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11月9日

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論壇

暨2019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北京召開

在論壇開幕式上

舉行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和資深翻譯家表彰儀式

其中84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

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右三)接受表彰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於2006年設立,主要授予在翻譯與對外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傑出貢獻,成就卓著、影響廣泛、德高望重的翻譯家,是中國翻譯協會設立的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林洪亮簡介

林洪亮(原名林鴻亮),男,漢族。研究員。1935年9月生於江西省南康縣上坪岺(現南康區東山街道坪嶺社區)的一個貧農家庭。1947—1952年在江西南康中學學習,1952—1953年6月在江西贛州市立中學學習,並高中畢業。1953—1954年5月在武漢大學中文系學習。1954年9月被國家派往波蘭留學,1960年6月在波蘭華沙大學波蘭語文系畢業,獲碩士學位。1960年回國後,曾先後在中國科學院文學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工作,曾任外文所東歐文學研究室主任,歐美同學會理事和東歐分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終身享受者。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林洪亮出版的專著有《密茨凱維奇》(曾獲九單列市第二屆優秀圖書二等獎)《顯克維奇》《肖邦傳》和《波蘭戲劇筒史》。主編和撰稿的集體著作有《東歐文學史》(上、下冊,曾獲中國第二屆外國文學優秀圖書二等獎)《東歐當代文學史》和《東歐戲劇史》。翻譯的作品有長篇小說《你往何處去》(已出六版)《十字軍騎士》(已出五版)《火與劍》(已出二版)《顯克維奇中短篇小說選》《密茨凱維奇詩選》(曾獲《出版人》2018年年度文學翻譯獎)、長詩《塔杜施先生》(合譯)《先人祭》(合譯),詩集《呼喚雪人》《一見鍾情》,《肖邦通信集》,中短篇小說集:《鴿子和姑娘》《第三個女人》《燈塔看守》和《哈尼婭》,長篇小說《人民近衛軍》《著魔》和《中非歷險記》,詩集《凍結時期的詩篇》《著魔的古喬》以及《顯克維奇選集,第一卷,第八卷》和《林洪亮譯文自選集》等。還編選有多種東歐文學作品選集。林洪亮一生寫有專著和翻譯作品共有七百多萬字。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1984年獲波蘭政府頒發的“波蘭文化功勳獎章”,1994年獲波蘭頒發的“心連心獎章”,2000年獲波蘭總統頒發的“共和國十字騎士勳章”,2010年獲波蘭政府頒發的“‘榮譽藝術’銀質文化勳章”。2007年獲中國翻譯家協會授予的“資深翻譯家”稱號和證書。

林老雖然在北京工作和生活

但一直心繫家鄉、心繫南康的文化事業

今年9月23日

林老及其夫人文美惠向南康區圖書館

捐贈各類中文圖書2600冊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9月23日上午,南康區圖書館工作人員來到林洪亮先生北京的家中接受林老夫婦贈書。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經過工作人員3個小時的打包,清點出林老所捐贈圖書共計2600冊,其中包含作家簽名本、《諾貝爾文學獎精品典藏文庫》等珍貴圖書。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南康區圖書館向林老夫婦頒發了捐贈證書,感謝他們對南康文化事業特別是圖書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據悉,南康區圖書館新館將建立林洪亮、文美惠夫婦專館專櫃,在精心保存好這批珍貴圖書的同時,讓這批圖書惠及到更多的讀者,讓讀者們通過看書學習的方式將林老、文老的愛心、精神和知識傳遞下去。

林老獲得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後

光明日報第一時間對其進行了專訪

快和發佈君一起走進林老和他的翻譯生涯

驕傲!南康籍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為中國讀者打開波蘭文學之窗
  ——訪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林洪亮

11月9日,年屆84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林洪亮出現在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頒獎典禮上。

“在有生之年,我想把萊蒙特的四卷本長篇小說《農民》翻譯成中文,讓中國讀者在這位波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字裡行間感受這部波蘭民族史話的精彩之處。”今年年初,林洪亮開始了這項80餘萬字大部頭的翻譯工作。每天伏案兩三個小時,逐行字斟句酌,目前譯出近30萬字。“雖然現在有《農民》的中文版本,但那些都是從英文版翻譯過來的。從波蘭文直譯成中文的版本,目前我還沒有找到。將波蘭文譯成英文,再從英文轉譯成中文,至少要經過兩道翻譯,原汁原味就無法保證了。”已經退休20多年的林洪亮退而不休,他在與時間賽跑,“特別想讓中國讀者增加對東歐文學的興趣。”

兩次巧合促成與波蘭之緣

林洪亮出生於江西省南康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9年6月,南康解放後,他便立志當一名解放軍。然而幾次報名參軍都因身高和體重不達標而遭拒絕。1952年,上高中二年級的林洪亮義務為新華書店當起了推銷員。有一次,書店來的新書中有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先讀了起來。剛開始的好奇變成了之後的時而歡笑時而悲傷,時而熱血沸騰又時而淚流滿面。讀著讀著,林洪亮又萌生出新的理想:成為一個作家,寫出像保爾·柯察金那樣的好故事。

1954年春,到武漢大學中文系就讀剛剛一年的林洪亮因為表現優異,被學校推薦參加國家公派留學人員統考。他不負眾望,成為武漢大學五名被選派到東歐國家留學人員中的一個。三天後,他匆匆告別了正在防汛的老師和同學,就趕赴北京開始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專業培訓。培訓結束後,他拎著國家統一配發的兩箱衣物,與同伴踏上了遠赴波蘭留學的征程。

“啟程前,我對波蘭的瞭解非常膚淺,僅從世界地理課和歷史課上知道有這麼一個東歐國家。至於波蘭的文學知識,我也只是從魯迅的文章中讀到過密茨凱維奇、斯沃瓦茨基和顯克維奇這幾位作家的名字。”林洪亮怎麼也沒想到,他後來的工作竟然與這些作家結緣一世,相處一生。

領中國讀者感受波蘭文學之美

“奔赴波蘭之前,國家本來計劃讓我在學成之後從事外交工作。但因為我家鄉口音濃重,而外交工作基本上靠的是口譯,我自知今後只有筆耕才是出路。在當時的中國,讀者對波蘭乃至東歐國家的文學作品知之甚少。而我在接觸了波蘭文學之後,瞭解到波蘭有很多享譽世界的詩人和作家,感受到他們蘊藏了豐富的文學寶藏。”留學過六年的林洪亮,對波蘭文學有著深厚的感情。

通過前三年對波蘭古代文學史、19世紀上半葉波蘭浪漫主義文學和19世紀下半葉波蘭現實主義文學的系統學習,林洪亮瞭解到波蘭文學源遠流長,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其詩歌的成就不亞於意大利和法國。第三學年時,林洪亮已經閱讀了大量波蘭作家的鴻篇鉅製,筆記作了十幾大厚本。“我當時特別欣賞顯克維奇的《你往何處去》《十字軍騎士》和普魯斯的《玩偶》,曾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把它們翻譯成中文,讓中國讀者有機會進入波蘭的文學寶庫。”責任感和使命感,當時就在這個留學生的心裡升騰。

1957年,林洪亮一邊上課,一邊翻譯被波蘭人民尊稱為“詩聖”的密茨凱維奇的詩歌。經過一番努力,又在時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翻譯家孫用老先生的提攜下,林洪亮翻譯的《希維特什》《青年和姑娘》《歌》《猶疑》四首詩出版了。這四首詩是直接從波蘭原文譯成中文的第一批作品,具有一定的開拓意義。

1982年,顯克維奇那部在波蘭家喻戶曉的《你往何處去》,在林洪亮四年的精心打磨下,與中國讀者見面了。迄今,這部50餘萬字的史詩式長篇小說已經再版了七版,每版多次加印,累計出版幾十萬冊。這在東歐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而早在1978年他開始著手翻譯的時候,遇到過不少困難。“我笨人用笨辦法。除了反覆閱讀原作外,還對《你往何處去》裡所描寫的歷史背景進行了一番學習和研究。為了尋找這方面的材料,我多次到東安市場舊書店去查找和購買有關古羅馬歷史知識方面的書籍。此外,我還閱讀了一些波蘭有關這部小說的評論文章。這樣,我有了一定的底氣,翻譯起來也得心應手。”書出版後,林洪亮也收到了不小的榮譽:1984年波蘭文化部給他頒發了“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感謝他對波蘭文化所作的貢獻。

1996年,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多久,林洪亮翻譯了她的幾乎全部詩歌和40篇短文。2000年,由林洪亮翻譯的辛波絲卡詩文集《呼喚雪人》,由灕江出版社出版。

2000年,也是林洪亮從華沙大學畢業後的40年,他又榮幸地獲得了波蘭總統頒發的“十字騎士勳章”。2010年,他再次獲得波蘭文化與民族遺產保護部頒發的“榮譽藝術——波蘭文化銀質勳章”。

從1960年回國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直至今天,林洪亮可謂著作等身。幹了一輩子的外國文學研究與翻譯工作,他有幾句話囑咐後來者。他說:“既要會研究,寫出論文和論著,也應該會翻譯文學作品。沒有文學作品的翻譯,廣大讀者就無法瞭解該國的文學世界,論著寫得再好也相當於在放空炮。”最近,他把家裡的幾千冊書籍捐獻了,其中不乏已經伴隨他半個多世紀的老舊版本。“2600冊中文書給了老家南康,八九百本波蘭文的原著給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還有600多冊給了首都圖書館。”林洪亮的善舉,只是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多讀書,讀好書。

一個甲子,從當年初出茅廬不識一個波蘭文字母,到今天手持漢光筆駕輕就熟地翻譯波蘭小說、詩歌和散文,林洪亮架起了一座橋,縮短了中國讀者與波蘭作家之間的距離。(光明日報 劉彬)

再次恭喜林老!

向林老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