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正式上市 國內高端奶粉市場競爭加劇

飛鶴正式上市 國內高端奶粉市場競爭加劇

在美退市6年後,飛鶴迴歸資本市場。11月13日,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鶴”)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以發行價計算,市值超過670億港元,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發市值最大的乳品企業。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嬰配粉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但國內乳品市場頭部企業市佔率還有提升空間,飛鶴主要聚焦高端和超高端奶粉,有望繼續推動行業增長,但這也意味著,國內高端奶粉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正式掛牌上市

11月13日,飛鶴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此次全球發售,共計發售8.93億股,發售價每股7.5港元,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65.64億港元。以發行價計算,飛鶴市值超過670億港元,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發市值最大的乳品企業,也是近幾年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中國大型嬰幼兒營養企業(配方奶粉企業)。

與2019年以來上市的多家公司一致,飛鶴選擇了以招股價區間的下限定價。投行人士表示,這說明飛鶴對於自己的估值較為保守,同時也意味著飛鶴願意為投資者預留較大的獲利空間。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飛鶴港股IPO的定價,也可見飛鶴此番上市從政策端、資本端、產業端、渠道端和消費端的多方考量。從政策端來看,奶業新政落地加速行業洗牌,飛鶴作為具備規模優勢的行業龍頭,借政策東風之力加速價值釋放。

業內人士認為,從此次全球發售情況來看,飛鶴表現十分不錯。公告顯示,飛鶴此次公開招股部分共獲11.74億股認購,相當於公開發售可認購股份8933.4萬股的13.14倍。

事實上,早在2005年4月,飛鶴乳業便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了中國首家赴美上市的乳品企業,後又轉至紐交所,2013年6月,飛鶴乳業完成私有化,正式從紐交所摘牌。

資料顯示,飛鶴始建於1962年,是中國最早的奶粉生產企業之一。按2018年零售銷售價值計算,飛鶴是中國最大的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集團,市場佔有率達15.6%;同時在國內外嬰幼兒配方奶粉集團中排名第二,佔據7.3%的市場份額。

多元化國際化

“此次上市也為飛鶴多元化、國際化佈局提供了資本助力。”朱丹蓬表示。飛鶴在招股說明書中也指出,此次上市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海外嬰幼兒配方奶粉及營養補充品研發活動、為Vitamin World USA的業務擴張提供資金、為金斯頓廠房建設提供資金,以及用於潛在併購機會、償還離岸債務、補充營運資金等。

從招股說明書不難看出,飛鶴希望從多個方面發展,尋找到更好的盈利方向。

招股書顯示,飛鶴是近兩年來國內增速最快的奶粉企業,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營收分別實現37.2億元、58.9億元、103.9億元,同比增長為58.1%、76.5%。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別實現收入43.9億元、58.9億元,同比增長34.4%。淨利潤方面,飛鶴乳業在2016年、2017年、2018年淨利分別為4.06億元、11.6億元、22.42億元,同比增長185.17%、93.28%。2019年上半年實現淨利17.51億元,同比增長60.5%。

在產品方面,飛鶴相關負責人表示,嬰兒及幼童食品產品與嬰幼兒奶粉配方高度互補,可以提供嬰幼兒成長所需的均衡營養,飛鶴未來將拓展產品組合,向嬰幼兒以及產前、產後母親提供涵蓋整個發展階段的新產品。

在大健康業務方面,2018年,飛鶴收購美國Vitamin World的零售保健業務,同時,飛鶴請來了曾經的惠氏掌門人張國華,聘任其為Vitamin World的國際主席兼美國主席。

業內普遍認為,飛鶴對大健康領域極為重視,且國內的大健康市場尚未完全打開,未來該業務有望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2018年我國營養保健品市場銷售收入約為2800億元,較上年增長18%。在歐美國家平均消費中,保健品消費佔總支出的25%以上,中國僅為0.07%,人均消費大約31元,是美國的七分之一。

在海外市場方面,飛鶴在安大略省金斯頓建造牛奶及羊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設施,預計2020年上半年完成建設及投產。

挑戰外資高端

奶業分析師王丁棉稱,過去以中低端奶粉市場為主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變成以中高端為主、超高端增速明顯、低端市場不斷萎縮的局面。中低端產品佔奶粉市場的份額從55%下降到45%左右,而高端和超高端奶粉加起來的份額佔到了55%,超高端的增速更是達到了20%-30%。

而在近幾年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國產品牌正在不斷搶佔市場份額。梳理外資奶粉品牌近年業績可以發現,多個外資奶粉品牌增長未達預期:雅培今年第三季度海外嬰幼兒營養品市場營收同比下降2.4%至5.66億美元;美贊臣母公司利潔時的嬰幼兒營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2%,為前三季貢獻了3.9%的業績增長,但仍比公司中期目標低3%-5%。

相比之下,按零售銷售價值計算,2018年,飛鶴乳業已成為高端市場的領頭羊,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3.1%;在超高端市場,飛鶴在國內外嬰幼兒配方奶粉集團中排名第一,佔據24.7%的市場份額。

從收入上看,飛鶴乳業88.5%的收入來自於奶粉業務,其他乳製品和營養補充品業務份額較小,分別只佔5.3%和6.2%。而奶粉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超高端和高端奶粉部分,其中超高端的星飛帆從2016年的2791噸增長至2018年的20263噸,收入從7.1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1.1億元,佔到銷售總收入的近半數。截至到2019年前6個月,星飛帆完成了10871噸的銷售,收入26.7億元,同比增長33%。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2018年飛鶴業績突破百億規模,達到116億元,足以與惠氏、達能三足鼎立。

“近三年受益於奶粉配方註冊制新政,國內奶粉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洗牌。同時,在各大國際奶粉企業充分競爭的開放市場中,以飛鶴為代表的國產奶粉品牌已經擁有了持續增長的核心競爭力,可以和國際巨頭在高端、超高端奶粉領域開展正面競爭。”業內人士指出。北京商報記者錢瑜 王曉(圖片來源:飛鶴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