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突然宣佈辭職,玻利維亞局勢何以急轉直下?

總統突然宣佈辭職,玻利維亞局勢何以急轉直下?

這張電視截圖顯示,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在玻利維亞中部科恰班巴省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辭職。新華社發

玻利維亞任職時間最長總統埃沃·莫拉萊斯10日宣佈辭職。他當天早些時候同意重新舉行總統選舉,但軍方和警方領導人仍呼籲他下臺。

多個南美洲國家領導人和政界人士認定這一事件是“政變”。

辭職“為和平”

莫拉萊斯10日晚在電視講話中宣佈,為使國內局勢恢復和平穩定,他決定辭職。他當天早些時候宣佈,同意按照美洲國家組織建議,更換最高選舉法院全體成員並重新舉行總統選舉。

只是,武裝部隊和警方領導人隨後分別發表聲明,呼籲莫拉萊斯辭職,從而使國內局勢重歸穩定。

莫拉萊斯2005年首次當選總統,2009年和2014年兩次獲得連任,今年10月再次贏得選舉。他是這個南美洲國家首名印第安人總統和南美洲在任時間最久的左翼領導人。

只是,反對派指認莫拉萊斯陣營在10月選舉中舞弊,拒絕承認選舉結果,要求重新選舉。莫拉萊斯的支持者和反對者數週來分別在街頭集會,3人在暴力衝突中死亡,超過100人受傷。莫拉萊斯邀請美洲國家組織牽頭,審核選舉計票。這一組織10日早些時候發佈初步報告,認定有“大量違規”,建議重新選舉。

副議長“接任”

作為法定總統繼任者,副總統、參議院議長和眾議院議長當天同樣辭職。

參議院第一副議長和兩名內閣部長也辭職。

反對派陣營參議院第二副議長珍尼娜·阿涅斯告訴媒體,她將於11日接任總統職務。

最高選舉法院院長瑪麗亞·歐亨尼婭·肖克同樣辭職,稍後遭警方逮捕。按照警方說法,肖克被捕時女扮男裝,企圖逃跑。最高選舉法院前副院長安東尼奧·科斯塔斯也被捕。科斯塔斯在10月選舉數天後辭職。

警方還逮捕另外30多名官員,罪名關聯選舉舞弊。

自稱遭追捕

莫拉萊斯宣佈辭職的地點是玻利維亞中部科恰班巴省。他在“推特”寫道:“我沒有理由逃跑。如果他們說我偷了東西,必須拿出證據。”

莫拉萊斯晚些時候再次發佈推文,說他的住處遭“暴力團伙”衝擊,“一名警官公開宣佈,他奉命對我執行非法的逮捕”,“政變者正在破壞法治”。

反對派領導人路易斯·費爾南多·卡馬喬同樣說,當局正在科恰班巴搜捕莫拉萊斯,“軍方扣押了他的總統專機”。

然而,警察總司令尤里·卡爾德龍說,已經向檢察機關申請逮捕令,抓捕“違反選舉程序的人及其同謀”,但是“沒有針對莫拉萊斯或任何內閣部長的逮捕令”。

多國指“政變”

南美洲國家左翼領導人和政界人士對莫拉萊斯表達支持。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阿根廷當選總統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和巴西前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認定玻利維亞發生“政變”。

墨西哥總統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在社交媒體“推特”寫道,為了人民免受暴力,莫拉萊斯寧願辭職,是“負責任的態度”。外交部長馬塞洛·埃布拉德也在“推特”寫道,墨方“反對(玻利維亞)發生的軍事行動,它與過去一個世紀讓拉丁美洲流血的那些悲劇性事件相似”。

埃布拉德說,20名玻利維亞政府和立法機構成員進入位於玻利維亞行政首都拉巴斯的墨西哥使館避難,墨方同樣願意向莫拉萊斯提供庇護。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對玻利維亞局勢表達憂慮,敦促各方保持最大程度剋制,避免暴力。

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同樣敦促各方避免更多暴力事件,同時呼籲美洲國家組織派團前往玻利維亞,監督新的總統選舉進程。

秘魯和阿根廷政府呼籲玻利維亞恢復和平、舉行透明的選舉。

玻利維亞局勢何以急轉直下?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突然宣佈辭職,接踵而來的是副總統、參議長辭職,最高選舉法院院長被捕。風雲突變,形勢急轉直下。玻目前處於舉國無首的狀態,依據憲法臨時接替總統職權的人也辭職了,似乎都不想接手這個“爛攤子”。這個高山之國怎麼了?一週前大選結果已引發大亂,如今是亂上加亂。局勢尚未明朗,但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外部勢力攪局,尤其是美國直接出面干涉是玻政局風雲驟變的重要原因。莫拉萊斯是與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齊名的拉美左翼領袖,有“反美鬥士”之稱,查去世後,莫被視為“激進左翼”代表,因而成為美重歸“門羅主義”的障礙,被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和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是特朗普、蓬佩奧、博爾頓辦公桌上“黑名單”中的首要人物。美本想通過此次大選促莫下臺,因此在玻最高選舉法院公佈大選結果宣告莫拉萊斯連任後,美國和美洲國家組織立即指稱計票“欺詐”,統計非法,先是要求重新計票,後又要求重選。莫拉萊斯辭職後,警方立即逮捕了最高選舉法院院長,罪名就是偽造計票結果,參與大選舞弊,根據之一是來自美洲國家組織的指控。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美國挑頭的干涉是拉美國家絕大多數動亂產生和升級乃至不可收拾的動力源。如今玻利維亞如此,其他正在動亂中煎熬的拉美國家恐亦難擺脫。

第二,大選後動亂延續的結果。反對派在美洲國家組織支持下發動全國性抗議,在首都和各主要城市出現嚴重暴力行動,造成重大損失。莫拉萊斯答應重新計票甚至表示可以重新大選,並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而無果,局面已經失控。

第三,軍方插手干預。據報道,原陸軍司令受軍方委託向莫拉萊斯施壓,要其“放棄權力”以“挽救國家”,緩解因大選而導致的嚴重暴力局面,莫拉萊斯見大勢已去,不得已而屈服。這令人想起2002年委內瑞拉的情景,兩者驚人地相似。當時也是在長時間暴烈動亂之後,軍方高層倒戈,三軍司令同赴總統府“勸退”,但查韋斯寧死不辭職,被強行遣送加勒比小島關押47小時後重返總統府。拉美國家素有軍人干政傳統,往往是在動亂之後發生。而軍人干政背後,多有美國黑手作祟,以上世紀70年代皮諾切特兵變到本世紀之初委內瑞拉政變,其間多少次類似行動,樁樁件件美國均難逃干係。

第四,玻利維亞之亂的導火線是大選,根源在於莫拉萊斯執政13年積累起來的政治、經濟、社會、族群矛盾。“左”“右”之爭只是政治上的表現,根本在於在玻利維亞的國情下,如何搞好國家的發展和治理,首要是分配不公痼疾亟待解決,包括在改善窮人境遇的同時,兼顧其他社會階層,特別是弱小的中產階層的利益。這是一個多年探索而至今未能解決的問題。莫拉萊斯三度連任,其經濟政策有得有失,近年來玻經濟形勢在南美尚屬穩中有進,但社會問題仍是短板,容易被反對派利用。

莫拉萊斯辭職造成玻利維亞暫時的“無政府”狀態,但這絕非最後結局,恰是新動亂的開始。以貧困群眾和土著族群為主體的“親莫派”必定群起反擊,莫本人也不會退出舞臺。玻形勢短期內難以穩定,也使變亂中的拉美政局更加撲朔迷離。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惠曉霜(新華社專特稿) 、 王珍(作者系中國駐委內瑞拉前任大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