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是近期熱度最高的綜藝之一,目前已經播出三期,從現有的反饋來看,觀眾最大的感受就是節目變了,從原本的“慢綜藝”變成了快節奏的“職場真人秀”。其實在開播之前,官方釋出的信息就預示著這一季會與以往有較大差異,但顯然還有部分觀眾尚未適應這一改變。縱觀今年的綜藝市場,不只是《親愛的·客棧》,走到第三季的《嚮往的生活》和《中餐廳》,也都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快趨勢。這些慢綜藝集體變快的背後,既是這一類型節目集中爆發後來到第三年的自我革新,也是不斷變動的觀眾審美需求驅動下的被動之舉。


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慢綜藝的誕生、爆發與看點升級

2017年,曾經紅極一時的戶外競技真人秀因為同質化競爭過於嚴重而陷入了疲軟,“慢綜藝”開始在國內興起。以《嚮往的生活》、《中餐廳》、《親愛的·客棧》為代表的觀察體驗類真人秀,不設具體的任務規則,沒有強衝突和競爭,讓明星在遠離城市喧囂的田間勞作、在風景優美的海島小鎮攜伴開店,給困於都市快節奏的人們帶來了心靈治癒,收穫了良好的收視與口碑。

在幾檔節目成功之後,慢綜藝迎來了集中爆發,十幾位明星分別經營兩間民宿的《青春旅社》,在鄉間改造老舊房屋的《漂亮的房子》,三對不同關係的明星分別入住三個院子與素人一起共享生活的《三個院子》接連播出。面對一個類型的產品,市場的容量終歸是有限的,當年的這些後來者在一季之後都沒有了下文。而即便是“倖存者”,也需要面對這一品類節目容易陷入流水賬式敘事、結構鬆散的問題。

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在大的規定情境下,沒有具體規則、任務的推動,慢綜藝尤其是經營類慢綜藝很容易陷入單一的故事結構,比如《中餐廳》第一季大致分為開業準備、輪值主廚、告別晚宴三個階段,中間穿插一些飛行嘉賓。《親愛的·客棧》第一季基本上也是同樣的結構,分為試運營、一對一管家服務、大管家輪值、讀信頒獎,看點稍顯重複,節目播出到後半段時內容出現了一定的疲軟,收視率也受到了影響。

製作方顯然都意識到這一點,在推出第二季時,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調整敘事節奏,《中餐廳》用階段式的小標題來劃分內容,比如第一期的“迷失科爾馬”、“接下來有我們在”、“困難模式開啟”等,把看點更直觀地擺在觀眾面前。《親愛的·客棧》則把故事線拉長,從客棧的實地勘查選址、房屋設計搭建開始講起,過渡到正式經營,以及把客棧留給當地民眾以發展旅遊產業等,視角更宏大,內容更豐富。

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創新是任何綜N代都需要面對的問題,而慢綜藝本身就無法像戶外真人秀那樣設置全新的遊戲環節,再加上場景和人物關係又相對固定,每季更換一個新地點開始生活或經營,是慢綜藝基本的創新模式。但如今來到第三個年頭,如果還只是換一個地方做同樣的事,不僅顯得製作團隊十分偷懶,也無法避免觀眾流失的風險,如何實現大的創新突破,成為慢綜藝節目面臨的大問題。

慢綜藝3.0時代:核心人物更替與職場化

今年年初,國內綜N代集體宣佈成員換血,《嚮往的生活》劉憲華退出,由彭昱暢和張子楓的“兄妹”組合接替。除了固定人員的變動之外,年輕藝人的組團做客也給節目帶來了一些差異化觀感。

第一季首期,宋丹丹、巴圖母子為節目奠定了基調,眾人圍坐一起嘮家常,宋丹丹現場教授《心火燒》神曲,令人記憶猶新。而到了第三季,這一老友做客的溫馨氛圍稍稍被打破,單次做客的人數越來越多、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第五期甚至有近十位嘉賓來做客,且大多都是出道不久的偶像藝人,與他們都不熟悉的黃磊直到老狼的到來,才鬆了一口氣。

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嚮往的生活》通過增加飛行嘉賓人數和頻次加快了節目進程,走經營路線的《中餐廳》和《親愛的·客棧》在人員和模式上的變動則更加大膽。作為節目發起人、擔任了兩季店長的趙薇缺席,由黃曉明接任,與秦海璐、王俊凱、楊紫和專業廚師林述巍組成了“頂配”陣容。零啟動基金和2萬歐元的營業目標給藝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壓迫感,黃曉明提出以物換物,秦海璐與林大廚初期意見不合,之後員工們都陷入被“明學”支配的恐懼中,節目衍生出的話題源源不斷,成功出圈。


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如果說變動後的《嚮往的生活》和《中餐廳》依然是上一季的延續,那麼《親愛的·客棧》第三季看起來就像是一檔新節目。這一季不再由劉濤王珂夫妻檔共同經營,劉濤從老闆娘搖身一變為老闆,吳磊、林心如、張翰、馬天宇、闞清子、李蘭迪六位員工競爭終極合夥人的席位,並通過20天的共同經營來完成完成除房費外10萬元的創收。

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在第一期開頭,節目組提問張翰、闞清子是帶著怎樣的心態來參加節目,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是來度假的。”可見這些參與者本身,並沒有做好當員工以及職場競爭的充分準備。六位員工到齊之後的第一次會議,劉濤就放出了“對於六位親人,我必須六親不認”的宣言,六位員工填寫應聘登記表,進行餐飲、管家、房務三個客棧核心服務的摸底排位賽,接待了第一批客人後,闞清子失去了競爭的資格。這一結果公佈後,明星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身處的是真實而殘酷的職場。

除了寧夏中衛黃河宿集迷人的風景之外,《親愛的·客棧》第三季基本上已經與慢綜藝沒有關係,職場的形態、競爭的模式、階段性淘汰的機制,讓節目充滿了全新的看點。不同性格閱歷的員工聚集在一起,客棧經營初期的稍顯混亂與擰巴,恰恰反映了當代職場新人的真實生存現狀,賦予了節目較高的話題性和討論度。而伴隨整季的終極合夥人懸念和員工們的職業成長能否持續吸引受眾觀看,還有待觀察。

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快節奏是慢綜藝可取的破局之道

從市場反饋來看,《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首播收視就位居同檔第一,後續一路走高,節目整體觀眾忠實度超40%;《中餐廳》這一季超額完成KPI,收視平均份額超6%,12期正片網絡平臺播放量高達30億,跨平臺熱搜236個。《親愛的·客棧》同樣迎來了開門紅,收視表現較第二季明顯提升,連續三期佔據最高份額,且在社交平臺都會收穫10餘個熱搜,從數據的維度來看,這些慢綜藝的創新都是成功的。


反觀國內慢綜藝的發源地韓國,今年又有《自然而然》、《小森林》、《Camping Club》、《Begin Again3》、《西班牙民宿》等一系列新節目湧現,讓明星前往鄉村山野,與好友、小朋友或當地人一同居住。值得一提的是,來到第八季的《三時三餐》女子篇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感”,廉晶雅、尹世雅、樸素丹三位閒不下來的女演員讓節目如同“開了倍速”一般,但觀眾依然能從中感受到田園生活的愜意,節目也取得了7.8%的最高收視和6.7%的平均收視,可見快節奏對於慢綜藝而言,不失為一種可取的破局之道。

慢綜藝集體變快背後,是逃不掉的“綜三代”魔咒?


國內慢綜藝的“慢”對立的是戶外競技真人秀的“快”,而與火車行駛、織毛衣、牛吃草等挪威“慢電視”相比,慢綜藝並沒有真正慢下來。這首先是基於不同國家地區社會文化的不同,國內觀眾喜歡看明星、看戲劇衝突的需求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而慢綜藝也只有先用有吸引力的內容留住觀眾,才能進一步達成治癒其心靈的目標。其次,一季節目的體量需要通過符合現實的邏輯線來展開敘事,明星的行為也需要有所支撐,因此與現實更貼近的經營模式成為了大部分慢綜藝的選擇。

在國內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綜藝節目生命週期十分短暫,自我革新是必然之舉,如今職場化成為慢綜藝發力的共同方向,表面上是敘事節奏加快、戲劇衝突增多,實際上是把大眾從虛構的理想生活拉回到更能夠產生共鳴的現實當中,而貼近現實、延伸至人際情感等不同話題,更能滿足圈層時代年輕受眾的需求,這也是當前大部分熱門綜藝都在強化的事。雖然慢綜藝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觀眾一時之間無法完全接受,但也許能讓這些IP走得更加長久。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