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

就好像安吉白茶的名字裡有個“白”字,很多人就以為它是白茶一樣。對於大紅袍這種算是蜚聲海內外的名茶,也有很多人看到名字,下意識就以為它也是紅茶的一種。

那麼,大紅袍是不是紅茶呢?

那自然……肯定不是。

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

我們來看看他們本質的區別:

採摘時間

————————

——————————

不同的茶類,對於原料的要求都有著些許的差異,自然採摘的時間也有著不同的標準。

例如大紅袍,最好的採摘時間是五六月份,也就是立夏的節氣左右,接下來才是二春、三春,其次立秋後,最後是十月寒露之後的冬茶。採摘時間不一樣,意味著茶的品質也不一樣。

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

而紅茶最好的採摘時間要比大紅袍早上一些,大多是在清明前後到穀雨時節。其中,清明前採摘的原料一般品質都是最佳的,就是產量不高。其次才是秋茶,至於夏茶和冬茶,在紅茶中就要少上許多了。

採摘標準

———————

——————————

大紅袍的採摘要避免雨天或者芽葉上帶有露水採摘下來,而且只採較成熟的新梢芽葉(開面三四葉)、無葉面水、無破損、新鮮、均勻一致。鮮葉不能像明前綠茶一樣太過嫩,但也不可過老。

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

而紅茶的採摘標準,則大多以單芽或者一芽一葉、一芽兩葉、一芽三葉為標準。不過在嫩度上面,兩者是統一的,都是追求不嫩不老、鮮軟適中。

製作工藝不一樣

————————

——————————

大紅袍是半發酵茶,在製作中需要經過先萎凋、攤晾、搖青,然後在做青的工藝中進行發酵,再繼續殺青、揉捻、烘乾、毛茶等工序,最後製作成型。

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

而紅茶是屬於全發酵茶、經過萎凋、揉捻後,就要進行發酵的工藝,最後乾燥、挑揀,就製作完畢了。在工藝上,大紅袍和紅茶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差異,就是對於發酵工序的處理。

發酵程度不同

————————

——————————

如上所述,兩者的發酵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大紅袍叫做半發酵茶,在做青工藝中茶葉的發酵程度不高;而紅茶是全發酵茶,揉捻工序後有著專門的發酵工藝。所以,兩者的口感和滋味都是截然不同的。

品質特徵不同

————————

——————————

大紅袍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

紅茶最基本的品質特徵是紅湯,紅葉,味甘醇。幹茶色澤偏深,紅中帶烏黑。

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

除了名字裡都有個紅字,大紅袍和紅茶從採摘時間,到加工工藝與產品特徵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之所以讓人產生錯覺,更多還是對於茶的認知深度問題,以名辯物,造成了誤會。

那大紅袍的名字是因何而來的呢?那咱們就接著往下看。

大紅袍為什麼叫大紅袍

——————————

————————————

據說是因為明朝的時候有一位舉人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腹痛難忍,一位好心的老僧給他泡了一杯茶,喝了後便好了。

舉人如願考上狀元,沒有忘記恩情,於是回到武夷山答謝老僧,聽老僧說這茶可以包治百病,便採製一盒帶入京敬獻皇上。

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

狀元回京後聽聞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便將此茶獻於皇后,皇后飲茶後得以痊癒。

皇上知道後大悅,賜大紅袍一件,讓狀元回武夷山封賞,狀元回到武夷山,命當地一樵夫爬半山腰將皇上所賜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

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

說也奇怪,等到掀開大紅袍時,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著紅光,後來人們便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

綜上所述

——————————

————————————

雖然大紅袍茶名中有個“紅”字,但它屬於青茶,是烏龍茶中的極品,與紅茶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大紅袍不是紅茶,就像魚香肉絲裡沒有魚,老婆餅裡沒有老婆,是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