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西門子凱颯時代即將落幕

記者 | 錢伯彥發自德國

11月7日,西門子集團在慕尼黑總部公佈了2019財年四季度以及全年的財務數據。

如同ABB、通用電氣等受累於全球經濟大環境趨冷的工業巨頭,西門子並未實現大幅業績增長。其全年調整後經營性息稅前利潤與上一財年基本持平,為89.86億歐元;全年營收增長5%,達868.49億歐元;全年訂單額增長7%,為979.99億歐元。

具體到各個業務,被廣泛視為未來西門子增長點的數字化工業集團,全年訂單額下滑2%,為159.44億歐元。該集團不甚理想的業績,主要受到汽車產業和機械行業不景氣的衝擊。這兩個行業分別約佔數字化工業營收的20%和15%。

即將被分拆上市的油氣與發電集團(GP),訂單額反而增長8%,達199.75億歐元。表現最為亮眼是軌道交通業務,訂單額為128.94億歐元,增幅達17%。

相比於略顯枯燥的財務數據,當天會場內最受人關注的依然是那位侃侃而談的首席執行官:凱颯(Joe Kaeser)。

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西門子監事會是否會再次延長凱颯將於2021年初到期的合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誰又會是他的接班人?

凱颯時代的印記:戰略轉型

過去數年間,凱颯已為西門子烙上了太多的個人印記。其任內推行的“願景2020+”戰略,徹底重塑了西門子這家百年企業。

“我們不是解體,而是創造了一個新公司。”在8月的三季度財報會上,凱颯如此強調。

但凱颯無法否認的是,最遲到2020年9月,營收佔比最大的油氣與發電集團(GP)將徹底從西門子分拆出去,並更名為Siemens Energy獨立上市。

搖身一變成為母公司的西門子,將僅作為穩健型大股東,在Siemens Energy保留不超過49%的股權。未來,新公司的財務數據也不再計入西門子財報。

這意味著,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即將出現一家營收達300億歐元量級、員工數量超過8萬人的新巨型企業。依託這一體量,它甚至能直接擠入DAX指數構成企業名單。

剝離油氣與發電集團,本不在凱颯的計劃內。

時鐘撥回到六年之前的2013年,當凱颯從前任奧地利人羅旭德(Peter Löscher)手中接過西門子掌門人之位時,公司已在一年內連續數次下調了業績預期。

彼時,西門子旗下複雜的16大業務集團中,真正具備強大盈利能力的寥寥無幾。

幾乎所有業內人都相信,時任公司財務董事的凱颯,將比靠著2006年賄賂醜聞才得以上臺的羅旭德做得更好。凱颯也的確沒有令外界失望。

閒暇之餘兼職消防員的凱颯,傳聞在就任西門子掌門人之前的那個週末,還頗為悠閒地為其巴伐利亞老家的救火隊剪綵新採購的消防車。

但凱颯對自己的定位,顯然不是西門子的救火隊員。

凱颯就任後不久,時任能源業務董事許斯(Michael Süß)以及廣受歡迎的工業業務董事魯思沃(Siegfried Russwurm)先後被掃地出門。凱颯的身邊,很快團結了一批以首席財務官拉爾夫·托馬斯(Ralf Thomas)為首的高管團隊,該團隊被外界戲稱為“凱颯的咖啡休息室內閣”。

樹立了權威的凱颯開始大展拳腳。不到四年內,“願景2020”和“願景2020+”戰略轉型計劃先後出爐。

根據計劃,西門子臃腫的16個業務集團先被合併為9個,其後進一步精簡至三大運營公司和三大戰略公司,共計六個實體。

三大運營公司分別為天然氣與發電、智能基礎設施和數字化工業,三大戰略公司則包括西門子醫療、西門子歌美颯以及西門子阿爾斯通。

一系列複雜操作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去中心化。凱颯相信,曾經叱吒風雲的多元化巨頭模式,已經窮途末路。近年來深陷泥潭的通用電氣,就是最好的反面典型。

「特写」西门子凯飒时代即将落幕

遺憾的是,在成功將西門子醫療和西門子歌美颯獨立上市後,凱颯的好運氣似乎徹底用完。

今年2月中旬,戰略公司的第三支柱——西門子軌道交通業務與阿爾斯通的合併案,遭到了歐盟委員會反壟斷委員維斯塔格的否決。

這不僅徹底打亂了“願景2020+”戰略,更使原先的3+3格局直接變成了3+1+1格局。軌道交通業務將暫時與智能基礎設施和數字化工業一同留在西門子集團之內。

但西門子不排除繼續嘗試與阿爾斯通進行合併,或選擇將該業務獨立上市的可能性。至於另兩大戰略公司,西門子歌美颯59%的股份將被轉讓給新成立的Siemens Energy,西門子醫療將成為碩果僅存的唯一真正的“戰略公司”。

無論凱颯的“願景2020+”戰略最終打了多少折扣,西門子歷時近五年的大刀闊斧戰略轉型即將步入尾聲。

主導轉型的凱颯,也將來到離開西門子權力中心的時刻。

今年9月,凱颯曾公開表態:“將在感到自己變得不可替代之前,及時退休。”根據西門子董事會的慣例,董事會成員在原則上年齡不應超過63歲。凱颯現年已62歲。

博樂仁和森的新時代

9月18日,西門子宣佈提拔現任技術董事博樂仁(Roland Busch)為副首席執行官,並將於12月1日起兼任人力資源董事。

由於副首席執行官將分管戰略轉型的具體實施,博樂仁被廣泛認定為凱颯的接班人。

此前,與凱颯私交不錯的米夏埃爾·森(Michael Sen),也曾是下任首席執行官的熱門候選人。但根據《南德意志報》等多家媒體消息,數名西門子監事會成員更傾向於技術出身的博樂仁。

森與凱颯均為財務出身,兩人的行事風格都充滿個性。目前,森是西門子醫療(Siemens Heathineer)的監事會主席。

森沒有得到監事會的垂青,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監事會主席——丹麥人施傑翰(Jim Hagemann Snabe)。

施傑翰曾任職歐洲第一大軟件企業SAP,與時任CEO孟鼎銘共事多年。施傑翰為人低調,一直以來都是凱颯“願景2020+”計劃的堅定支持者,他們在戰略轉型問題上似乎所見略同。

但隨著公司戰略轉型暫告一段落,兩者的分歧或漸漸浮現。

西門子已經接近完成轉型,從一家專注於大型訂單的傳統企業,變為專注於分散式訂單的科技公司。現在,是時候深耕數字化工業業務、甚至再度開啟該領域大規模併購活動了。

據《德國商報》援引多位監事會成員的說法,施傑翰主導的監事會相信,相比於僅有不到兩年任期的凱颯,一位有著長遠技術性眼光的接班人,才是新西門子所需要的掌舵人,至少不應當又是一位財務專家。

結合施傑翰在《夢想與細節》一書中所表達出的類似“哲學王獨裁”的觀點,以及其本人數學的純理科背景,他對技術人才重掌西門子的偏愛,絕不是空穴來風。

這位技術人才正是博樂仁。

物理專業博士畢業的博樂仁,像個井井有條、一絲不苟的精密機器。出現在發佈會上時,他總是沉默寡言的那個。

博樂仁曾多年負責西門子軌道交通業務,時常被員工在凌晨5點的公司健身房裡撞見。為了阿爾斯通合併案,他邊在跑步機上鍛鍊邊戴著耳機補習法語,晨練之後的早餐通常是:幾片面包加上一個不含蛋黃的荷包蛋。

“六個小時的睡眠對我來說足夠了,有時五個半小時就行,時間再長就不必了。”博樂仁似乎永遠精力充沛。在交通業務部時,他以深究高鐵列車上每個螺絲的功用而備受員工矚目。

在博樂仁的帶領下,曾經盈利能力相對孱弱的交通業務完成了漂亮的轉身。目前,該業務的盈利能力已超過了集團的平均水平。此前,博樂仁還擔任過西門子威迪歐汽車公司的一把手職位,並擁有兩年的駐華(上海)經歷。

除了在西門子內部擁有豐富的管理經歷外,博樂仁過硬的技術能力更是他的最大加分項。

博樂仁在巴伐利亞州最頂尖學府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自1994年加入西門子以來,一直就職於研發崗位。“博樂仁對於軟件和硬件的結合有著深刻的理解”,前法國財政部長布雷頓(Thierry Breton)對於他的評價,是最好的背書。

「特写」西门子凯飒时代即将落幕

面對來自微軟和亞馬遜等硅谷巨鱷的競爭,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西門子工業雲平臺Mindsphere與Simatic自動化技術的優勢?

精通軟硬件結合的博樂仁,加上SAP出身的施傑翰,或許是西門子目前的最優解。

但即便博樂仁已被封為“準太子”,其接班凱颯的安排也並非板上釘釘。

在接下來的數月時間裡,博樂仁仍需要在副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上證明自己。監事會將在2020年夏季就凱颯接班人問題做出最終決定。

除博樂仁外,西門子新生代中的另一位主角,自然是森。雖然他沒有贏得西門子監事會的青睞,但被指定為未來新公司Siemens Energy的首席執行官。

此前凱颯在出訪伊拉克以及跟隨默克爾訪問中國時,都帶上了森。跟隨凱颯學習如何在外交舞臺上長袖善舞,也被視為森執掌Siemens Energy的前奏。

此外,森在分拆和剝離業務上豐富的經驗,特別是西門子醫療上市時的突出貢獻,以及其在德國電力石油化工巨頭意昂集團的經歷,都是西門子目前急缺的。

在當今能源轉型浪潮下,可以肯定的是,燃氣輪機逐漸小型化、去中心化的趨勢,以及燃煤發電的頹勢已難以改變。

得益於將被劃歸新公司的西門子歌美颯,凱颯和森對此給出的答案是擁抱能源轉型: Siemens Energ將是唯一一家在風能、傳統能源、輸電等能源產業鏈各環節均有涉足的企業,因此也是能源轉型一攬子方案的最佳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