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硅谷”中關村崢嶸歲月:從“電子一條街”到“一區多園”

“中國硅谷”中關村崢嶸歲月:從“電子一條街”到“一區多園”

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被譽為“中國硅谷”的中關村早已不只是一個科創基地,它還是中國改革創新的一塊試驗田,是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的重要源頭。

作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中關村與其他城市科創基地相比,最大優勢就是“智能”含量更高。數據顯示,2018年中關村示範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2萬多家,總收入超過5.8萬億元,是中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

●中關村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電子一條街(1983年1月——1988年4月)

1980年10月23日,此前曾兩次到美國硅谷參考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春先與6名科技人員一起,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支持下,成立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這一舉動拉開了科技人員面向市場、自主創業的序幕。

1984年前後,中關村地區有了一批“下海”經商的科技人員,他們通過創辦民營科技企業的方式,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途徑。到1987年,以“兩通兩海”(即四通公司、信通公司、科海公司、京海公司)為代表的近百家科技企業聚集在自白石橋起沿白頤路(今中關村大街)向北至成府路和中關村路至海淀路一帶、東至學院路,形成大寫的英文字母“F”型地區,被人們稱為“電子一條街”。

●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時期(1988年5月——1999年5月)

1988年5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並規定,以中關村地區為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區劃出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區域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政策區範圍。5月20日,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由此,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正式成立。

1994年4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將豐臺園、昌平園納入實驗區政策區範圍。

1999年1月,經國家科委批准,試驗區區域再次調整,將電子城、亦莊園納入實驗區政策區範圍。從此,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形成“一區五園”的空間格局。

●中關村科技園區時期(1999年6月——2009年2月)

1999年6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關問題的批覆》,原則同意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關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請示》中關於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意見和關於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發展規劃。8月10日,北京市政府發出通知,決定將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管理委員會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2006年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告第五批通過審批的20家國家級開發區(2006年第3號)。調整後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總面積為23252.29公頃,包括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德勝園(含雍和園)、電子城(含健翔園)、亦莊園(包括通州光機電一體化園區和通州環保園區)、石景山園、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形成了“一區十園”的空間格局。

“中國硅谷”中關村崢嶸歲月:從“電子一條街”到“一區多園”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時期(2009年3月—— )

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覆》發佈,明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新定位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目標是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該條例明確規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由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電子城、亦莊園、德勝園、石景山園、雍和園、通州園、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以及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批准劃定的其他區域等多園構成。”

2012年10月1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空間規模和佈局,由原來的一區十園增加為一區十六園,包括東城園、西城園、朝陽園、海淀園、豐臺園、石景山園、門頭溝園、房山園、通州園、順義園、大興-亦莊園、昌平園、平谷園、懷柔園、密雲園、延慶園等園區。

“中國硅谷”中關村崢嶸歲月:從“電子一條街”到“一區多園”

時至今日,“中關村”三個字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地名,而成為一個著名的符號,它是中國幾代科技人的精神家園,在全世界都擁有獨特的號召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