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內蒙巴彥淖爾,隆興長鎮人來人往左宗棠下屬在此開了商號


位於五原地域的陰山,五原歷史悠久,夏朝在大禹治水時,大洪水退後在此處形成五處丘地平原,因而得名,北朝民歌敕勒川就是流傳於陰山的草原地帶。

五原境內的客棧,背後靠山,簡陋的土坯平房,大院寬敞,供往來的馬隊車伕住宿。

客棧內的場景,屋內擁擠不堪,空氣渾濁,住客年齡參差不齊,東倒西歪,只為趕路途中能安身休息。

五原城外,紅柳叢生,一座圓形土臺,是當地很靈驗的大仙廟,前方有一前出的方形孔洞,供信眾祭拜放置祭品,圖中土臺上方堆滿了百姓木樁薪材。

位於烏拉山脈和黃河之間的五原平原,明朝以來便開始建設水渠,從黃河引水灌溉,歷代便大量種植粟麥,成為糧食重要產區。

五原縣城南門外的“隆興長鎮”,清代早期採取禁墾的政策,直到晚期,因五原引水之後適宜種植,所以吸引大量各省移民,聚居成村落,湘軍左宗棠的一退役下屬郭向榮看中此地的前景,創立了“隆興長”商號,後來商賈雲集,慢慢“隆興長”就成了五原縣城的名稱。

因地處塞外,燃料缺乏,只得以馬糞為燃料,圖中是曬乾馬糞的場景。

客棧的圍牆上寫有“劉人店”“車馬大店”的廣告語,提示過往行人,這裡可以不僅能留人住宿,還可以停放車馬,提供草料服務。

草原上的蒙古王爺,正和隨從踏馬而來。

五原的廣袤平原上,遠看屬於陰山支脈的烏拉山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