋樑的博物館,杭州像是穿了一件結滿盤扣的褂子。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各種資料記錄旗營的四至,都留有當時的痕跡,用什麼橋什麼門做為起迄點,現在門橋都不在了,我就給你們畫個通俗的圈,大抵範圍:南到開元路,北到慶春路、教場路,東到中山中路,西到湖濱路,繞一圈約4.5公里,直線貫穿杭州1公里,面積當時計有1436畝零四分,約1平方公里大小。閒來無事的時候繞行一圈,步行大概一小時,自行車半小時。汽車不管單行線和紅燈,40碼配速,6、7分鐘就開完了,事實這是不可能的。這麼大小的地方,出門就是煙柳畫橋的西湖,往東兩公里就是滬杭鐵路,往南2公里就是清河坊老商業圈,真是達官貴人、商家、地產商必爭之地啊。但當時的你不能再往前走了,因為再走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置身於稻田和菜園之間,踏上了一片幾乎未開發的鄉野之地。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60、70年代地圖中的四至

旗營選址的時候,兩個看地的漢臣想放在較少擾民的城北,就是現在水星閣、梅登高橋附近,但他們說得很隱晦,朝廷最後考慮到兵馬糧草及優養滿人的問題,覺得還是瀕湖最好。畢竟有快4000人和12000匹馬要養,靠西湖喝水多方便,唐代李泌挖的六井:相國井、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龜池、小方井,全在旗營之內,另外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井和池,這為旗營官兵、眷屬以及軍馬的飲水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西湖清趣圖》,杭州版的《清明上河圖》,以逆時針遊覽的方式,以超長卷軸展示了宋元時期環湖的景緻

從五代開始,杭州就在造各種各樣的城門和城牆,我們熟知的“錢塘門”“慶春門”等十頭城門及圍合區是在元末和明時固定下來的,清代的滿人又在十個城門裡造了駐防城,是為城中之城,這座城設置了五個門:旗營南門為延齡門,憑臨湧金河,有吊橋(延齡橋)與外交通,後延齡路(今延安路)由此得名,延齡橋南舊稱營門口,是一處非常熱鬧的所在,後來俗稱鬧市口;東南門為迎紫門,也叫花市門,前臨官巷口,即今解放路口,也是一個熱鬧的地方;東門為平海門,前為弼教坊,即今平海路口;東北門為拱宸門,在井字樓,面臨浣沙東河;還有一座承乾門,在拱宸門西北。

延齡、迎紫、平海三門,各寬一丈二尺,高一丈六尺,比城牆略矮;拱宸、承乾二門比較狹小,承乾門更被稱為便門,是柴草入城的通道。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旗營曾經擴建過,擴建的後果是把杭州城的城門錢塘門也納入了自己的地盤。

原來錢塘門不是營城的門,門內原有大校場,是綠營漢兵習武之地,旗兵嫌原練武的地方、營城外西南湖邊亭灣不方便,便將大校場(現望湖賓館地塊)佔了過來,邊上的教場路就是這麼來的。同時將原營城北牆向北移建,將錢塘門納入營城範圍之內。城中百姓要去西湖,要過旗兵把守的錢塘門,十分不方便,且經常遭到欺負。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造城可不是一件小事,圈地移民,霸佔民房,鐵騎之下,哭爹喊娘。261年,先是滿人拆了漢人的房子,後是漢人拆了滿人的房子,兜兜轉轉是歷史的本相。

旗營造了兩年,動用了浙江全省之力。城牆分成許多段,各府各縣各承擔一段,主要是出錢,工程完工後,各府縣還要三包。造好的城牆,高大威猛,有震懾之力,磚石結構。城牆高約6.33米(一丈九尺),厚約3.33米(一丈),城牆上可以有兩匹馬並行。和老北京的城牆一樣,可以上行遊覽。當年梁思成曾經計劃把北京城牆變成一個長達近40公里的環城立體公園,可以有圖書館、文化館和茶館。杭州旗營基本屬於軍事設施,狀態緊張。旗營建成後,圈定區內近萬戶漢族居民遷出,所有八旗官員、兵丁、眷屬遷入。每一次拆遷史,都是城市各種利益群體的對抗史。

再來看旗營內部,你可以看成是一個大軍區,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小社會。裡面軍官有多少,就有多少官衙,最大的官衙當然是將軍署,佔地120多畝,解放後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人民大會堂所在地,現在是元華商城。將軍路這麼耳熟,就是旗營的流風餘韻。旗營全盛時人口超過萬人。至於士兵的營房呢,是拆了原來城內的高大建築改造的,平房,木結構,泥地地面,竹片編籬再塗泥土,比較簡陋。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錢 塘 酒 庫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旗人是吃皇糧的,整個旗營純消費型,這種吃皇糧不事生產的理念,我們在後期尋訪杭州旗人的時候也感覺到了。有些旗人後裔,就算生活困難,也不太愛工作,年輕時沒有姑娘喜歡,臨了,四十開外了,找個帶小孩的單身女人過日子。

純消費型小社會,這是什麼氣質?沒有危機的時候,將戲兵嬉,賞花遛鳥鬥蟋蟀,與漢人融合在一起,仗是不會打了,騎個馬都能從馬上摔下來,放個箭呢箭也不知道去哪兒了,西湖銷金鍋兒,直叫人醉生夢死。

原來的嶽王路花鳥市場怎麼形成的,與旗人的退隱、旗營氣質大有關係。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當年杭州花鳥市場和古玩市場發源地——嶽王路花鳥市場關閉後,依然有自發愛好者來此地聚集,雙休人流爆滿。

一年清政府下發的餉銀大概是十萬兩,按5000人計算,每人每年可領取20兩,一家5口,一年大概有一百兩白銀可供消費,這還不包括米糧的下發。旗營裡原是沒有漢人店鋪的,旗人要買東西得出城門。後來因為龐大的消費需求,禁區突破,漢人的鋪子也在旗營裡出現了。看史料的時候,有時會感慨消費才是第一生產力。

旗營裡除了過去留下的宮觀祠廟,像關帝廟就有7座,流水小橋17座,旗人還在營內種桃種柳,弄得花團錦簇。這已經不像是兵營的樣子了。261年裡,值得一表的倒是旗營的學校。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斷橋昭慶寺

根據光緒末年八旗調查會的調查,杭州旗營在清末新政中總共創(改)辦了9所官、私立學校,學生總額約690名,其中高等小學1所,學生約60名;初等小學4所,學生約350名;滿(清)文學堂1所,學生約60名;武備學堂1所,學生約80名;八旗公學1所,學生約40人;惠興女學1所,學生約100名。清末杭州旗營總人口為5200多人,學生人數佔總人口數的13%強,這還沒有將在旗營外學校就讀的學生算在內。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2017年杭州在校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包含研究生)的學生總數為138.78萬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杭州調查隊),佔全市常住人口946.80萬人的14.7%,所以旗營的普遍教育還是蠻強的。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旗營在1911年11月被吳山上的革命軍一炮命中將軍府,轟倒了旗杆,而旗營的炮呢據說被一個店員叫張子廉的,給偷了炮閂,無法使用,快速就給革命了。

徹底被革命之前,其實還有兩次危機,發生在太平天國時期,一次倖免,一次覆沒,覆沒的這次尤其慘烈。

1861年11月,杭城已被太平軍圍了一個多月,城中斷糧,杭州商人胡雪巖購運的2萬石大米運不進城,只能停泊在三廊廟外江上。不過這些救命米糧後來成就了“胡大先生”的紅頂事業,堪稱商業奇才的頂級運營。當時城內饑民吃起了草木皮革,甚至割食死人之肉,兵糧也很快斷絕,只能殺戰馬及放生園中的動物充飢。到了11月28日,守城清軍全面潰敗,巡撫王有齡以下官員大多自殺。杭州城陷。會戰期間,兩軍還在西湖上打過水戰,於西湖而言,絕無僅有。

城中之城的旗營自然危在旦夕,將軍瑞昌,集合八旗官員、披甲者誓死報國,根據每家人口多寡,分給火藥,城破的時候自焚用的。火到處燒起來了,城門破了,瑞昌穿上朝服,在將軍署的西園蓮花池投水自盡。他的小妾帶走了兩個年幼的公子,一出城就失散了。旗營城裡闔營自焚,烈焰漫天。全營死難者達萬人。

1864年,左宗棠恢復杭州,來到旗營,營中無論官署兵屋,全部被毀,斷牆殘垣,焦黑一片,慘不忍睹至於涕下,陸續收集駐防兵員,僅得46

人。當年就開始修葺旗營,調撥兵馬再次入駐。修葺後的城牆,土牆相連,高不過一丈,厚僅六七尺,比之前雄偉的城牆縮微了一半。

至於1911年,杭州旗營被革命軍光復可以從兩位大佬的記憶中感覺一下那個氛圍:

馬敘倫先生回憶:傍晚時分他向官巷口走去,一路十個五個的新軍士兵把守路口,在一盞路燈下,一位排長說:“先生,前去不得了,迎紫門上不時在放槍呢。”

魯迅先生回憶:“不過戰事是有的。革命軍圍住(杭州駐防)旗營,開槍打進去,裡面也有時打出來。然而圍得並不緊,我有一個熟人,白天在外面逛,晚上卻自進旗營睡覺去了。雖然如此,駐防軍也終於被擊潰,旗人降服了,房屋被充公是有的,卻並沒有殺戮。”

旗營幾乎是和平解放的,這和旗兵接受新政也很有關聯。所有的革命要有一個好的結果,佔領信仰是第一位的。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辛亥革命之後,旗營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1912年7月22日,民國政府開始拆除從錢塘門到湧金門段的城牆,闢建湖濱公園。西湖進城了,城湖豁然開朗。新市場在旗營原址上建設,湖濱新的時代來臨了。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城牆拆除後的湖濱(清末民國初期)

《城市秘密》尋找了在杭州的旗人後裔,

族群、移民對城市發展的意義如何,

我們且看下回分解。

369年前,杭州城裡彩旗飄飄的地方叫旗下,湖濱叫四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