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我們在平時生活裡經常聽人說起一句話,“你是全村的希望”,形容這個人在某個方面,是全村最有出息的,未來有可能給村裡爭光添彩。而我們也經常聽到,某某人是全村第一個大學生,某某人是全村第一個發家致富的,他們是全村人的驕傲。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而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曾經也是全村人的希望,他是全村第一個大學生,而且還是名牌大學生,最後的結局卻讓全村人唏噓不已。

故事的主人公叫劉漢清,江蘇泰州市興化戴南鎮雙沐村人,1964年出生,如今已經是一位55歲的中年大叔。這位劉漢清,從小非常聰明,在村裡一直被人稱為神童,讀書成績也非常好,大家都非常喜歡他,父母也一直以他為榮。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1980年,16歲的劉漢清參加高考,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當時全國重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專業是建築材料系熱處理,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在當時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就非常了不起,更何況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這種名牌大學,頓時引起了轟動,一時間成為遠近各村裡最大新聞。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很多人認為這個天才少年將來一定前途無量,必將成為村裡人最有前途的人,是全村人的驕傲和希望。而劉漢清最開始也沒辜負大家的期望,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後,一直保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狀態,前兩年每年都是成績優異,是同學眼中的學霸,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無巧不成書,有的人一生中,或者只是不經意的一個小變化,可能就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對於劉漢清來說,也是如此。改變劉漢清一生命運的是一篇文學作品,那就是徐遲的報告文學作品《哥德巴赫猜想》。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這篇作品發表於1978年,文章的主人公是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當時這篇文章出來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陳景潤熱潮”。但在當時,對劉漢清來說,還在讀高中的他,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篇文章,也沒聽說過陳景潤和哥德巴赫猜想。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但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後的劉漢清,大三的時候,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圖書館裡不小心看到這篇文章,一直有數學天賦的他,深深被這篇文章吸引了,這篇文章就像是一把鑰匙,頓時打開劉漢清心靈的一扇窗戶。從此,劉漢清將全部的心思就扎進了數學的海洋裡,所有的時間全部用來研究“數論”,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扎進“數論”裡的劉漢清,很堅定地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質數在自然數中的分佈”。劉漢清越“啃”越覺得其中奧妙無窮、趣味無窮,並立志“要比陳景潤做得更好”。於是,劉漢清每天將所有的時間全部花在了數學上,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每天最多隻睡一兩個小時。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也是由於這種瘋狂,劉漢清的其它課程全部荒廢,在考試的時候幾乎都亮了紅燈。老師和學校找他多次談話,他卻怎麼也聽不進去。最後,由於多門課程掛科,劉漢清無法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最後只能退學回家。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很多人以為退學後的劉漢清應該清醒地認清現實了,因為那時候他在數學上的研究仍然沒有任何成果。但劉漢清似乎已經著魔,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幾年前還是全村人的希望,如今退學回家,卻成了全村人的笑柄。父母傷透了腦筋,多次找他談話,苦勸無果,其他好心人也來相勸,但似乎沒有人能夠將他從數學的世界裡拉出來。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十多年過去了,劉漢清不僅沒有在數學上取得任何成績,自己的年紀也慢慢變大。而他由於沒有任何工作,也沒有結婚成家,每天在家裡只是研究他的數學,父母也在慢慢變老。最後,當地政府看他沒有任何收入來源,而且未婚未育,給了他一個低保名額,每月400元生活費保證他的基本生活。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從目前來看,劉漢清顯然是一個悲劇,從曾經的天才少年,到如今落魄的中年大叔,一事無成,無兒無女。劉漢清的故事同時也告訴我們,對數學感興趣本身是沒有錯的,畢竟熱愛學習應該是值得每個人尊重的事情。但像劉漢清這樣痴迷於數學,甚至走火入魔,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顯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劉漢清的故事,至少給我們當下的學生們兩點小小的啟示:

一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任何課程都需要有著較好的興趣基礎,這一點劉漢清確實做到了,他對數學的著迷確實是來源於他對數學的興趣。

二是學習同時需要掌握很好的方法,學習光有興趣顯示是不夠的,而且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否則很有可能就是誤入歧途。劉漢清很有可能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最終誤入歧途,才有瞭如此的結局。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而談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方法,我們不得不提一個著名的數學家,他就是劉薰宇,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一生出版過很多經典數學著作,特別是數學科普讀物,影響了幾代人。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楊振寧曾說過,他對數學的興趣,很多程度來源於劉薰宇先生的著作。著名數學家,國家最高科技家獲得者,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谷超豪也提到了劉薰宇,說劉薰宇的著作曾是打開他學習數學的一把鑰匙。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而劉薰宇最經典的三本數學科普讀物就是《數學趣味》,《馬先生談算學》,《數學的園地》。這三本書,通過有趣的語言描述,將枯燥而複雜的數學問題變成了有趣的數學故事,在有趣的故事中又能輕鬆地學習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很多中小學生深受啟發,成為一套經典的數學科普讀物。

他曾是全村人的希望,16歲以398分考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

如果你想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又能很好地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不重蹈劉漢清的覆轍,強烈推薦劉薰宇先生的經典三本書,可以讓你的孩子快樂地學習數學。

想購買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鏈接購買正版書籍,同時享受雙11活動。

對於劉漢清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你們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