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一人 一院 一座山 山西七旬老人的獨居生活


劉白女,今年已72歲,平順縣臭水峧村人,在家排行老五,18歲就嫁到這裡,給崔家老三做媳婦。她也育有五個女兒,現都已成家遠離這裡。丈夫二十多年前已去世,兩個大伯哥也相繼離去,這個自然村就剩下她一個人生活。|主編:劉昱|責編:張春穎 蘇航|山西新聞網特約攝影師:南志平

小院孤零零的建在懸崖上,院子所在的村是平順縣虹梯關鄉北秋房村的一個自然村。院子之前是崔家三兄弟共住的一個院落,小院牆體由石塊砌成,房頂是石板和灰土兩層結構,院子由北房、東西房及南房組合而成,呈長方型結構,據說已有百年曆史,像城堡一樣扼守在兩個山頭之間。

女兒們都要接她到城裡生活,都被她拒絕了。她在這裡生活了50年,和這裡的一切都有了感情。她說:“看不見大山,就覺著彆扭。”

劉奶奶臥室的小窗口邊掛著幾張女兒的照片,相框已很陳舊,就用舊電線捆紮著以阻住開裂,但漆面已經裂開了。

大白天內屋也很黑,由於窗戶很小,透進來的光很少。燈泡吊在小屋中間,沒有開關,開閉燈時需要擰緊擰鬆燈口。

院門外的牆上很有序的靠放了不少廢舊木材,這樣晾乾不易腐爛。房簷下橫放了幾根長木杆,中間和兩頭都用布條扎的很講究。這是用來秋天打鉤柿子用的。劉奶奶的生活打理的很充實。

老人一有時間就出去砍點灌木枝條,晾乾後備用燒火。身後這塊大石頭是老人的曬糧食的場地。到了收穫季節上面就堆滿了各種糧食。石頭下面就是懸崖,有500多米深。

山桃花雖然開了,但由於地處在山頂上,風大,溫度低,植物還是黑乎乎的,綠色還沒有來到。老人說,到4月底5月初連翹、梨花開了,滿山遍野,一眼望不到邊,非常漂亮。從家裡通往外面的這條小路,是劉奶奶一腳一腳踩出來的。

老人吃水,一年四季靠這口旱井。這個山坡流進來的雨水、雪水彙集起來。要保持水的乾淨就必須經常清理這個山坡的落葉和風颳過來的一些雜質,劉奶奶就多了些勞作,拿上掃把來維護。

這根井繩已跟了她多年,已和她有了感情。繩子上栓了紅布條,意圖吉利。繩子有五六米長短,每次來打水時都必需帶上。

井口用石板蓋好,既保證人們的安全,也防止掉進井裡雜質。這裡時有遊人光臨,有一次有人把石板掀開,還給弄破了石板,等劉奶奶挑水時才發現,老人家很傷心。

老人很善良好客,有旅遊的人過來,她就熱情的領著客人給介紹這裡的風景,講大山的故事。老人是個閒不住的人,在家周圍的邊邊角角能種植的地方,她都種了植物。

水井離院子有500多米遠,老人拒絕別人幫忙挑水,說每天她都要挑水,已習慣了。72歲的老人由於長期的勞作,身體佝僂了不少。

屋內是石板地面,有些坑窪不平,但卻打掃的很乾淨,桌子箱子也抹的一塵不染。牆上貼了彩色的畫,活躍了家裡的色彩,很有溫馨感。老人說,這樣家裡亮堂。

屋子裡外都用舊報紙貼的嚴嚴實實,這樣可以減少牆上灰土掉落。床上的被子疊的整整齊齊。

劉奶奶的手磨了很多老繭,骨骼也有些變形,但很粗壯,看的出是長期勞作出力的結果,酷似大男人的手。

老人有時也會站在懸崖邊,遠遠的看山下的世界,她很少走出這裡的大山。地上的幾塊石頭是老人擺放的。

中午,老人要做飯了。她抓起一把樹枝引燃火,然後放到火洞裡。老人說,冬天燒火炕也是這樣。廚房設施雖然簡單,但鍋臺、每個瓶子都很乾淨。

門口的這塊空地是她們家以前的打曬糧食的場,現在就她一個人,地少了,這個場也用不上了。攝影師提議給劉奶奶照張像,老人就把手放在了膝蓋上。

攝影師離開時,老人站著路口久久的沒有離開。她身後是大山、是她生活了50年的家園,還有她深深鑲嵌著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