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石頭房和毛驢,這是怎樣的一幅原生態畫卷


如果說村子裡很多人家的代步工具是小汽車,那不稀奇;如果說村子裡都用農用機械收割,那不稀奇;但是,如果說村子裡很多家的寶貝代步工具是毛驢或騾子,那是不是很稀罕?如果說村子裡種地、收割依然是使用毛驢或騾子,是不是也很稀罕?那麼,今天我就帶你看一看,大山裡的毛驢或騾子和老百姓是怎樣依依相伴、一起生活的。#自拍我的故事#

位於河北省涉縣的東部有一個王金莊村,這裡重巒疊嶂、溝壑交織,是“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的深山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很多先進的農用機械在這裡無法發揮最大的作用,反而是毛驢成為了他們最最重要的勞動夥伴了。瞧,剛剛到王金莊村邊界,迎面就遇到了勞作回家的農戶和毛驢。

村中間是平坦寬闊的馬路,來回行駛著各種車輛,同時穿梭其中更不乏毛驢的身影。路兩旁是青石鋪就的山路,順勢而上,頗有“布達拉宮”之感。

拾階而上,時不時就會偶遇到牽著毛驢的老百姓。悠哉悠哉的,對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來說,很難想象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速度。

王金莊村並不像很多村子,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婦女,年輕人依然從事著農活勞作。出村幹農活的地方遠的,就會揹著鍋碗,中午就地而炊,傍晚時分才會收工回家。

毛驢是家家的寶貝,一定要照看好。每天的勞作它是最大的出力者,吃的一定不能慢待了。當毛驢看到主人挑來好吃的時候,開心地叫起來。

聽到毛驢的叫聲,就會不自覺想起兒時學過的文章《黔之驢》,驢的叫聲是它最大特色,當然,還有它的脾氣,也是公認的犟。

大清早,老百姓吃過早飯就出門了。地離得遠的,一定要背上鍋碗;地離得近的,就不需要了。或牽、或騎,這儼然是王金莊村的一大景觀。

加分題哈,請問大叔騎的是毛驢還是騾子?

這是出村的要道,三輪車遇到騎驢的村民一定會熄火等侯。他會靜靜地等毛驢走過,哪怕是陸續幾頭毛驢,他也會很耐心地等候。知道原因嗎?

畫面感太有原始味道了,就如視覺穿梭一般,回到了原始的農耕時代;也有獨特影視效果,好如看到張果老般。

這塊田還是不錯的地方,距離村子不是特別遠,離大路也很近。大叔只需要把地犁完以後,就可以回家吃熱騰騰的午飯了。

王補魁是王金莊村一街的,年輕時幹過鐵路工作,年齡大了就和老伴一起種地、幹勞活。從此眺望過去,旁邊就是大山深處,這樣的一層層階梯形農田,就是這樣靠著毛驢一點點幹出來的。

順著老百姓和毛驢踩出的道路而行,半山腰偶遇正在幹活的大哥。同樣是毛驢,難怪老百姓那麼寶貝它了。

天夜已晚,老百姓陸陸續續收工回家了。遠處的大山很美,勞作的畫面很美,雖然他們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但是對於外地的人們而言,真心覺得他們很辛苦、很偉大。

閒時,街坊鄰居會坐在一起吃飯、嘮嗑,聊一下兒孫,聊一下過往。

不知道有多少人從青石板走過,不知道有多少毛驢從青石板踏過,不知道這一座座石頭屋記住了多少主人,也不知道那一道道梯田犁過了多少遍,更不知道同樣的味道還會持續多少年,這是這一片獨特的熱土,這就是王金莊村人實實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