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溫順,捨己為人;眾生得飽,病臥殘陽——屬相“牛”大揭祕

一、老實勤懇的牛

在生肖動物中,牛是最普通的形象,也是最雄偉的形象之一。牛的體格健壯,牛的秉性樸實無華,牛具有不怕吃苦、不怕負重、不怕威脅、不怕嘲笑的倔犟勁兒,它那一對強勁的角,隨時準備對付挑戰者的襲擊。

1.牛的品性

牛吃苦耐勞,性格堅忍敦厚,可算得童叟無欺,面對小孩兒的使喚和大人呵斥,它的目光總是一副哀憐畏懼的神色。無論耕地還是拉車,倘若腳步慢些,或者偷嘴吃了路邊的草,總3之是稍不如人意,便要捱上主人的一鞭,但它通常也不會有什麼反抗表示,只是格外努力,倍加謹慎罷了。但是,牛的性格倔犟,一旦脾氣上來,便如火山爆發一般,令人生畏,被人稱為“牛脾氣”。不過,只要你不激怒它,一般情況下它輕易不會發脾氣,更不會主動進攻人。

牛性情溫順,捨己為人,不遺餘力地為人類創造財富,它的一生當中,於人無所多求,吃的是草,付出的是氣力、是汗水,當勞碌數十年,將渾身的體力、能量全部獻給人類而衰老後,餘身仍可為人類所用。牛的全身都不失為寶:牛肉、牛奶可以食用,是強身健體的佳品;牛奶還能製造乳粉、煉乳、黃油;牛的皮、毛、骨、血、內臟、脂肪可以用來製革、制氈、製藥,生產腸衣、骨粉、血粉、工藝品;牛糞可以做肥料,在寒冷的冬季,許多民族還用牛糞取暖;中醫稱為“牛黃”的珍貴藥,就是牛的膽結石還具有解熱、強心功能。牛皮還能書寫,愛爾蘭的《奪牛長征記》記載了 1100餘則故事,是古代修道士根據手稿、歷史資料及口頭傳說在牛皮上書寫的。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是南宋李綱所寫的《病牛詩》。雖然詩人是在以牛自喻,借牛來傾吐自己為國為民,不惜鞠躬盡瘁,雖死不辭的情懷。 但也一語道破了牛任勞任怨的精神。

性情溫順,捨己為人;眾生得飽,病臥殘陽——屬相“牛”大揭秘

2.牛與農耕

牛是農民生產的好幫手。我國是農業國,養牛業有六七千年的歷,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廣大的農民與牛相依為命,耕牛被視為農民的命根,在傳統農業社會的生產中佔據了相當高的地位。“家有牛,是個寶;家有牛,不用愁”,“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成了農業社會許多農民的最高理想。牛耕的發明更是大大改善和促進了人類的謀生能力,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行,牛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日益降低,但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卻越來越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牛和人類的關係無疑會發生變化,但牛永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朋友。

3.牛與戰爭

戰國時,燕國進攻齊國,佔領了許多城池,包圍了即墨。 田單是堅守即墨的齊國將領。危急之中,他向燕軍假投降,麻痺了燕軍。然後,他派人找來1000多頭牛,在牛頭捆縛尖刀,牛尾綁上塗了油脂的葦葉。 夜間,田單令人點燃牛尾部的葦葉,驅牛直衝燕軍大營,牛群后邊緊跟著5000齊國兵將。 牛因身後起火,驚慌暴怒,一直向前衝去,把燕軍營壘衝得大亂,5000齊兵趁機大敗燕軍,解除了即墨之圍,還乘勢收復了多處失地。 這就是流傳頗廣的“火牛陣”。

性情溫順,捨己為人;眾生得飽,病臥殘陽——屬相“牛”大揭秘

4.牛在許多國家人民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徵

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牛的神話傳說。 印度夫婦若想生兒育女,雙方便相約夜裡來到“聖牛”的身邊,無比虔誠地對“聖牛”竊竊私語,傾訴衷腸。如果此時“聖牛”以“哞”聲相應,那更是吉星高照了。尼泊爾人視黃牛為國獸,每年八月還有“牛節”,長達8天。每隻牛身上都掛滿紅簪花,光彩奪目。 姑娘出嫁那天,要騎著黃牛,由親人小心牽引,繞婆家村莊一週,作為吉祥的見面禮。

二、春牛闢地的傳說

春天萬物萌芽,牛在春天破土耕種,牛與春天的這種密切關係,使牛與萬物的生長髮育似乎有某種天然的聯繫。春牛闢地,拉動犁鏵,喚醒了沉睡的大地,觸動了蘊藏於其中的生命種子,由此萬物萌芽,破土而出,生命繁衍,農作物生長,才有了奼紫嫣紅的世界,為人類提供了衣食的來源。

古時,牛王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時常往返於天宮和大地之間。 有一天,農夫託牛王給玉帝傳個口信,說是人間寸草不生,大地光禿禿的太難看,請玉帝帶點草籽兒給人間,把人間打扮得好看些。 玉帝聽了,覺得有道理,便問殿下眾神誰願去人間撒草種。

“玉帝,我願去人間撒草種。”牛王自告奮勇地說。

“你是個粗心大意的傢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說。

“玉帝放心,這點兒小事我要辦不好,甘願受罰。”牛王堅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請求,囑咐牛王到人間後,走三步撒一把草籽兒。牛王帶著草籽兒,走出天宮,在跨出南天門時,不小心跌了一跤,墜下人間後,頭腦暈乎乎的,誤以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三把草籽兒。 於是,大把的草籽兒撒在了大地。

第二,野草叢生,農夫根本無法種莊稼了。 他們託灶神告訴玉帝,野草太多,莊稼無法生長。玉帝知道了,怒氣衝,飛起一腳踢向老牛,牛王一個筋頭從天上落到人間,嘴巴朝下,被摔掉了一排上牙。於是,牛從此便開始給農夫當苦力,而且以青草為食。 直到今天,牛的那排上牙還沒長出來。

但是,牛是個知過即改的好動物,它任勞任怨,勤懇忠實,拉車犁田從不松套,為農夫做了不少好事,博得了人們的好評。 在排屬相的時候,人們一致推舉它為屬相,牛憑著自己對人類的貢獻躋身於人類的屬相之列,如果不是投機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中,搶先得了頭名,牛王肯定還會當上屬相首領呢。

性情溫順,捨己為人;眾生得飽,病臥殘陽——屬相“牛”大揭秘

三、牛郎織女與七夕乞巧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一直跟著哥哥嫂子度日。 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提出與他分家,只給丁他一條老牛,就叫牛郎自立門戶。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房屋。 一兩年後,牛郎營造了一個小小的家,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以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莫。

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一會兒你去後山大水潭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於是,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裡,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 牛郎便從蘆葦裡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那位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衣裳。 織女紅著臉點了點頭,他們就此結為夫妻。

性情溫順,捨己為人;眾生得飽,病臥殘陽——屬相“牛”大揭秘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可是有一天,牛郎卻發現老牛在悄悄落淚。在牛郎的追問之下,老牛才說了實話。原來,它是天上的大力神,因觸犯天規而受罰到凡界為牛。它說了織女的秘密,使牛郎得以娶織女為妻,便會罪上加罪。老牛還告訴牛郎,它死後,一定要把它的肉掛在樹上喂喜鵲,然後再把它的皮做一雙靴子,穿上它便能騰雲駕霧。老牛說罷,長嘆一聲便死了。牛郎和織女哀傷不止,他們按照老牛的囑咐,把牛皮做了靴子,又把牛肉掛在樹上喂喜鵲。

牛郎和織女的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他想起老黃牛的囑咐,連忙從屋中找出那雙皮靴子。牛郎穿上皮靴,將兩個孩子放進兩個簍子中,用扁擔一挑,腳一蹬,便飛上天追織女去了。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牛郎和織女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從此,牛郎也住在了天上,但是與織女不能相聚,因為有天河相隔。每到秋天夜空明朗,在銀河兩邊有兩顆大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與牛郎星成直線的兩顆小星,就是牛郎的兒女。稍遠的地方有四顆小星,是織女投給牛郎的四個梭子。在織女星附近有三顆小星,呈等腰三角形,是牛郎投給織女的牛柺子。 據說牛郎把情書拴在牛柺子上,織女把情書拴在梭子上,互相傳遞信息,溝通愛情。

性情溫順,捨己為人;眾生得飽,病臥殘陽——屬相“牛”大揭秘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卻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牛在這一傳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對牛的讚美,反映了人們對人間美滿婚姻和男耕女織幸福家庭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同時,浸透了“善有善報”的樸素思想。牛給予牛郎的幫助,正是農民離不開牛的生動寫照;喜鵲給予織女的幫助,正是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弘揚。 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人類自身所應有的美德。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在七夕節這天,通常婦女們會向織女乞求智巧,即乞巧。山東鄄城、曹縣、平原、莒縣一帶的乞巧風俗,是在七夕這天晚上,七個要好的姑娘聚在一起包餃子,她們把銅錢、針和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以此預測命運。據說,吃到針的手巧,吃到錢的有福,吃到棗的早早結婚生子。在七夕節還有生巧芽和穿針乞巧活動。 生巧芽,就是用豆、麥或五穀泡在水裡,生出芽來,七夕之際,姑娘們依次把巧芽掐成寸許投人水盆中,藉助月光看盆底的影子進行占卜,如果影子像菜刀、鍋碗,象徵姑娘善於烹調;如果影子像紡車、花朵,象徵姑娘是紡織刺繡能手;如果影子像鳳冠、霞披,象徵姑娘能夠嫁個好丈夫,出人頭地,大富大貴。穿針乞巧,就是姑娘們不用眼看,全憑感覺把線穿進針眼兒中。 姑娘們乞巧、乞富、乞子的活動,都是祈求生育。乞子意味著生育,生巧芽強調的也是生,引線穿針更是暗喻男女交合。總之,七夕乞巧活動寄託了人們希望人丁旺的美好願望。

性情溫順,捨己為人;眾生得飽,病臥殘陽——屬相“牛”大揭秘

四、鞭打春牛祈豐年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於遠古的春耕儀式,為立春前的官方祈農活動。中國古代以農為本,糧食的豐歉關係到國家的安危,所以對於祈求農業豐收的“鞭春牛”活動,從民間到帝王都不敢怠慢。 它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牛風俗傳播更廣。可以說,“鞭春牛”的活動為牛的家譜添注了光彩奪目的一頁。

民間傳說中的“春牛”被視做牛中之神、牛之魂,也有“牛魂”、“牛神”的稱呼。這“春牛”身高四尺、長八尺,形象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它的體魄特別強壯,而且精力旺盛。

作為“一年四季在於春”的迎春活動的高潮節目,“春牛”被奉為神,除了祭拜之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遊藝,人們用彩紙紮成神牛,用泥塑製作神牛,恭恭敬敬地抬著它們,還有扭秧歌、劃旱船、踩高蹺和調龍燈,載歌載舞,熱熱鬧鬧。這些民間藝術表演活動統稱為“演春”。

“鞭打春牛”,一種是在“演春”遊人隊伍前,有人牽著一頭老牛,用綵緞裝飾,邊走邊用鞭子抽打;另一種是人們抬著五彩繽紛的用竹和紙紮成的“春牛”,或者是彩色泥塑“春牛”,有人邊打邊走邊唱“打春詞”,表示心中的祈禱和祝福。

在“鞭打春牛”活動中,人們的“打牛詞”也名目繁多。最有代表性的要數我國吉林農村的“十打春牛詞”了。詞中唱道:“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陽開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穀豐登,六打六合同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節康寧,九打九九歸一,十打天下太平。”還有長白山地區的打春詞是:“春交五九尾呀,春打六九頭。 手舉鞭條打春牛,打得春牛下田去,打得昏君不露頭。”

此外,我國北方還有《春牛圖》,它是春節期間人們常貼的木版畫,也稱“春牛畫”或“春貼子”。春牛圖上通常畫著五彩妝的牛和代表芒種(農時節氣之一)之神的牧童。牧童通常頭理雙髻,身穿短衣短褲,手執柳條鞭,站在牛或牛後,或者騎在牛背上。畫面上寫著“天下太平”、“春牛呈祥”,“開春大吉”、“三陽開泰”等大字,表現出人們對春耕開始以及在一年四季中時時吉祥平安的期盼。這樣的《春牛圖》一般都貼在家家戶戶的門上,或者掛在屋裡的牆上,是我國民俗的生動反映。

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 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浙江地區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 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性情溫順,捨己為人;眾生得飽,病臥殘陽——屬相“牛”大揭秘

五、與牛有關的成語

歸馬放牛——比喻戰爭停止,不再用兵。

風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牛角掛書——比喻勤儉讀書成才的人。

吳牛喘月——指因疑心而生懼。 比喻人遇到事情過分害怕,帶有嘲諷的意味。

對牛彈琴——比喻做事不看對象。

多如牛毛——像牛身上的毛那樣多。 形容極多。

汗牛充棟——棟:棟宇,屋子。 運輸書籍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 形容藏書非常多。

繭絲牛毛——形容功夫細密。

九牛一毛——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 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老牛舐犢——老牛舔小牛。 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 馬、牛穿著人衣。 比喻人不懂得禮節。也比喻衣冠禽獸。

賣劍買牛一一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牛溲馬勃——牛溲:牛尿,一說車前草,利小便;馬勃:一種菌類,可治瘡。 比喻一般人認為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裡可成為很有用的物品。

牛衣對泣——睡在牛衣裡,相對哭泣。形容夫辦共同過著窮困的生話。

庖丁解牛——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蹊田奪牛——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氣衝牛斗——氣:氣勢;牛、鬥: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牽牛下井——比喻事情棘手,很難辦到。

童牛角馬——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土牛木馬——泥塑的牛,木做的馬。 比喻沒有實用的東西。

亡羊得牛——丟掉羊,得到牛。 比喻損失小而收穫大。

問牛知馬——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蝸行牛步——蝸牛爬行,老牛慢走。 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犀牛望月——比喻見到的不全面。

一牛九鎖——比喻無法解脫。

以羊易牛——易:更換。 用羊來替換牛。 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

爭貓丟牛——比喻貪小失大。

椎牛饗士——椎牛:殺牛;饗士:犒勞軍士。指慰勞作戰的官兵。

鑽牛角尖——比喻費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指思想、心胸狹窄,方法不得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