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張善政“進城”助攻韓國瑜,宋楚瑜“接力”王金平

近日,臺灣2020大選好戲連臺。

藍綠兩大黨的最終參選組合接連明朗,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五度參選也箭在弦上。

與此同時,“一路選到底”的王金平也終於失去最後機會——親民黨手中的門票,在“選無可選”之後只得宣佈退出角逐。

自此,在所有競逐大選的門票眼看塵埃落定之後,2020“正賽”的基本盤大致確立:國民黨的韓張配、民進黨的蔡賴配以及宋楚瑜的“第三勢力”。

張善政攜手韓國瑜,誓言下架蔡英文

首先,在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韓國瑜的副手終於確定,前行政機構負責人張善政臨危受命。

此前,朱立倫一直是與韓搭檔的最熱門人選,不過其明顯自有盤算,對擔任藍軍副主將興致平平。

客觀來說,朱立倫的政治能量比張善政更勝一籌。不過,同樣具有高學歷和完整產官學資歷的張善政的確是韓國瑜目前能找到的最理想人選,也能與韓國瑜形成互補,爭取中間選民以及“知識藍”、“經濟藍”的迴流。

2020:張善政“進城”助攻韓國瑜,宋楚瑜“接力”王金平

(韓國瑜和張善政,資料圖)

另一方面,張善政的無黨籍身份也有助於淡化這對藍軍組合的意識形態色彩,以副手來論,整體可望有加分效果。此外,張善政先前已經幫助韓國瑜籌組政策顧問團,雙方合作已有默契,能夠很快“上手”。這些則是張善政相比朱立倫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曾為臺大教授、外企高管並在馬政府中扮演要職的張善政始終保持務實、低調的親民形象,他也是馬英九任內施政滿意度最高、不滿意度最低的行政機構主管。可以說,比起個性鮮明、爭議性強的韓國瑜,張善政的公眾評價整體積極、正面。

新聞鋪天蓋地,主人公在鄉下務農

10日晚,當外界鋪天蓋地地談論張善政將出任韓國瑜副手時,他本人卻在花蓮壽豐鄉的農地務農,記者追到農舍小院裡才做簡單回應。

張善政把在鄉下務農視為親近自然、鍛鍊身心的重要生活方式,甚至在過去擔任行政機構負責人期間,仍然有每週回鄉的習慣。

這一次,張善政說原本要在壽豐過退休生活,但既然韓國瑜出來,儘量幫他忙,不要讓蔡英文再幹第二任,這就是他的出發點。因為“臺灣被蔡政府搞得‘氣數已盡’,至少自己有一些政治影響力,不能置身事外。”

從媒體影像中看到張善政在農舍的樸素畫面,還真有點孔明“躬耕於南陽”的意味。

2020:張善政“進城”助攻韓國瑜,宋楚瑜“接力”王金平

(張善政在花蓮鄉下務農,圖自聯合報)

無論如何,作為國民黨當下陣中的最強組合,韓張配只能全力以赴。

獨派歸隊,蔡賴握手言和

藍軍擺好陣型,綠營也不甘示弱。

蔡英文與賴清德11月2日在臺南一起為民進黨民代參選人林俊憲輔選,這是兩人2020初選後首次同臺。而後被問及是否擔任蔡的副手,賴清德在10日出席活動時雖未鬆口,但在主持人直接稱其為“副領導人”時也未予否認。

因而,蔡賴配預計也將大局底定。外傳蔡英文最快在14日宣佈這一決定。

儘管自大選開跑以來,“獨派”曾經數度“逼宮”蔡英文,而除了上一階段草草收場的呂秀蓮之外,賴清德便是此前更具威脅的檯面人物。然而,蔡陣營還是憑藉執政優勢穩住局勢,訴求無望的“獨派”只得迴歸站隊,避免在2020滿盤皆輸。

最終,一度分道揚鑣的蔡賴還是必須握手言和,和國民黨的韓張配一樣,蔡賴配是民進黨當前擁有的最強組合。

2020:張善政“進城”助攻韓國瑜,宋楚瑜“接力”王金平

(蔡英文、賴清德,臺媒資料圖)

誠然,蔡賴配或可視為蔡英文向黨內“獨派”妥協,可能壓縮自身的政見空間,包括對賴清德可能吸收的火力需要共同承受。

不過,二人聯手對拉抬綠營選票預計效果可觀,至少,蔡賴的支持者將涵蓋絕大部分綠營基本盤。

王金平黯然離場,宋楚瑜屢敗屢戰

藍綠之外,一直伴隨本場選戰的另一懸念——第三組候選人的名單也很快將有答案。

在郭臺銘之後,王金平成了“郭柯王”中最後一個淡出主賽道的人。

今日(12日),王金平召開記者會,表示他“沒有取得最後的機會”,並證實其此前爭取的親民黨門票,將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親自兌現。

2020:張善政“進城”助攻韓國瑜,宋楚瑜“接力”王金平

(王金平告別2020,ettoday)

王金平直言,親民黨秘書長李鴻鈞安排他與宋楚瑜兩人通話,宋楚瑜告知他參選的決定。

於是,只比王金平小一歲,同樣在臺灣政壇摸爬滾打一生的宋楚瑜即將“接力”,豎起“第三勢力”在2020大選中唯一的大旗。

在正式宣佈這一消息之前,宋楚瑜不止蹭了一番郭臺銘的熱點,成功帶起“郭宋配”的輿論熱度,還借王金平之口來了個前情預告,算得上是一手漂亮的入場式。

事實上,在藍綠對決的基本格局之下,宋楚瑜要贏得選戰幾無可能。不過,正如此前兩次明知毫無勝算而毅然一戰的決定一樣,宋楚瑜知道他必須選,才能延續親民黨的政治生命——帶動政黨票,爭取議席和補助款。

2020:張善政“進城”助攻韓國瑜,宋楚瑜“接力”王金平

(宋楚瑜,yahoo)

以此觀之,今年“群雄割據”的民意代表選舉為親民黨創造了爭當“第三大黨”的有利外部環境。宋楚瑜需要做的,除了團結郭臺銘、柯文哲等意在進軍立法機構的“白色力量”之外,儘可放開去批判藍、綠兩大黨,儘可能多地吸引厭倦藍綠的選票。

這既是他在過去歷次選舉中一以貫之的戰術,也是他上月底接受專訪,表示自己參選“呼之欲出”時所強調的觀點:人民需要第三種選擇。

從“小宋”到“老宋”,“跳脫藍綠”在臺灣社會也已喊了多年,而他仍願屢敗屢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