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門東*百姓民居

老門東*百姓民居


南京的老門東是最近幾年開發的旅遊景點,把中華門城牆裡面的一片民居拆掉一些,留了一些比較典型的江南明清房子,然後加以改造,整體規劃,就成了新的開發區,商業區。彩色的燈光映襯出古色古香的房子,裝飾紋樣,遊人如織,商店生意極佳,尹氏湯包都比城裡貴三塊錢,外地人看熱鬧,一把頭的生意,鴨油酥燒餅排長隊。

有一天我在釣魚臺下車,專門找一米多寬的小巷當轉,整個南京城,這樣的原生態民居已經只剩下這一小片了,讓我好一陣子高興,我終於看到這裡的老南京人,依舊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照樣遛鳥,照樣聚在一起說南京白局,照樣養貓養狗,種花種菜,活的有滋有味,多大的事都煩不了。

老門東*百姓民居

從大百花巷進去,就看見有一處古建築正在整修,院子裡堆著不少拆下來的木料,老電線像蜘蛛網一樣亂拉,對於這樣的老房子,都是磚木結構,防火是最重要的,雖然夫子廟的房子都有馬頭牆隔離,但是這裡太擁擠了,所以要整修。我出於職業的興趣,進去看他們如何整修,忍不住也插上兩句話。大梁和立柱都已經腐朽了,雖然窗欞格可以拿杉木做新的,可承重的部分仍然需要加固,這種房子有很多都有白螞蟻,估計要偷樑換柱,動大手術,才能保存住原來的結構和外觀,古建築的翻新,要修舊如舊,要動不少腦筋。

老門東*百姓民居

再往前面走,就是安徽涇縣會所,門頭上面的磚雕很精美,旁邊放著一對石鼓,石水槽可以飲馬。門旁邊有一棵水杉樹,好粗,估計有百年曆史。夫子廟是鬧市區,安徽人在南京一直很有勢力,其實我們南京話和皖南話很相似,當年朱洪武打到南京來帶來不少人,影響到南京的方言,所以南京雖然是江南古都,可語言不屬於吳語系,蘇北隔了一條江,發音系統語言結構也和南京不一樣。就是現在,很多安徽人都喜歡到南京來買房,蕪湖,馬鞍山到南京都很方便,他們情願在南京買一個小套房也不願意在合肥買大套,南京有凝聚力。

老門東*百姓民居

小巷當七拐八拐,眼看就要沒路可走了,我隨口問了坐在門口閒聊的老杆子,“阿走的通啊?”他們馬上就說;“當然通啊,條條道路通羅馬”看看,南京土人也懂國際地理。

我喜歡到人家院子裡看,反正院門是開著的,結果看到裡面有一口井,裡面有水,很清,南京的地下水位比較高,不到兩米就出水了,旁邊有一排水池,估計是幾家人合用,分開來算水費。那口井現在仍然在使用,要省不少水費,南京的水質很好,井裡的的水是可以飲用。

老門東*百姓民居

明清江南民居是尖頂,木椽子上面鋪旺磚,然後再蓋瓦。東暖夏涼,地上鋪的地磚,防滑吸潮,天井裡可以種花養鳥,非常好的生態環境。我有個同學住在城南,結婚的時候想吊個天花,就拿鉛絲打格子,然後糊白紙,就蠻好看了。

走這樣的小巷當,和他們老南京人聊天也是一大樂趣,看見人家門口蹬著個貓,忍不住就上去玩貓,和貓主人聊天。講述我家的虎皮貓,身上長跳蚤,搞得我一家腿上全是紅包。看見人家用泡沫盒種蔥,蒜,韭菜,菊花腦,就和人家十里八搭的夸人家有生活趣味。這樣的人文環境,只有在那種小巷當裡才有的親熱勁。

老門東*百姓民居

穿過小百花巷,到了旋子巷,路過煤灰堆,到糖坊廊轉了一圈,然後過朱雀橋,來到老門東,今天是週六,天氣涼爽,很多小情侶,外地人,旅行團到老門東,熙熙攘攘,真熱鬧。

不可否認,老門東的創意和運作是符合旅遊業發展的,分散了夫子廟的人流,也讓外地人和江南民居有親密接觸,可以肯定的說,隨著商業利益的驅動,很快釣魚臺這帶也將被改造,拆遷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多少年來城南老原住民就會給掃地出門,和諧安定的居住環境就會徹底消失。房子很容易就蓋起來了,而人文景觀是最難保護的,老房子,老院子沒有了,南京的地域文化就失去了依託。非物質文化不是讓剪紙藝人現場表演,扎燈的家庭保留傳統的工藝,而是一個整體環境,,人文景觀是最難保護的,北京不許再拆四合院了,上海也給民國別墅編檔案,南京的民居歷史更加悠久,要好好珍惜,這是南京的靈魂。

老門東*百姓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