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異地高考未來會有什麼變化

曾經引起廣泛社會關注的異地高考,已經實施8年了。北京異地高考政策實施六年了。實際上,全國各地的異地高考政策基本落地了,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型城市。

截止到目前,關於高考和中考考生資格,是以考生的戶籍所在地為標準。非當地戶籍都要回原籍所在地參加高考或中考。

北京異地高考未來會有什麼變化

北京異地高考未來會有什麼變化

北京異地高考未來會有什麼變化

最新的統計表明,2019年,在當地參加高考的隨遷子女達到22.4萬人,是2013年的50多倍。非當地戶籍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異地升學考試問題,一直是纏繞在高考制度的難點。十幾年前開始,非當地戶籍流動人口子女高考問題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到了2012年,出臺《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

目前,全國各個地區都落實了這項政策。從這個數據來分析,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的比例到2%了。落地難度比較大的是北京。

2014年,北京第一次開始允許非京籍流動人口子女報名參加高考,僅允許報考高職院校。一直到現在,本科院校沒有對流動人口子女放開。2014年符合要求的報名者為114人,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為243人,2019年,北京有500多考生提出申請,符合條件的只有373人,六年累計下來,一共1000多名非京籍考生有資格參加在北京高考,參加高職院校錄取。

非京籍流動人口子女考生人數較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不是非京籍考生沒有這方面需求。第一,是本科院校沒有放開,更多考生選擇回原籍參加高考;第二,有資格在北京參加高職院校錄取的條件相對較高,分別是北京市居住證明、父母在京穩定住所證明、合法穩定職業已滿6年、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已滿6年、其隨遷子女具有本市學籍且已在京連續就讀高中階段教育3年學習年限。

未來,北京關於非京籍考生的政策會不會調整?

北京的人口政策一直比較緊張,從現在的政策來分析,北京會持續保持目前的高門檻的政策,暫時不會出現鬆動現象。

北京已經實施了積分落戶的政策,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獲得了北京市戶籍,連續兩年,積分落戶政策的惠及人數都超過了6000人,他們的子女入學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同時,北京的國際教育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涉及中小學的國際學校有100多所,很大一部分相對有實力的非京籍考生在面臨升學時,不願意回原籍,他們一般會選擇國際學校就讀。

全國很多城市出臺了落戶政策,有的地方的落戶政策門檻相對比較低,會吸引很大一部分人流出北京。

也就是說,雖然現在的人數處於增長狀態,但北京以後每年報考高職的非京籍考生人數不會出現大幅增長現象。積分落戶的人數越來越過,選擇國際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到京外城市落戶的人數越來越多,北京每年報考高職的非京籍考生人數,持續到一定時間,報考人數會出現下降趨勢,下降到一定程度,這項政策有可能取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