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尋訪鵝頭紅

金魚在中國有著千餘年的發展歷史,經過一代代金魚飼養者的努力,有數百個金魚品種產生並流傳下來,這些個可愛的小生靈在千年歷史中,歷經環境變遷及戰亂、動亂的影響,最終得以傳承,這其中又經歷了哪些不尋常的過程呢?尋訪鵝頭紅的過程,令人印象深刻。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緣起

2003年,筆者在中國金魚網上看到有許多網友在討論鵝頭紅金魚,參與討論的不僅有大陸的金魚愛好者也有臺灣、香港的金魚玩家。大家陸續在網上貼出大陸八十年代出版的金魚書籍中鵝頭紅的舊照,可是未見到實物的任何消息,眾人驚呼:難道說這個金魚品種已經滅絕了嗎?這些帖子,繼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對鵝頭紅的大搜尋,可消息虛無縹緲,未得定論。有人說鵝頭紅就是市場上的紅頂虎頭,甚至還有人說根本就沒有存在過這個品種,網上的照片是人為後期加工出來的。一時間“鵝頭紅”一詞籠罩著神秘的色彩。對此,我十分詫異,急忙拜訪周圍的金魚資深玩家,老先生們也認同:似乎市場上有十年沒見到過鵝頭紅了,雖是如此,但可以肯定鵝頭紅是確實存在過的。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八十年代初,筆者在北京官園市場(今車公莊附近)購得一對鵝頭紅,由於是第一次自己購買金魚,現在印象還很清楚。魚市是週日才有的臨時市場,賣魚的是三十多歲年紀的夫妻二人,我在一盆鵝頭紅中挑中一條又肥又壯的,問賣魚人,這條是母的吧?賣魚人說:“對”,接著從魚盆中撈了一條瘦小一點的,說:“再給你選一條公的,回去湊一對”。買到家中,如珍寶視之,可好事多磨,不出三天,金魚的鰓絲出現成片脫落,使我心疼得寢食難安,吃飯時還把魚盆端到飯桌旁看著。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精心調理,那對鵝頭紅終於恢復如常。每當更換新水後,在陽光照耀下,魚身透出粉紅的光彩,魚兒也興奮得在盆中打轉兒,還不時以頭觸碰對方,好像在玩耍親暱。開始我一直以為是一雄一雌的一對,直至有一天,擅養金魚的叔叔來到我家,看到我養的鵝頭紅就說:怎麼買了兩條母的啊?這才知道被人“忽悠”了,急忙向叔叔認真請教辨別金魚雄雌的“秘法”。此事已屬童年趣事。由於當時的環境條件,此魚並未留下後代,並且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此魚竟會從人們視線中消失。90年代後期,筆者曾遍訪全國各地的花鳥市場,都未見到鵝頭紅的蹤跡。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傳承

關於鵝頭紅最早出現的年代,據前輩所述,可追溯至清朝末年。姚元之1893年所著《竹葉亭雜記》有著確切描述:“蛋魚,此魚無背刺… …又有一種於頭上生肉,指餘厚,致兩眼內陷者,尤為玩家所尚。此種純白而紅其首者為上品… … ”標示出頭上生肉(瘤)、純白紅首的鵝頭紅即已出現。

鵝頭一詞,陳楨教授在1925年《金魚外形的變異》中就提出:根據中國金魚飼養者與玩賞者,頭形有四類型:虎頭、蛤蟆頭、獅頭和鵝頭。在這四類型中只有“鵝頭”一名有固定的應用。“鵝頭”實際上是獅頭的一種特殊的類型。當魚長大時,也發育出很多小瘤。

鵝頭與獅頭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小瘤在頭頂上的比兩側的發育較好,而後者的小瘤在頭頂上和頭的側部都發育得一樣好。陳楨教授之後,他所在的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王春元教授進一步將蛋種鵝頭與文種高頭作了區分:鵝頭系,頭如鵝頭,無背鰭,為區分於有背鰭地文族鵝頭,把有背鰭的鵝頭稱為高頭系,而把無背鰭的蛋族鵝頭型成為鵝頭系。體為白色,頭部肉瘤為紅色的紅頭鵝頭即是鵝頭紅。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鵝頭紅一經出現,就廣受人們喜愛。著名語言學家林漢達,在其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所著《金魚飼養法》一書中,有著詩詞般韻味的描寫:“… ...背脊無鰭,全身雪白熒亮,較之純銀更為奪目,太陽一照,光線反射,正是萬道銀光,豔麗非常,若是全身純白又嫌單調,而其頭頂則有深紅一點,頂紅又紅又亮,差不多和年紅光相彷彿。”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紅衛兵大破“四舊”,金魚亦遭滅頂之災,中山公園和北海公園被迫撤掉金魚,導致不少品種滅絕,鵝頭紅等名貴金魚品種也難逃劫難。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文革後期,各公園陸續恢復金魚展覽。天壇魚場徐世英搶救性恢復了鵝頭紅。據說當時魚場只剩下一條雌性鵝頭紅,徐世英用雄性蛋紅頭魚與雌性鵝頭紅雜交,第一年的子代類似於紅白花虎頭,在2000條仔魚中,80%的身體尾巴上有紅點。經過挑選,留下6條有希望的仔魚,精心單盆飼餵2年後,又用雄性蛋紅頭魚和一條雌性子代進行雜交。第二代仔魚中選出了雄雌各十條身上潔白而頭上有些紅點的,2年後用第二代的仔魚自行交配,獲得了標準的鵝頭紅,共歷時5年時間。徐世英是“金魚徐”世家的第9代傳人。1958年任北京紫竹院公園金魚場把式,1971年搬到北京天壇公園金魚場任場長,1985年退休後曾任北京市觀賞魚養殖場場長。徐世英老人一生喜養金魚,為培育、恢復中國金魚作出了很大貢獻。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1984年秋冬之交,中國派團在美國舉辦宮廷金魚展,展出的一尾四齡鵝頭紅金魚被外商看中,以1000美金購得,時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相對當年的物價水平,此價格可謂天價。宮廷鵝頭紅中“宮廷”一詞也是在美國參加金魚展出時由金魚前輩李振德先生提出來的,據當時出席魚展的李先生回憶:“宮廷金魚的取意是以宮廷傳統的飼育方法,培育的高級金魚。”從金魚衍生歷史來看,出現伊始即以皇宮貴胄緊密相關,因為普通勞苦大眾是難有這樣的實力培育金魚的。而統治階層為了彰顯自己的高貴,追求新異之物以據為己有,僱用了“魚把式”專一飼餵金魚,飼養求質不求量,儘管繁育方式複雜,但卻能使金魚的品質精益求精,達到相當高的水準。鵝頭紅的飼養正是沿用了傳統宮廷繁育金魚的方式,因而冠之以“宮廷鵝頭紅”的美稱。

鵝頭紅金魚本應得以重視,得以繁育,但由於種種原因,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北京各大公園金魚展相繼關閉,國營魚場幾經轉型後日漸衰落,連徐世英老人也遷居河北衡水。至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鵝頭紅最終從市場上銷聲匿跡。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探尋

網絡的優勢就是可超越國界,就在大家在金魚網上一籌莫展之際,經日本的魚友介紹,在日本有一個[太田和中國金魚保存會],保留著鵝頭紅金魚。太田和中國金魚保存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收集維繫珍稀品種的中國金魚。該會在網上呼籲,創立者太田和先生一個人的力量完全不足以來完成這件事情,為此設立網站募集有共同志向的人一起來完成夙願。

在太田先生的網站上顯要位置配圖介紹了鵝頭紅金魚:

“ランチュウ型で頭上が赤いのが、中國名で「鵝頭紅」と呼ばれているものです。日本に紹介されている「鵝頭紅」は、頭上に肉瘤がありません。どちらが本當の「鵝頭紅」なのかわかりません。「紅頭虎頭」又は「紅頭きのこ頭」などという名稱もあり、それぞれ少しずつ異なるものかも知れません。いずれにしても、この寫真の品種は、日本に紹介されている丹頂のアタマとランチュウのカラダを持つのもです。

私が中國北京に在住していた90年代初めには自由市場でかなりの數が見られましたが、最近の北京では全く見られ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と思います。當時売っていた人は、香港から輸入したものだと言っていました。”

筆者作了大意翻譯:丹鳳型而頭上紅色,因而中國名現在被稱為「鵝頭紅」。在日本介紹的「鵝頭紅」頭上沒有肉瘤。哪裡有真正的「鵝頭紅」我不清楚。還有「紅頭虎頭」或「紅頭帽子」等叫法,也可能略微有些差異,但不清楚。反正,這個照片的品種,具有在日本稱作丹頂鶴的頭和搭配丹鳳的身體。我在 90 年代初在中國北京居住, 在自由市場看到大量此品種。然而,在現在,在北京完全看不到了。當時賣的人,說是有可能從香港進的貨。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太田和氣在90年代曾經在北京居住,當時在北京的市場上還經常有看到鵝頭紅。但是現在市場上已經看不到了。他現在飼養有2母6公8條親魚及若干魚仔。他的一句:“然而,在現在,在北京完全看不到了。”不禁令國人汗顏。正當大家商量如何與太田先生聯繫,以獲得此種的重歸故里。事情發生了轉折。這一切與一位老人有關。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劉景春老人生於1914年,當過師範學校裡的外語老師,一生酷好金魚,養魚六十多年,由於在同時期玩魚的群體中,學歷最高,被人送以“大學生”的雅號。劉老性格耿直,對於金魚有著獨到見解,頗有遠見卓識,克服了種種困難,長期保育了幾個金魚珍稀品種,劉老對於北京金魚的延續貢獻突出。北京市西城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成善卿曾記述:(上世紀)90年代,純種北京金魚僅剩三四十個花色品種,夠上宮廷金魚標準者,微乎其微。惟有西城福綏境25號劉景春教授家尚保留“王字虎頭”“五花珍珠”“、五花丹鳳”等幾個珍稀品種。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劉老81歲高齡,還為人舉薦,參加了“夕陽紅”欄目的錄製,並連續六期,向電視觀眾介紹了金魚的歷史、品種及飼養,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劉老晚年,由於體力原因,除保留少量魚只外,金魚轉交四處的玩家飼養。杭州是金魚的發祥地之一,在2002年西湖博覽會上,主辦者特意安排在杭州植物園舉行金魚文化節。劉景春老人受邀託人將一尾鵝頭紅金魚參展。有近十年沒有露面的鵝頭紅,在兩千多條精品金魚中脫穎而出,驚現展會,引起很大轟動。為防止這尾珍貴鵝頭紅金魚散失,劉老反覆叮囑主辦方,要求金魚文化節結束之後,把“鵝頭紅”毫髮無損地送回北京。

後來劉景春老人將手上的“鵝頭紅”與“王字虎頭”兩個品種交由相鄰的李福利先生飼養,我在夏日裡,到李先生家拜訪,說來湊巧,我家城中的舊居與李家僅相隔一條馬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踏上窄窄的簡易樓梯,在居住的平房頂上,筆者重新見到久違了的鵝頭紅。幾個水泥池子和幾口魚盆,極簡的環境,就是“鵝頭紅”與“王字虎頭”的保育之地。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每天爬上爬下這簡易的樓梯,到房頂餵魚、換水,花費不少心力。

老李師傅自1972年開始養金魚,自從劉老手中接過這兩個北京金魚傳統品種後,不辭辛勞,依然遵循著北京的傳統金魚養殖方式,以木海、陶製魚盆養魚,俗稱“盆魚”。北京金魚的飼養有著特別的做法:每日需早起,在天明前趕至河邊,撈取無汙染水域的魚蟲(水蚤),回家後只選活蟲投餵,直至中午前後,魚蟲漸漸被吃光並不再次投餵。下午晚飯前後,將盆底舊水撤去部分,輸入新水。並另備盆晾曬好新水,每隔兩週左右,選擇天氣晴好的日子,將魚全部移到晾曬好新水的盆中,原盆進行刷洗,颳去盆壁過多的褐藻,並可用稀釋成櫻紅色的高錳酸鉀對原盆浸泡殺蟲。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北京四季分明,金魚的生長旺季只在春秋兩季,夏日天氣炎熱,水中溶氧也較低,造成金魚食慾不振,而冬季天氣寒冷,金魚也會停食。在北京臨近11月,天氣轉冷,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隨時可能入侵,氣溫會在幾天內降到冰點以下。此刻要隨時注意天氣的變化,只要寒流還未致,儘可能將魚盆放在室外,接受陽光照耀。天氣驟變,就要儘快將盆轉移到室內,安置金魚的室內只要不會結冰,就不必採取取暖措施,使水溫保持在5度左右即可,金魚呼吸頻率減慢,能耗降低,進入休眠狀態。春季從屋內移到室外,大約要在4月前後,之前乍暖還寒,夜晚氣溫還可能發生變化,不宜過早“出盆”。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這種飼養方式,金魚生長倚賴自然天氣,可得到更為均衡的發育,培育出的鵝頭紅壽命也比較長,通常4齡的鵝頭紅才被選作種魚,大大增加了金魚的觀賞期。李先生家住在舊城中心地帶,正在面臨城區改造拆遷,受條件所限,每年出魚量不多。而且由於缺乏種源,長期近親繁育,已經出現了退化現象。面對這種危機,經由金魚前輩李振德老師指點,以鵝頭紅與王字虎頭進行雜交,以期優化鵝頭紅的頭型,目前正在開始做這方面的嘗試。

品鑑

中國對於金魚品種最早的認識始於色彩,從最早的硃砂魚到後期的各色品種,都是以顏色作為區分方式。“堆金砌玉”、“落花流水”、“隔斷紅塵”、“蓮臺八瓣”這些文人氣十足的詞彙便是當時雅士們依照魚身上色彩為金魚的定名。在各種顏色組合中,紅首白身的金魚一向為人所青睞。

明代屠隆《金魚品》中的紅印頭、裹頭紅、連鰓紅、首尾紅、鶴頂紅…莫不是與這種色彩組合有關。近代金魚中還增加了“戳子紅、元寶紅、齊鰓紅”等稱謂。紅頭金魚被國人附以鴻(紅)運當頭的含意,更是為人喜愛。對紅頭金魚的基本要求是魚身必須潔白,無有雜色,頭部的紅色也不能漫過鰓後,否則即被淘汰,這種幾近苛刻的選擇方式,最終造就了穩定的遺傳,子代中正品率逐年提升,像文種金魚中的鶴頂紅,子代中紅頭“正點”比例可高達七成以上。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這種遺傳性曾讓日本金魚屆羨慕不已。日本對於金魚色彩的定型分佈,使用的還是人工物理、化學的方法,其色彩分佈不能穩定遺傳。熊谷孝良《金魚的科學飼養》(1978年)曾述:紅頭(丹頂),體型稍稍細小,是虎頭型的金魚。僅頭頂部為紅色,身子是純白色。也有長有頭瘤的。這種金魚的外部形態相當穩定。雖然很小時就輸進來,但尾尾都是丹頂。也有相當數量在其他部分出現紅色。無論如何也無需人工調色。這種穩定的特徵可以說表明了中國人的一種毅力。如果能使日本的“六鱗”也能這樣遺傳就好了。

除了顏色,金魚的特徵變異也是等量齊觀的。一般地,認為與金魚祖先鯽魚差異越大,就越為名貴。鵝頭紅金魚沒有背鰭,頭生頭瘤,屬於蛋種鵝頭類中最名貴的品種。鵝頭紅兼具鴻(紅)運當頭的美好寓意和蛋種金魚特有的光潔的背脊於一身,能不惹人喜愛?1982年伍惠生、傅毅遠在《中國金魚》一書中介紹說:鵝頭 它很容易和獅子頭(今蛋種虎頭)混為一種,以為是獅子頭的次品。後根據陳楨分析,按肉瘤發達程度進行比較,二者並不相同。所謂鵝頭,它的特點是肉瘤僅限於頭頂,不向兩頰生長。現有的品種有花鵝頭和鵝頭。其中以鵝頭紅最為名貴。它全身銀白,唯頭頂肉瘤厚實,色彩鮮紅,好似頭頂一塊紅盤,令人喜愛。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相對虎頭金魚,鵝頭紅金魚的頭瘤明顯緊質,頭瘤向上生長並微微向前探出,頭頂的肉瘤比兩側發育好。基部的紅色與口的上沿連接。頭形略顯方形,身形較勻稱,頭部約佔身長的1/3左右。鵝頭紅身體銀白,頭瘤紅彩鮮豔,色彩搭配給人以明快的感覺。背部光滑平整,沒有凸起和凹下,鱗片排列整齊,光瑩閃亮。身材勻稱,並不屬於粗短類型的。這與北京對於金魚選擇方式相關。北京選魚身形以粗壯為上,認為過短的身形會早衰側翻。鵝頭紅金魚有長尾和短尾之分,長尾的又稱作鵝頭紅丹鳳,根據中國金魚名錄,鵝頭紅、鵝頭紅丹鳳分別被正式命名為:

“紅頂白蛋高頭Red Goose head with Red Cap and Oranda(鵝頭紅White Goose head with Red Cap)和紅頂白蛋高頭丹鳳Red Egg-fish with Red Cap and Oranda and Phoenix Tail(鶴頂紅丹鳳White Egg-fish with Red Cap and Phoenix Tail)”

鵝頭紅在有些地區的稱謂發生改變。王佔海老師在《金魚的飼養與觀賞》(1993年)提到的鵝頭紅是紅頭虎頭的遜品。稱:“三齡鵝頭紅金魚中,常會發現一些頭頂肉瘤隆起較厚,呈方印形或蘑菇形的優異個體,即紅頭虎頭。”其實是將優質鵝頭紅個體與紅頭虎頭的稱謂混淆了。紅頂虎頭(紅頭虎頭)是由武漢貓獅與蛋紅頭雜交而成,其特點是身形短粗,鰓部肉瘤豐滿,與鵝頭紅金魚有著很大差別(見圖片)。紅頂虎頭的正式名稱為“紅頂白虎頭[朱頂白壽星]White Lionhead with Red Cap)”。紅頂虎頭在各地都有出產,天津、蘇州、福州,目前是市場上的主要品種之一。而鵝頭紅則在國內罕有人飼養,數量極少。

傳承 | 尋找鵝頭紅(大蘇打)


後記

在2007年9月中山公園舉辦的北京市首屆中國金魚、錦鯉大賽暨鑑賞會中,參展的鵝頭紅金魚獲得金獎。可惜獲獎後當天,即被人盜走,主辦方無不扼腕嘆息。從徐世英、劉景春到李福利,鵝頭紅在一代代愛魚人中傳承。鵝頭紅是否還能繼續流傳下去,筆者甚感不安。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魚友會在祿口機場附近自發建立了“金魚保育園”,保留了包括鵝頭紅在內的珍稀金魚品種並進行繁育。筆者也向保育中心贈送了珍存的一尾遠緣鵝頭紅丹鳳雄魚,用以支援育種工作。筆者以為培育新品種與恢復優秀的老品種並不矛盾。在培育新品種的同時,也要注重優秀傳統品種的恢復。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鵝頭紅這一優秀中國金魚品種能夠得以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