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90後"女孩在現場見證奉賢的發展

她是92年出生的北方女孩,性格中融合了北方的大氣和南方的細膩。幼時就隨父母舉家搬遷至上海,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奉賢讀書,奉賢是她成長的土地。高中畢業時,以全上海第五名的成績考入北大歷史學專業。本科畢業後,出於對傳媒的熱愛,她選擇繼續深造研讀北大的傳媒學碩士,碩士畢業後她更是放棄了傳媒環境更好、媒體選擇更多的北京,毅然決然回到上海,開啟了自己的事業旅程。

她希望能用自己的筆,藉助工作平臺,讓更多人看到上海的變化。

晨薇16年6月畢業,同年7月順利入職解放日報負責奉賢等郊區報道工作。領導安排她跟蹤奉賢等區的新聞報道工作,不僅因為她對這片土地很熟悉,對在地關係對開展工作有幫助,也希望她對奉賢的熱愛可以幫助她更好地挖掘故事和人文背景。

在現場,見證奉賢的發展

晨薇特別喜歡跑農村,但作為新奉賢人,剛開始她沒有親戚,也沒有采訪渠道。通過這幾年的工作積累,奉賢170多個村有一半以上她都去過。而在工作中,日復一日遇到的這些身邊人,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使命,也過著很不同的生活。

这位

晨薇說,採訪對象所面對的日常生活,就是她每天工作的戰場,而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告訴大家奉賢發生了哪些變化,同時把奉賢好的經驗進行傳播。比如垃圾分類,現在全國都在探索,上海也在積極推進,而奉賢有不少做得好的經驗,可以通過報道和大家分享。

在晨薇眼裡,奉賢每天都發生著不同的故事,有振奮人心的,也會有令人傷心落淚的。但是最深的體會,是奉賢這兩年變得越來越好了。某天你推開門會突然發現家門口的空地變成公園了,家門口背後的濱水長廊變成十字水街了。作為記者,她時時刻刻在現場記錄著奉賢的變化,而作為一名普通的奉賢人,她也為奉賢的日新月異感到驕傲。

青年人才,奉賢的未來和希望

这位

採訪中,晨薇也主動表示,非常感謝這幾年奉賢區對人才的培養力度,她自己也有幸成為了受益者之一。作為上海的遠郊,奉賢對於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而人才對於上海的建設和發展都至關重要。今年3月,她有幸參加了團委組織的培訓,團委把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年輕人籠在一起,讓他們分享自己工作和創業過程中的經驗,每個人都博採眾長,這樣的活動本身是非常有意義的。

最後,晨薇談到對於團區委接下來對人才的培養規劃,她有著很強烈的期待,希望能給予年輕人更多扶持與關懷,讓他們有更多發揮自己能量的空間,讓人才在奉賢生根、發芽,不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