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有人說,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生活中,看破往往不難,不說破則很難

有些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一吐為快,卻完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

殊不知,說得越多,矛盾越多,彼此間的距離越遠

給自己一點沉默的時間,思考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這是尊重,是智慧,是善良,更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看破不說破,是尊重

與朋友相處,就算要勸誡,也要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開導鼓勵,如此才正確

急於炫耀自己看穿的那一點小事,容易引起人的反感,良心用苦的循循善誘才真正能令其接受

有些事看破,卻不必說破

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俗話說:“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

說話的時候,考慮別人的感受,看破,但不必說破,給別人留有餘地,對方自然會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看破不說破,是智慧

中國有一句老話:看破不說破,面子上好過

說話要謹慎,什麼話對什麼人可以說,什麼話該說不該說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正如海明威說的:“我們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古人說:“智者思而後言,愚者先言而後思。”

說話出自天性,不說出自智慧

為人處世,看破不說破,是一種洞察力,更是一種大智慧

看破不必說破:看破不說破,是善良

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荀子·非十二子》裡說道:“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說話說的恰當,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

不該說話的時候沉默的恰當,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印象很深刻的故事

有一位朋友,是個口吃,說話特別慢

有一天在路上遇到有人過來問路,偏偏這個人竟然也是個口吃,這位口吃的朋友在問路人面前,一語不發。

待問路的人離開後,同行的人很疑惑,問他為什麼剛才為何如此沉默。

口吃的朋友回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能說會道是一種能力;靜觀不說卻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善良

日常生活中也一樣,說很容易,懂得適時緘口卻不容易

就算是再淺顯的事情,談及別人的短處,也需要巧妙地避開,不要加深彼此的痛處

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蔡康永說:“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看破不說破的背後,不只是管住了自己的嘴,更是設身處地,體諒對方痛處的善良

孔子曰:“納於言而敏於行。”

說話要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別人

體諒人心,善待他人,做到看破不說破,飽含了一個人高明遠識的善良

看破不說破,是千帆過後的淡然,更是體諒他人的善良

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

所謂看破,不難,巧舌如簧,也不難,難的是,看破不說破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看破往往需要智慧,不說破則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