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在無錫打造雙邊貿易物流中心,中意可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

“這裡,就在這裡,習主席與迪馬約外長在這裡駐足暢談。”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意大利國家館前,剛剛卸任的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Michele Geraci)向第一財經記者興奮地描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屆進博會首日參觀意大利國家館時的情景。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劉福學在8日下午的新聞通氣會上介紹,本屆進博會有1000多家歐洲企業參展,展覽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較首屆進博會增加了25%。平均每家歐洲企業的參展面積超過本屆所有企業平均參展面積。參展的歐洲企業分佈在各個展區,是除亞洲外,企業參展數量最多的大洲。

作為本屆進博會15個主賓國之一,意大利在本次進博會上既設有國家館,也有近160家企業參與了七大展區的展示,展區面積比去年增加了700多平方米。今年的意大利國家館囊括了比薩斜塔、古羅馬圓形大劇場、米蘭教堂以及有歐洲“最美客廳”之稱的聖馬可廣場等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傑拉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他第二次參加進博會了。“整體感覺比上一屆更好。”他說,“比如意大利國家館的設計比上屆更完美,通過聲光影的集合,融合諸多意大利元素,希望讓觀眾一進入意大利國家館,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欲在无锡打造双边贸易物流中心,中意可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

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此前,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會見意大利外長迪馬約時表示,中意關係是全方位的,雙方始終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倡導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易方面擁有很多共識和共同利益。中意作為東西方文明優秀代表攜手合作,不僅符合各自利益,也順應時代潮流,將為當前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今年恰逢中意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15週年,明年兩國將迎來建交50週年。今年3月,意大利成為首個與中國簽署政府間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的西歐國家。

迪馬約表示,很高興與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願更加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意中兩國都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都支持多邊主義。意方願同中方保持密切高層交往,加強人文交流,進一步鞏固深化兩國友誼與合作。”他說,“意方願為中國企業在歐投資合作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性環境,將繼續為促進歐中關係健康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在意大利國內,傑拉奇與迪馬約都是積極推動與中國雙邊關係的意大利重要政治家。此前,在傑拉奇的力促下,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去年成立了“中國任務小組”,旨在建立政府、商界、行業協會和社會團體間對話機制,進一步加強意中兩國經貿關係。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在聲明中提到,中國任務小組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意中兩國在貿易、金融、投資、研發等領域以及在第三國的合作,並確保意大利在歐盟與中國開展“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過程中發揮帶頭作用。

意大利企業對中國市場認知還待加強

對於第二屆進博會,傑拉奇表示,感覺企業間交易的目的性更強,當然也更接地氣,“很難有這樣的契機使買家和賣家匯聚在一起,面對面地進行交流。”

他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意大利企業對於進博會很感興趣。據他了解,已有意大利企業與中方合作伙伴簽約,中意雙方將深化在中國長三角地區的合作,希望把無錫打造成中意雙邊貿易間的物流中心,方便更多的意大利商品進入中國。

讓傑拉奇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主席在本屆開幕式上的講話,“這一講話很重要。分享信息、相互交流,有助於促進不同文明間的人相互理解。”他說,“在我看來,中意民眾間的相互交流還不夠。即便中意民眾都知曉對方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但依舊有很多理解上的鴻溝待填補。”

因此,他認為,參加進博會,一方面能使中國觀展商瞭解意大利企業;另一方面,也是意大利參展商瞭解中國市場最直接的方式。比如展會期間在上海周邊城市走走,感受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樂觀情緒。同時,作為賣家的意大利企業與中國的買家能面對面打交道,嘗試著挖掘更多的機遇。“進博會能使意大利企業真切感受到這個市場的機遇、魅力和信心所在。”傑拉奇說道,“要知道,等我們回到歐洲後,面對的是個GDP增速僅為零點幾的市場。”

10月31日最新公佈的第三季度數據顯示,歐元區的兩大重量級成員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經濟增速均超出市場預期。其中,意大利結束了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0.1%(季調值),第二季度仍是下降0.1%(季調值)。到了第三季度,經季調後,環比增長0.1%,同比實際增速上升到了0.3%,成為近幾個季度的增速最高值。

中意可聯手開發第三方市場

對於當前中意雙邊貿易,傑拉奇笑著表示他並不滿足於現狀,認為意大利政府對華出口還有很多潛力和空間可以挖掘。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今年1~6月,意大利與中國的雙邊貨物貿易額為250.3億美元,下降2.4%。其中,意大利對中國出口73.3億美元,下降6.4%,佔其出口總額的2.7%,下降0.1個百分點;意大利從中國進口177.0億美元,下降0.6%,佔其進口總額的7.3%,提升0.4個百分點。意方貿易逆差103.7億美元,增長3.9%。

“儘管中意之間有很多意向性的協定,這也是很好的方向,但意大利企業對於中國市場還很陌生。”傑拉奇說道,“它們不瞭解這個市場,甚至還會抱有錯誤的觀念。”在他看來,當投資一個與意大利完全不同的新市場時,機遇與風險肯定共存,“如果一味地強調‘風險’,那將一事無成。”

他希望通過進博會向意大利企業傳遞這樣一種積極的信息:20年前可能在中國做生意很簡單,如今中國這個市場競爭很激烈,但這是全球化的現實。他認為,對於意大利經濟而言,出口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大支柱,“因此,在鼓勵意大利企業向外出口,尤其是對華出口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很多努力。”

傑拉奇表示,除了中國消費者熟知的食品與時尚領域外,意大利還有高端的機械設備企業尤其是農業設備方面,可以向中國出口,“這對於中國當前的農業改革很重要。”

未來,他希望中意能聯手開發以非洲為代表的第三方市場,使得雙方互補的優勢能在非洲這個極具潛力的市場上充分放大。“意大利在非洲的軟實力很強勁。中國企業擁有資金優勢,再結合意大利的軟實力,能幫助非洲應對當前的危機,促進當地發展。”傑拉奇說道。

目前,據他介紹,中意企業在非洲合作的案例非常少,而農業、基建、能源是未來中意雙方開發非洲市場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