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營商環境3.0版來啦!6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

發改君今日發佈: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聚焦企業創新創業、投資貿易、產權保護、市場競爭、法治保障等12個重點領域,提出204項改革任務措施。

今日上午,市發改委聯合市規自委、市市場監管局等共同發佈《北京市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政策》,備受企業關注的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正式亮相。

北京營商環境3.0版來啦!6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

上月,世界銀行發佈《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排名再度大幅躍升至31位,北京作為樣本城市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的大幅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以下簡稱3.0版)緊跟《報告》之後發佈,向全社會彰顯了北京積極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和最佳實踐,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信心和決心。

出臺背景

8月份形成方案 已完成52項改革任務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自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以來,兩年時間裡,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市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協調推進、督導落實,全市56個部門和16個區密切配合、上下協同,1.0版、2.0版改革任務漸次落地,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也穩步推進。

縱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難發現,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道路上,北京從未停止過奔跑,而且節奏越來越快了。3.0版的發佈,便是北京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次“加速度”↓↓↓

今年2月北京發佈2.0版,僅僅半年之後,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市發改委再度會同全市56家單位及相關區政府,繼續深化改革,形成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聚焦企業創新創業、投資貿易、產權保護、市場競爭、法治保障等12個重點領域,共制定改革任務措施204項。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份形成3.0版改革方案後,北京市堅持邊制定、邊推進,目前有52項改革任務已經完成。比如精簡辦事材料比例達到60%、壓縮行政許可承諾時限達到法定時限55%以上的目標已經實現。

政策特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改革內容更廣

營商環境更好,帶來的是城市發展環境更好,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強。和1.0版和2.0版相比,3.0版的相同之處在於,依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但又極具自身特色↓↓↓

1

改革力度更大

1.0版主要圍繞世行評價10個指標,聚焦企業全生命週期所涉及的領域;2.0版在1.0版基礎上增加了企業和群眾反映集中的訴求和問題;3.0版則全面對標企業和群眾需求,全方位推進營商環境各領域改革。從總量上看,1.0版、2.0版推出了191項改革措施,3.0版改革數量直接超過前兩版的總和。

2

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強

3.0版力求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壓茬拓展營商環境的廣度和深度。一是進一步強化市區兩級協同高效推進改革,市級牽頭改革任務198項,區級牽頭配合104項。二是強化系統集成整體推進改革,既全面落實國家“放管服”部署和要求,又著力解決企業發展當中遇到的痛點堵點問題。三是既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方便的問題,也包括不斷提升人才、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的營商環境改革,形成整體效應。

3

改革透明度和參與度更高

堅持開門編制改革任務,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廣泛聽取社會意見建議,先後召開了133場專題座談會,共有1094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專家學者提出458條意見建議,最終轉化為70項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

4

改革內容突出“技術+制度”

3.0版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數據壁壘,進一步壓減辦理時間、辦理材料。同時,認真分析影響群眾辦事的體制機制障礙,清理不適應改革的規範性文件,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5

改革支撐突出“清單+督查”

3.0版出臺的同時,還配套下發了改革任務清單,確保每一項任務都有明確的責任部門、具體措施、改革目標、完成時限。同時開展專項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年底前各項改革全部落地見效。

主要內容

突出“六個更加” 提出204項任務措施

營商環境好不好,最終還是企業說了算。

3.0版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放管服”改革任務,聚焦短板弱項和關鍵難題,以企業和群眾獲得感為落腳點和著力點,突出“六個更加”,提出了204項改革任務措施↓↓↓

1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讓市場大門更開放

商事制度改革是規範市場准入、交易和退出等市場活動的基礎性制度。3.0版改革繼續圍繞簡化審批手續、降低企業准入門檻,繼續在企業開辦、變更、註銷等關鍵環節深化改革,推出11項改革措施,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比如↓↓↓

✎優化完善“e窗通”平臺,實現企業可在“e窗通”平臺隨時辦理營業執照、涉稅事項、社保、公積金和銀行開戶等開辦業務,在海淀區積極試點區塊鏈技術,實現企業註冊地址自動核驗,進一步提高開辦效率。

✎繼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解決“准入不準營”的問題,試點推出一批市場監管領域許可套餐服務,如企業辦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和第二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無需再分頭向多個部門逐一申請經營許可證,只需網上“一表”申報,政務中心“一窗”受理,相關部門後臺並聯審批,一次獲得全部經營許可。

2

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讓投資貿易更便利

此次改革繼續以“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為重點推動流程再造,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跨境貿易等兩大重點領域推出18項改革措施,持續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貿易環境。

比如↓↓↓

✎搭建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金融機構可在平臺上直接查詢企業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收集信息成本高的問題,提高審貸效率。

✎持續優化通關服務,積極推進“兩步申報”改革試點實施,推行以概要申報、完整申報為主的進口貨物申報模式,企業不需要一次性提交所有的申報信息及單證,僅憑提單概要即可申報提貨,後續補充完整信息,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

3

加強要素供給保障,讓資源配置更高效

生產要素是企業設立的基礎條件,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3.0版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市政接入週期長、手續繁瑣等問題,圍繞信貸融資、市政設施接入、招標投標等三大領域推出36項改革措施。

比如↓↓↓

✎搭建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金融機構可在平臺上直接查詢企業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收集信息成本高的問題,提高審貸效率。

✎設立北京市企業續貸受理中心,組織銀行機構集中辦公,為小微企業現場提供續貸服務,符合條件的企業只要在原貸款到期1個月前提交續貸申請材料,10個工作日內就能完成審批,續貸前無需過橋資金,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4

大力推進“智能+政務服務”,讓群眾辦事更方便

3.0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企業和群眾的需求出發,圍繞政務服務、不動產登記等兩大領域推出50項改革措施,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

比如↓↓↓

✎大力推進“減材料、減時限、減次數”,各區各部門精簡辦事材料比例要達到60%,壓縮行政許可事項承諾時限在法定時限內55%以上,市區兩級各推出6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將企業群眾辦事平均跑動次數由目前的1.5次壓縮到0.3次以下。

✎豐富群眾辦事渠道,推廣應用“北京通”、支付寶、微信、百度等移動端,完成600項應用服務“掌上辦”、試點200項應用服務“自助機上辦”,實現“7×24小時”不間斷自助服務。

5

加強信用和法治建設,讓市場環境更公平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3.0版通過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依法保護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權益、實施包容審慎的市場監管,解決涉企檢查事項多、頻次高、標準不一等問題,在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兩大領域推出44項改革舉措。

比如↓↓↓

✎探索開展差異化監管,建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數,根據企業信用狀況和風險等級確定抽查比例和頻次,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及時糾正。

✎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實施“信易+審批”等“信易+”示範項目,對符合要求的企業開闢“綠色審批通道”,為守信者提供便捷服務。

6

營造包容普惠的創新生態,讓創新動能更活躍

最大限度地釋放創新活力、培育創新動能離不開有效的產權保護、廣泛的資源調動、便利的人才流動、專業的創新孵化,此次改革圍繞知識產權、境外投資、人才保障、創新孵化等方面提出45項改革措施,持續提高服務質量,助力企業不斷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比如↓↓↓

✎加強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制定《北京市知識產權資助金管理辦法(試行)》,安排財政資金支持本市專利、商標、地理標誌等相關知識產權創造活動,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提高創新競爭力。

✎助力企業拓展海外業務。實行境外投資備案改革,探索推行“一表填報、信息共享、並聯審批”的管理模式,促進企業更快“走出去”。

對於北京來說,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是一個新的起點,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勇氣、更實的舉措、更足的幹勁,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最強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在京更好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北京營商環境3.0版來啦!6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

今日上午的發佈會上,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戴穎對3.0版改革政策進行了全面解讀,並就服務企業和政策落地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兩年來,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很多政策,也取得很大成效,但很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及時便利瞭解、獲取和利用政策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政府將如何進一步加強為企業服務?

為企業提供優良服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也是在京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去年,北京市建立了企業“服務包”制度,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積極促進外商投資的創新舉措。

“服務包”制度堅持普惠性政策和“一對一”服務相結合,一方面根據企業定位提供普惠性政策集成,解決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另一方面針對企業設立、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和需要協調幫助的階段性困難,依法依規量身定製解決方案。通過為企業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今年,北京市進一步完善“服務包”制度,建立起“3+1”服務機制。“3”就是三級管家服務體系。即由市發展改革委作為“總管家”,負責統籌全市“服務包”制度落地。各行業主管部門作為“行業管家”,根據企業訴求制定服務措施,協調推進具體服務事項落實。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作為“服務管家”,建立服務專員隊伍,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日常服務。“1”就是12345企業服務熱線。今年10月12日,我市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增設了企業服務功能,接辦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的與政府服務和政策制定執行有關的諮詢、訴求和投訴,實行諮詢、受理、督辦、反饋、回訪、評價一站式服務。

對於送出的企業服務包中承諾的服務事項,政府堅持“一諾千金,一抓到底”,截至10月底,市區兩級已為1210家企業送去“服務包”,共制定服務措施4264項,目前已辦結3120項,佔到73%。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和落實好“服務包”制度,幫助企業及時解決痛點難點問題,支持在京企業更好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