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與褚橙的七年之癢後,本來生活“聯姻”順豐獲2億美元融資

有著萬億市場規模的生鮮電商,一直是創業者,甚至是電商巨頭們難以逾越的高峰。

在盒馬鮮生、叮咚買菜前置倉等模式被熱議,生鮮電商再次成為風口之際,潛行7年的生鮮電商——本來生活宣佈完成D1輪2億美元融資,該輪融資由明德控股領投,北京電商投資以及老股東鼎暉資本、高榕資本等跟投。

據透露,本輪融資的資金,將投向本來集團獨特的O2O+B2C生鮮新零售模式。本來集團在2018財年已經探索出盈利模型,並將在2019財年實現全集團的經營性盈利。

經歷與褚橙的七年之癢後,本來生活“聯姻”順豐獲2億美元融資

此番引起關注的重點,除了不小的融資額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前者與順豐的首次聯姻。公開資料顯示,明德控股由順豐創始人王衛持股99.9%,並持有順豐控股61.2%的股權。

換句話說,明德控股領投本來生活背後,實質是順豐生態系統對生鮮賽道的繼續加碼。

電商+物流,看起來是一樁絕美的生意,但若打上“生鮮”烙印,在前置倉、社區團購、盒馬生鮮這些新物種面前,難點恐怕沒那麼容易突破。

生鮮的市場規模有5萬多億,現在市場高度碎片化,一個佔1%份額的公司都沒有。未來的生鮮市場,中國應該有幾個千億規模的企業,與生鮮市場的規模地位相匹配。

與褚橙的七年之癢

本來生活創始人喻華峰,湖北荊門京山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褚橙、柳桃、潘蘋果”等勵志農產品出品人,同時也是知名媒體人,曾就職於南方週末、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網易等。

2012年創立本來生活網,憑藉打造“褚橙”品牌而聲名鵲起。

經歷與褚橙的七年之癢後,本來生活“聯姻”順豐獲2億美元融資

本來集團創始人、CEO喻華峰

褚橙和本來生活網,究竟是前者成就了後者,還是後者成就了前者,眾說紛紜。但一個事實在於,從前在未來生活網上的褚橙是好吃的,更是好賣的。

2012年11月5日上午10點,褚橙在本來生活網上正式開賣。根據彼時後者公佈的銷售數據顯示:開售後的前5分鐘平臺即售出近800箱;最多的一個人直接購買20箱;一家機構通過團購電話定了400多箱,24個小時之內銷售1500箱。截至11月9日,已經賣出3000多箱。

在如今算不上亮眼的銷售數字,放在生鮮電商剛剛湧現的7年前,算得上火爆。

這其中,創始人喻華峰的媒體基因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成就這次銷售神話的一個關鍵點,就在於前者講述了一個關於褚時健的勵志故事。於是,憑藉這一營銷手段,本來生活將“褚橙”引進北京,藉助紙媒、社交媒體等渠道傳播品牌故事,助推百噸褚橙快速售罄。

本來生活網也憑藉褚橙這一爆款產品在剛剛湧現的生鮮電商百團大戰中首戰告捷。

但再動人的故事,連續講幾年也就沒有那麼高的熱度了。度過了蜜月期的褚橙和本來生活網漸漸走上十字路口。

經歷與褚橙的七年之癢後,本來生活“聯姻”順豐獲2億美元融資

後者深知一個平臺不可能永遠只依靠一款網紅產品支撐熱度和銷量。褚橙之後,2013年,本來生活將柳傳志的獼猴桃、潘石屹的蘋果一起放到網上銷售,並稱為褚橙、柳桃、潘蘋果的“三果志”。

但終究沒有複製褚橙神話。

褚橙之後,本來生活確實缺少一個新鮮的營銷點,“互聯網賣水果”的模式進入平臺期。

轉折發生在2015年,被本來生活一手捧紅的褚橙開始與多家電商平臺接觸,最終在當年10月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在天貓開設了旗艦店,結束了與本來生活網長達三年的“非正式”獨家合作。

一個月之後,劉強東一行參觀褚橙分選包裝線併發布合作相關文章的事件,令事情變得進一步敏感。褚橙母公司也立即發佈聲明明確了目前合作的網絡銷售渠道,本來生活網被排在末尾。

失去了“獨家”屬性的本來生活變得被動,在天貓、京東等巨頭面前回歸為一個普通的生鮮電商小玩家。

喻華峰強調:“未來會把平臺做的更好,留住褚橙。”但2019年褚橙收穫期在即,天貓卻已經率先在旗艦店打上了“首發”字樣。

“聯姻” 順豐做精生鮮電商

近幾年,基於互聯網和數字化的創新,以電商巨頭旗下的盒馬鮮生(阿里)、7Fresh(京東)、超級物種(永輝)、蘇鮮生(蘇寧)等大實體店以及百果園、錢大媽、生鮮傳奇等小實體店為兩種主流連鎖模式,在國內迅速鋪開。

據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至2017年中國生鮮食品零售額從3.61萬億元增長到4.72萬億元,預計今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5.31萬億元。

經歷與褚橙的七年之癢後,本來生活“聯姻”順豐獲2億美元融資

但是,做過生鮮的人都知道,生鮮之難中供應鏈最難。這裡的供應鏈有兩層含義,一是從生產點到消費者手中的商品流,即商品的定位、生產、渠道、零售等;二是商品從原產地到用戶手中的全程物流,生鮮是物流最難的品類。

據瞭解,在生鮮電商、生鮮超市、社區超市等不斷加強線上線下聯動的大背景下,順豐優選在電商網站的基礎上,也在開出了自己的線下實體店順豐優選生鮮社區點、順豐優選超市,參與生鮮新零售。

隨著這次明德控股對本來集團的投資,一個頗具想象力的生鮮供應鏈或將誕生。因為順豐擁有中國最強大的冷運體系,在原產地生鮮直髮業務上具有顯著優勢,每年陽澄湖大閘蟹、舟山海鮮的開捕期,都是順豐原產地冷運體系的秀場。

順豐和本來在供應鏈上聯手,恰恰能夠打造一個從產品端到物流端的生鮮完整供應鏈。如果再結合本來生活前幾輪融資的情況來看,順豐的入局正好為“生鮮朋友圈”補上了最後一環。

經歷與褚橙的七年之癢後,本來生活“聯姻”順豐獲2億美元融資

本來集團+順豐優選,將從五個層面進行合作:

第一,線上線下相互導流。順豐優選和本來的合作能夠實現“本來鮮門店+順豐優選門店+本來生活APP+順豐優選APP”的協同,則可快速增大O2O+B2C這張新零售網絡的覆蓋。

第二,生鮮1小時到家。

社區生鮮連鎖可以實現店倉一體,既能提供生鮮店面供用戶揀選,也能作為前置店倉,提供1小時到家的服務。順豐優選門店有被改造成前置生鮮店倉的基礎,以實現生鮮1小時到家服務。同時,藉由順豐同城配送佈局,可以把順豐在末端對客戶物流的優質體驗,擴大到在生鮮末端服務。

第三,以門店為基地的社區拼團。社區團購的風口還沒過去,仍在發揮作用,以門店為自提點,以社區為半徑,具有天然的社交屬性,拼團業務可快速上手。

第四,到店自提。可藉由順豐同城配送佈局,把順豐在末端對客戶物流的優質體驗,擴大到在生鮮末端服務。甚至大膽想象,順豐的包裹也可能送到O2O門店驛站,供有需求的用戶自提。

第五,大大增強盈利能力。在線上運營、倉儲資源、供應鏈、物流技術等方面,雙方如果能更深度的協同、更大規模化效應,無疑將大大增強盈利能力。

本來集團打造的4D生鮮供應鏈模式,從產地直採、深度制定、獨有品牌效應、資源整合四個維度,為用戶提供“更近、更鮮、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消費渠道,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科學、可監控的有效連接。

未來雙方或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相互導流、生鮮1小時到家、以門店為基地的社區拼團、到店自提等形式,從而增強盈利能力。

經歷與褚橙的七年之癢後,本來生活“聯姻”順豐獲2億美元融資

“隨著生鮮消費的升級,市場對農產品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打造的4D生鮮供應鏈模式,從產地直採、深度制定、獨有品牌效應、資源整合四個維度,希望能夠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科學、可監控的有效連接。”

喻華峰表示。

雖然此次融資金額並非大得驚人,但是對生鮮電商行業來說,將是個值得關注的信號。

2019年H1財報顯示,順豐控股淨利上升的同時,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至52.26%。順豐急需突破上游難題,本來生活需要資金擴張模式,對於二者來說,這場聯合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