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於“您”和“你”之間的德國人

糾結於“您”和“你”之間的德國人

德語中的敬稱“您”用得越來越少,但是還遠遠稱不上即將消亡的地步。

這種敬稱究竟有著怎樣的來歷?“您”是否能提高尊重?“你”又是否真能創造平等的氛圍?

德語詞典、語法指南、教科書上,有關"您""你"的使用規則依然是:陌生人之間、上下級之間原則上用"您",只有面對孩子、或者親友之間等少數場合,才能用更加親近的"你";原先用"您"互稱的兩名熟人之間,級別較高或年齡較長者才有資格提議改稱"你"。

纠结于“您”和“你”之间的德国人

初次見面,保險起見用“您”

然而,在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區國家的日常交際中,"您"和"你"的使用早已脫離了上述教條。不少餐館服務員、公交車司機普遍以"你"稱呼顧客;2016年,Otto、Lidl等多家德國大型企業的老總髮布內部指示,要求全體員工不再以"您"稱呼企業老總;但是,員工與頂頭上司、中層領導之間依然可以視情況使用敬稱"您"。在德國政壇,德國社民黨內部長期以來只用"你"互稱,因為黨員之間皆是"同志"(Genossen)。與此同時,也有媒體爆料,默克爾總理只對極少數幾名內閣同僚以"你"相稱,不少曾與她合作多年的政壇人物依然得用"您"來稱呼默克爾。

這種混亂不堪的局面,體現了敬稱"您"越來越少使用的整體趨勢:在二戰前,孩子甚至得用"您"稱呼父母,否則就是失敬。

來自中世紀的敬稱

德語中的敬稱,起源於9世紀前後:受到拉丁語的影響,當時(古)德語的使用者開始用第二人稱複數來表示向對方的尊敬。比如,集市上的商販會用"你們好!"(Seid gegrüßt)來和顧客打招呼,不論顧客是一個人還是多個人。使用複數稱呼,能夠讓被稱呼者感覺沒有被直呼其名,而只是一群人裡面的一份子,從而形成一種距離感。柏林自由大學的語言學家西蒙(Horst J. Simon)就在其著作中指出,在人際交往中,越是間接、越是有距離感,就越能顯得禮貌。

纠结于“您”和“你”之间的德国人

默克爾總理只對極少數幾名內閣同僚以“你”相稱

用"你們"作為"你"的敬稱,這種表達形式在今天的法語中依然能夠看到,而在德語中,這樣的說法如今只能在古裝劇中聽到。

西蒙教授指出,這是因為敬稱"你們"在中世紀逐漸被用濫了。起初,這種敬稱只是用來稱呼地位較高的人(比如Eure Hoheit,Eure Majestät),後來,連大學生之間都用"你們"相稱。於是,到了17世紀前後,德語區的敬稱又有了一種"新玩法":用第三人稱單數。衣冠楚楚的兩個人打招呼,場面會是這樣的:兩人互致"他好!",表達的意思其實是"你好"。這種敬稱背後的邏輯同樣也是用距離感來塑造禮貌感:問候"他/她好嗎",就彷彿被問候者不在場一樣。

各種敬稱滿天飛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和"他/她"兩種敬稱,出現了相互融合的跡象:"牧師他們睡得都好嗎?(Haben Hochwürden gut geschlafen?)"其實說的是:"牧師,您睡得好嗎?"第三人稱複數這種敬稱形式,開始越來越普遍地被使用。

纠结于“您”和“你”之间的德国人

格林兄弟對異常繁瑣的敬稱相當反感

德國著名語言學家格林(Jacob Grimm,曾與弟弟共同編撰《格林童話》)就曾經在19世紀早期抱怨說,德國人民"怎麼就陷入了最不自然、最古怪的稱呼表達方式","整個歐洲都瀰漫著禮貌用語的悶熱空氣,我們德國人更進一步,非但在第二人稱上面作文章,還搞進來了第三人稱,還搞出了第三人稱複數。"

當時,根據禮貌程度、談話對象的不同,"你"(Du)已經出現了至少4種敬稱形式:"你們"(Ihr)、"他/她"(er/sie)、"他們"(sie)、"同樣的人們"(Dieselben)。格林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難以滿足的、層層加碼的禮貌用語,絕不是來自於人民的需求,而是來自於上流貴族社會。

到了19世紀後期,隨著資產階級力量逐漸增強,貴族的權威不斷被挑戰,德語中繁瑣的敬稱也隨之重新開始簡化,確定在"他們(Sie)"這一種形式上,它體現了新興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平等思潮。隨著時間的推移,"Sie"這種表達,也不再是指"多個人",而是也可以指"一個人",只是在語法上,依然按照複數規則使用。在拼寫上,為了與第三人稱複數(sie)作區分,用作第二人稱敬稱時,Sie也開始大寫,即為現代德語中"您"的形式。

平等與自由

如今德語中"你"越來越多地取代"您"這一趨勢,1968年西歐學生運動功不可沒。"您"被當作是等級社會的遺存,"你"則成為了平等與自由的象徵,就像一個世紀前"您"取代"他們""他/她"時一樣。許多歐洲語言都在那一時期開始顯著減少"您"的使用,比如,瑞典衛生局在70年代決定,在全部通信中一律用"你"。這一決定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今天,瑞典語裡的"您"只用在稱呼皇室成員時。

在德國,"您"的使用範圍雖然也大大縮減,但是遠沒有達到消失的程度。在法庭等嚴肅場合,"您"依然不可或缺;在新聞業,不少記者即便與採訪對象相識、平時早已以"你"互稱,但是一旦開啟了話筒,立刻切換為"您",以塑造一種職業化的距離感,尤其是採訪對象來自政界時。現行德國刑法中的"侮辱警察或公務人員罪",甚至還包括用"你"稱呼一名穿著制服、執行公務的警察,違者可能面臨數百歐元的罰款。

即便是Otto、Lidl等德國大型企業老總髮布內部指示要求員工不再以"您"稱呼自己,外界也有許多批評聲音。《世界報》就曾經刊發評論指出,這種自上而下的命令式"你",絕非什麼象徵平等的文化變遷,而依然體現出了森嚴的等級制度;評論作者不無揶揄地說:"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聽起來並不比"我說什麼,您就做什麼"好多少。

學習德語,瞭解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