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什麼是資產證券化(ABS)

何為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簡稱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是一種流行的融資性金融工具。

這裡我們首先了解什麼叫貼現,貼現的意思就是你有一筆定期存款存在銀行,下個月才能到期,但恰巧明天需要用款,身邊正好又沒有其他的現金。於是,你只好帶著存摺來到銀行,讓銀行的工作人員幫忙把這筆定期存款以折價的方式換成現金,然後就可以去支付使用了。這裡,你用定期存款換現金的行為叫做貼現。而定期存款預期到期的本息與換回的現金之間的差額,就是貼現的成本。

資產證券化融資,非常類似於貼現的行為,只是它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可以滿足融資方和出資方各種各樣的需求。

簡單來說,資產證券化就是將個人、企業,甚至一個項目在未來能夠取得的現金的權利在當下進行貼現,使當下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現金。

一文讀懂,什麼是資產證券化(ABS)

資產證券化的流程

一文讀懂,什麼是資產證券化(ABS)

什麼樣的資產可作為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

債權、未來收益權、租金等任何可以在未來產生現金流量的權利在理論上都可以進行資產證券化融資。

通俗的講,只要你能夠讓人相信你的某個賬戶可以在未來不斷的有錢打進來,而且可以準確預測打進來的錢的金額與頻率,那麼你就可以以此作為融資的依據,以這個賬戶未來的現金流換取別人現在手裡的現金。

為何會產生資產證券化這種形式的融資需求

大家都知道,現金流就是企業的血液,一旦現金流中斷,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將停止。遠水難解近渴,不管企業未來預計的現金流量有多麼大,如果當下拿不到現金,企業可能就直接破產了,於是企業會通過各種融資的方式將擁有的債權換成現金。

由於銀行的風險控制最嚴格(也是因為各種法規的要求),當企業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把債權裡面最優質、未來現金流最確定的部分進行貼現或者將其作為質押物貸款給企業現金,由於債權優質、未來的收回概率很高,所以銀行收取的貼現費用或者質押貸款的利率相對較低。

可是,企業擁有的優質債權畢竟只佔總債權的一部分,如果這部分換回的現金仍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那就必須想辦法用質量稍微差一些的債權換回一些現金,這個時候,資產證券化的融資手段成了企業的救命法寶。

企業會把質量稍差的債權劃分成無數的小資產包,每個資產包都意味著未來能夠收回一定金額的現金。企業自己或者委託中介機構,將這無數個資產包以一個特定價格出售給投資者。這個價格換算的利率通常要低於企業以相同條件從銀行獲取貸款的利率(如果高於貸款利率,企業不如直接去銀行貸款),同時又要高於相同風險的存款利率(如果出售的金融產品利率太低,投資者會認為無利可圖,將無人為津)。

資產證券化形成的金融產品,其實就是我們大家看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中的一種。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融資利率如何確定

貸款的形式包括信用貸款、質押或抵押式貸款。由此可見,提供擔保可以降低貸款的利率。同樣的,企業如果能夠對未來收取現金的時間與金額做出擔保,也可以降低資產證券化融資的利率。

資產證券化產品增加信用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但包括質押、抵押,還包括差額補足(未來收回的現金不足預期時,企業自身、大股東或者第三方機構承諾拿出資金向投資者支付差額的部分)、分層優先清償(基礎資產會劃分優先級、劣後級,對於購買優先級產品的投資者,即使資產包收回的現金來自於劣後級的基礎資產,該部分現金也優先支付給優先級的投資者)、超額現金流覆蓋(選取的基礎資產包未來形成的現金流超過應當支付給投資者的現金流,即使有一部分收不回現金也不會影響投資者的利益,從而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

另外,通過律師與會計師檢查相關基礎資產的合同、發票、以及對收款權利的認定,可以大幅降低投資者未來無法收回現金的風險,這也是消除融資者與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一個重要手段。

何謂出表與不出表

在現實生活中,債權以及其他任何未來可以獲得現金的權利,都存在最終收不回現金的風險,沒有什麼比手裡握著現金更安心的事情了。因此,相對於債權,企業更願意將其從財務報表中剔除,轉而變為現金,從而實現降低企業風險、優化財務報表結構的效果。但是根據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並非出售的每一項債權都可以從財務報表中剔除,具體仍需要參照準則要求: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第七條企業已將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保留了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不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是指將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從企業的賬戶和資產負債表內予以轉銷。

這裡需要把握的就是企業是否將幾乎所有(通常是超過95%)的風險與報酬轉移給購買者,也就是所謂的繼續涉入的程度,體現在企業自身購買劣後級的比例、對於無法償付的債權的追索清償比例、差額補足的比例、對於現金歸集賬戶收回的現金進行再投資的權利(無權進行再投資)等等。95%這個比例也只是一個參考值,不同情況下需要做出謹慎的職業判斷。

從實務上來看,由於企業用來做資產證券化融資的基礎資產通常不全是非常優質的,因此做到完全轉移出財務報表的操作難度是很大的,要麼是因為繼續涉入金額過大,要麼是承擔的融資成本過高導致項目流產。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越來越嚴格,未來企業想通過交易結構的特殊設計實現出表的成功率可能會越來越低。

循環購買是什麼

通俗的說就是在一定時間段內企業不斷用新的基礎資產多次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由於基礎資產池內新注入的基礎資產具有同質性,相對於單獨再次重新發行,循環購買的形式對於基礎資產的核查具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循環購買的頻率最快可以達到每天一次,主要取決於基礎資產的注入頻率以及企業和監管機構的歸集、核查能力。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企業總會誤解以為循環購買的資金來源於企業的專用現金歸集賬戶,其實並不是,現金歸集賬戶收回的現金將由管理人保管併發放給投資人,與循環購買的資金並無直接關聯。現金歸集賬戶中的現金,企業是絕對禁止使用的,因為這部分現金的所有權實際是歸屬於資產證券化投資者的。

資產證券化融資的難度

企業想要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獲取融資,關鍵的難點就在於證明擁有的基礎資產是否優質(預計收回的現金流金額),是否有能力讓投資者相信未來可以及時足額的獲得現金流(增信措施),以及貨幣市場大環境的利率水平(決定了是否可以順利出售金融產品)。

在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的趨勢下,資產證券化融資將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工具,通過設計交易結構的方式實現出表,進而粉飾財務報表的難度將會非常大,不如將研究重心轉移到如何去更好的證明基礎資產的優質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