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優化營商環境 永不止步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李平貴報道

近年來,重慶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了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市政府分管領導具體抓、各市級部門分頭抓的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機制,市區聯動,協同推進。出臺《重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提出91項目標任務、206項具體舉措。截至目前,各項改革舉措相繼落地,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群眾辦事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降低,社會認同感日益增強。

一、對標先進,重塑國際化標準化的營商規則

(一)摒棄“土辦法”,不當“山大王”,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

為了方便企業明明白白辦事,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和申報材料標準化、規範化,全面梳理全市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形成標準統一、口徑規範、內容完整的目錄清單,並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對接;規範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事項數據同源、發佈同時、資源同享、服務同根;將事項辦理情形最小顆粒化分解,全面清理辦事要件和服務指南中的兜底性條款,做到“一看明白、一次告知”。目前,市、區縣、鄉鎮三級共保留行政許可事項705項、公共服務事項460項,全部標準化上線運行。

重慶為了建立與國際化營商環境相匹配的政務服務方式,藉助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市、區縣、鄉鎮、村社“縱向四級貫通、橫向全面聯通”,全市“網上辦”事項比例超過80%,平臺辦件量超過5100萬件;促進線上線下集成融合,推動政務服務窗口端、PC端、移動端、自助端“四端同步”服務;優化“渝快辦”移動政務服務平臺,上線覆蓋範圍廣、應用頻率高的政務服務事項583項;推行跨區縣通辦服務,106項政務服務事項全域通辦。

(二)破除准入門檻,保護知識產權,創建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重慶市為確保內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文件6000餘份;推行“雙隨機”跨部門聯合抽查,發現並處置問題3萬餘起。開展政府誠信專項督查,依法兌現政府承諾;持續開展涉政府機構失信專項治理,實現動態清零;建立信用“紅黑名單”制度,實現應查必查、獎懲到位;開展重點領域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社會環境。

為了構建國際認可的尊重、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重慶市開展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及時有效保護當事人知識產權合法權益;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優勢企業培育工程,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97件,萬戶企業商標擁有量達到1700件;擴大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試點範圍,累計為1600家企業發放貸款47億元。

二、優化服務,全力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一)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為了減少企業辦事環節,重慶市建立了全市投資項目基礎信息庫,企業投資項目登錄填報即辦即結率達98%以上;推廣網上辦電渠道,常用業務全天候辦理,“一次都不跑”;推動客戶信息共享,憑有效證明即可用電業務“全渝通辦”;利用電子稅務局、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移動辦稅渠道,推進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財產行為稅分稅種集成申報,減少納稅次數。

開通企業開辦網上服務專區,申請人可同時辦理刻制公章等相關事項,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常態化企業開辦進入“一站服務、一天辦結”快車道;構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行“多評合一”、聯合預審、聯合審查、聯合驗收、並聯審批,一般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50個工作日以內,一般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70個工作日以內,辦水辦電辦氣平均辦理時間再壓縮一半。

建成全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系統,接入60多個市級部門、3000餘項數據資源,累計調用數據超69億條,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基本形成政務數據資源在線共享格局。

(二)讓企業成本“一降再降”

為了減少企業辦事時間,重慶市優化不動產登記流程,抵押注銷登記、查封及解除查封登記、異議及註銷異議登記實現立等可取,抵押登記壓縮至2個工作日內,不動產一般登記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推行通關“提前申報”,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壓縮60%。

在為企業減少費用方面,建成工程建設領域網上服務中介超市並上線運行,對中介服務收費標準進行全網公示。深化小微企業“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專項服務,一般工商業電價再降10%,滿足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和外資工商企業免收水錶安裝費;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降低20%以上。申請辦理不動產變更、更正登記免徵不動產登記費,辦理車庫、車位、儲藏室不動產登記由每件550元減至80元。規範口岸經營服務性收費,集裝箱進出口合規成本降低100美元以上。

為了給企業減少辦事材料,重慶市持續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村社群眾涉證事項壓減至10項;全面清理行政審批申報材料,凡無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申報材料一律取消。重慶取消了申請施工許可證時需提交的資金到位證明;實行“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推行申報材料“一表清”。

重慶市還在向區縣普遍放權782項基礎上,積極推動“開發區事開發區辦”。在重慶自貿區探索“點菜”放權機制,今年以來新下放41項市級行政審批管理權限;在兩江新區實行“權責下放”,一攬子下放311項市級行政審批管理權限;在重慶高新區等7個國家級開發區推進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之外的市級行政權力事項全部下放實施,實現市場主體“就近辦、快捷辦”,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沒有休止符的系統工程,需要持續推動、久久為功。記者瞭解到,下一步,重慶市將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契機,下硬功夫優化發展軟環境,持續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學習借鑑先進地區典型經驗做法,在《重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基礎上,細化完善具體政策,儘快推出一批見效快、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加快補齊營商環境的短板;強化部門和市區協作聯動,持續推進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協調解決突出問題,進一步凝聚優化營商環境的強大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