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真情服務解難題 和諧徵遷暖民心

通訊員 王超

主題教育中,金塔縣緊盯群眾的“操心事”,踏入棚改“深水區”“攻堅區”,以真抓實幹、勇於擔當、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在棚改攻堅行動中守初心、擔使命。

強化頂層設計,擦亮“底色”

堅持把“統一標準、統一政策、統一口徑”作為開展房屋徵遷工作的“生命線”,先後制定印發了《金塔縣城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安置工作實施方案》《金塔縣棚戶區改造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安置補償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了管理機制,規範了補償標準和徵收步驟,為有序開展徵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定了《金塔縣棚戶區改造鑫盛花園片區房屋徵收工作實施方案》,併成立房屋徵遷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保障組、宣傳動遷組等5個工作組,做到宣傳、動遷、補償、監管等步驟環環相扣,緊密聯繫。製作了“政策法規公示欄”和“百姓明白榜”,對棚改政策法規、房屋權屬、評估標準、補償金額全部進行上牆公示,同時,運用多層級聯合審核的“網格化”監管模式,實行房屋徵收補償協議和資金支付“四級聯籤”“四級會審”的“4+4”工作機制,真正做到了“依法徵收、陽光徵收、和諧徵收”。

緊盯目標任務,提升“成色”

結合徵遷工作的特殊性,把“陣地”轉移至“工作站”,把徵收現場作為主題教育為民服務的實踐基地,利用“站”內資源,與所轄西南街黨總支開展“主題教育互學互鑑”、緊盯群眾“操心事”,合力為民解憂愁等為內容的“黨建聯盟”活動3場次,為房屋徵遷工作加速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徵遷任務實行“一把手”總體抓、分管領導具體抓、4個股室分頭抓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制定徵收區域分佈圖、股室任務分配表、工作完成進度表,並全部進行張榜上牆,每天曬成績、比進度、看落實,每週定期召開棚改工作推進會,以責任倒逼任務落實。至目前,徵收鑫盛花園片區房屋170戶,佔片區總任務的94%,同時,積極協調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攻克工農街、泰安家園、金色陽光片區、建新路沿線等5個片區遺留“釘子戶”26戶。

聚焦為民解憂,增添“暖色”

利用“工作站”地理優勢,將“上訪”與“下訪”相結合,積極推行“1+X”意見徵求模式,把“群眾找我”轉化為“我找群眾”,積極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重點解決了泰安家園、祁連街徵遷片區因歷史遺留問題常年上訪的4戶居民的徵遷問題,引導5戶居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了因房屋買賣未過戶引發的房屋權屬問題,成功調處了7戶因鄰里矛盾糾紛引發的財產歸屬問題,通過講道理、擺事實、講法律,成功化解了8戶居民因政策理解不到位對工作人員造成的誤解。成立了徵遷“愛心服務”小分隊,為特困家庭和殘疾、孤寡老人等提供上門服務、房屋搬遷等便民服務34人(次),真正把為民服務、為民解憂、為民謀利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務實舉措。

堅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

堅持跟著群眾的需求走,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立足群眾的“特色服務”,因地制宜,因片施策。在工農街西征遷片區投資588.66萬元建成了“吉祥苑”主題公園,並配套了瓜果蔬菜交易點,徹底解決了建新路“馬路市場”常年擾民和髒亂差的問題。在老經委徵遷片區投資11萬元建成了可容納400輛車同時停靠的生態停車場1處,解決了新華街、建新路沿線道路擁堵和車輛亂停亂放的問題。在原石油公司拆遷片區投資121.89萬元建成了集遊玩、健身、散步為一體的“海棠苑”主題公園,不斷滿足了廣大市民的休閒娛樂需求。鑫盛花園片區整建制徵遷完畢後,計劃在該地修建和順園蔬菜交易市場,將會徹底解決“城南市民城北買菜”的瓶頸問題。一系列實實在在的硬舉措,持續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