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這次要開箱評測的機子還挺有意思的,首先機體只有2L大小,採用了臺式機標壓平臺,有一定的升級潛力,針對辦公、工作用途來說有比較大的實用性,甚至還有一定的“性價比”,這就是華碩的VC66,也是最近雙11預售期間的戰利品,趁著週末到手準備拆了升級,來發個開箱評測。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主機

受益於mini-STX平臺,華碩VC66體積大小僅有2L,已經無限接近NUC,而且你要知道,NUC這類平臺採用的還是等同筆記本的低壓平臺,性能釋放是不一樣的。

目前在售的VX66,其實算是換代款,採用了intel八代cpu平臺,除了平臺不一樣,設計也有略微變動,比如取消了上一代依舊保持的光驅插槽,外觀依舊看起來比較新穎。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依舊附帶了一個vesa固定支架,雖然這類顯示器可選不多(因為這類顯示器是需要保留支架口,同時本身自己有底座支撐)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附帶的90W電源,體積比較小巧,其實這個電源零售還挺貴的(你參考下PD 100W電源就知道)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有多小?,參考的有330毫升的可樂,還有iphone xs max,不得不說,對比體積,自己之前裝的哪些itx都弱爆了。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甚至小到可以輕鬆裝進我的宜麗客鏡頭包,達到隨身出行的水平(包含電源)。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體積真的很方便放在各種場景下,基本不佔用太多的地方。另外注意如果你不是懸空(比如裝在顯示器後背),平面情況下最好這樣平放,因為它的風道口在機身兩側,豎直放會影響到散熱。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接口部分,相對豐富,不過前面板保留兩個USB2.0感覺有點多餘(個人看法),前面板還有一個USB3.0 A口跟一個USB 3.0 C口。尾部視頻接口比較齊全,DP、HDMI都有,甚至還有DVI (有點多餘)跟串口,甚至還有一個多合一讀卡插槽,如果設計在前面就更好了。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八代平臺是否過時了?

其實這幾天看到這臺機子的爆料的時候,下面有評論,就是說i5 8400 平臺性能可能跟i5 7200u也就差不多之類的,如果鬥地主的話可能確實差不多,畢竟都是看網絡,如果是掃雷的話就未必了。

因為型號名字,i5 8400比較吃虧,好像是舊款的樣子,實際跟i5 9400f 性能是幾乎沒區別,甚至還多了核顯。自己對於i5 8400的性能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工作室就一臺採用這u的配置,也幾乎無所不能,該剪4K視頻依舊要剪。

首先注意,VC66在手i3 8100跟i5 8400都是比較雞肋的單條4G內存,個人是強烈建議買回來記得替換或者加內存,上個雙通道才能完整釋放這機子的性能,下面兩張圖就是單雙通道的前後對比,而且還僅僅是4G對比8G(雙通道)。理論性能提升幾乎翻倍,實際性能用比較吃u的corona渲染器測試,兩者的時間也能差了二十幾秒。考慮到內存便宜,建議內存部分16g雙通道起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實際性能釋放呢?跟常規臺式機i5 8400、i5 9400F 基本沒區別,而且要注意這機子內存頻率僅為2400,還沒達到2666,這些都高於i5筆記本低壓,標壓u的性能,而且還不用擔心溫度牆。總的來說,VC66性能部分跟普通臺式機是沒差異的,不受體積影響。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自帶的SSD的來自閃迪的X500,sata SSD。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那麼實際應用呢,Lr轉100張RAW圖片耗時3分鐘(i5 8265u大概要5分鐘),導出一段10分鐘的4K視頻,大概耗時16分鐘(i7 9750H大概14分鐘)。其實說真的,跟高端平臺(臺式機i7、i9級別)有差距,不過並不算差,依舊是主流性能,甚至直白點說,你買一臺一萬左右的i7 9750H,實際性能釋放也就比這個略快。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雞肋的核顯UHD630到底能用來幹嘛?

就性能來說,我感覺這機子唯一的遺憾是隻能採用核顯(畢竟體積太小了,獨顯方案之後要貴很多),那麼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個萬年牙膏HUD630核顯到底能幹嘛。

其實大家有沒有發現,二手市場上,帶核顯的intel八九代u甚至比新同級別無核顯型號更貴?完全不降價。

i5 8400內置的核顯依舊是萬年青的UHD630,如果用來遊戲的話,估計就是1080P高畫質搞定LOL級別,其它高階一點的遊戲就不建議了,但其實UHD630最大的意義肯定不是用來遊戲。

這邊以視頻剪輯為例,Premiere Pro CC 2018起就開始支持intel的QuickSync編碼加速功能,而UHD630受益於此,視頻可以選擇硬件編碼從而實現非常快的速度提升,我這邊以一段4分鐘的1080P視頻為例,格式都是選擇H.264,唯一區別前者採用硬件編碼,後者採用軟件編碼,導出差距時間可以差到1分鐘,接近40%的性能差距。類似的還有4K視頻硬解碼 跟OBS的推流直播,大家看不上的UHD630,受益軟件支持,其實反倒有不錯的效果,這也是UHD630核顯最大的意義所在。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散熱效果

VC66採用的是一套定製的渦扇熱管散熱器,機身兩側都有針對性的風道開孔,這種原廠級設計的方案就是省心,然後基本給你一個最優方案。

實測FPU烤機,最高溫度大概維持在80度出頭,好像看似一般,不過要注意這機子風扇策略是非常保守的,哪怕在全負載烤機狀態,噪音提升並不明顯,完全不刺耳。

假設你是一個硬件愛好者,如果加上開蓋。。。完美壓制i7 8700也是有可能的。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良好的升級潛力

去掉光驅之後,VC66的升級潛力提升無疑是巨大的,首先有兩個2.5寸位置,內部有兩條筆記本插槽,一個M.2 2280 插槽,下面還有一個2240的無線網卡插槽,機身也預置了無線天線,你直接買一個幾十塊的網卡接上就可以完美使用。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對比其它整機解決方案

最後,說下VC66跟其它平臺方案對比的一個情況。首先排除的就是筆記本,雖然都是輕薄小巧,不過終究跟筆記本平臺使用場景差別巨大,所以對比筆記本我覺得沒有意義,那麼剩下的就是NUC、DIY、類似的準系統了。

對比NUC:價格差不多,體積NUC略小一點,但mini-STX同配置CPU性能性能更強一點,擴展升級潛力大一點。(i7 8809G那種混合怪物不同級別,不討論);

對比DIY:常規中塔價格可以控制更低,不過體積沒優勢;DIY NANO主機,價格差不多,NANO主機體積更大,不過可以擴展顯卡,散熱壓力更大,mini-STX無顯卡配置的體積優勢更大,且整機更精緻;

對比類似的準系統:同類mini-STX,準系統大概價格可以控制在1k,算上CPU、內存、SSD、散熱器、保修(VC66 3年保)差別跟更優秀的設計(內置天線、多合一讀卡器、外觀),還有正版WINDOWS10,個人覺得其實還是值得的。

對於VC66如果說有要吐槽的,大概就是4G內存起步真的太小了,可能因為產品比較小眾,所以配置比較不豐富,256G+8G的存儲組合作為起步配置實用性會更大一點,當然這對於有DIY能力的人來說都不是事。至於選i3、i5還是i7,常規辦公+預算限制的話,i3起步夠用,家用或者有一定性能要求i5也很出色,至於i7 最好清楚自己用途再選擇了,因為散熱跟供電壓力都會比較大。其實只要你不需要獨顯,然後對機子體積跟精緻程度都有要求的話,這類mini-STX確實非常值得選擇。

2L大小的迷你電腦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