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餘杭為創業“兜底”失敗可獲理賠

杭州余杭为创业“兜底”失败可获理赔

餘杭區政府新聞辦公室發佈消息稱,當地啟動人才創業保險制度。網絡截圖

面對創業壓力,很多擁有創業激情的人才時常退縮。最近,杭州餘杭的一項人才創業保險制度,給很多創業者吃了一個定心丸。

這項制度以保險理賠的方式,旨在為創業者“兜底”,解決其後顧之憂。保險領域專家表示,如果理賠標準比較科學,可能會實現政府、保險公司、創業的企業和個人、社會四方面共贏。但保險公司應只承擔部分原因導致項目失敗的責任,而且要與誠信體系掛鉤,防止由於人為原因導致的騙保事件發生

新京報訊 近日,浙江杭州市餘杭區試點人才創業保險制度,創業失敗者及其科研團隊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保險賠償一事引發關注。

對此,有網友認為這是“史上最強人才引進政策”,可有效吸引創業者,但另一方面,也有網友對此表示擔心,認為這一制度會讓一些騙子鑽空子騙取保險。11月12日,杭州市餘杭區委宣傳部介紹,人才創業保險制度只是當地眾多人才引進政策中的一項。參與制定人才創業保險制度的一名負責人表示,針對騙保等問題他們早已考慮到,對於參保企業及賠付標準都會有一個限制範圍,目前具體細則還在制定當中。

三款保險產品提供創業保障

11月9日,2019年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開幕,在大會餘杭分會場上,杭州市餘杭區正式成為人才創業保險制度試點,涉及未來科技城等平臺區域。

新京報記者從餘杭區委宣傳部瞭解到,這是在餘杭區委組織部(人才辦)指導下,餘杭區科技局、未來科技城管委會、浙江銀保監局餘杭監管組的合力推動下,試點實施的人才創業新險種。

據餘杭區委宣傳部介紹,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提供的人才創業保險共分為“科研保”、“創客保”、“科創E保”三款產品。重點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及所在科技企業或項目研發,以及研發團隊生活經濟補助提供保險保障。

其中,科研保主要針對因特定原因導致項目研發失敗,經相關部門認定,給予損失的研發費用賠償,保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

創客保主要針對創業失敗,經相關部門認定,對創客團隊給予生活補助,每人一次性生活補助最高可達3萬元。

而科創E保,主要針對創業中具體承保項目因特定原因研發失敗,經相關部門認定,給予相應列明的損失賠償,並同時涵蓋因上述原因導致的研發團隊人員生活經濟補助等保障,保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

上述三款保險保費年費率最低可至3%,即企業創業初期投保3千元,若最終失敗,可獲得10萬元的賠償;投保3萬元,創業、科研失敗後可獲得100萬元的賠償。依此類推,企業投保30萬元,創業、科研失敗後可獲得1000萬元的賠償。此外,政府將根據人才和項目類別提供最高30萬元保費補貼,及100%的保費補貼,參保企業創業、科研失敗即可獲得1000萬元賠償,在此期間企業不用出一分錢保費。

針對上述三種保險,餘杭區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公司在2016年創業時,就能購買該保險,其團隊創業期間邁的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主要是沒有後顧之憂,有政府和保險公司兜底,心裡會踏實很多。”這家科技公司負責人稱,目前其公司還處於創業初期,期待上述保險的具體參保條件能夠進一步公示。

多項措施支持人才創新創業

此外,當地還推出多項面向創業人才及組織的扶持措施。《餘杭區支持人才創新創業財政政策實施細則》顯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市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在餘杭區工作,可獲得300萬至100萬元的安家費補助或者購房補貼。此外,還會獲得400萬元至150萬元不等的配套獎勵。

國家級國內高層次人才和省級國內高層次人才,可分別獲得120萬元、100萬元的安家費補助或者購房補貼,另外還可獲得100萬元的配套獎勵。被認定為省、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的,也可獲得100萬元的獎勵。

此外,還針對大學生見習實訓、創業有一定的扶持。

焦點1

何為人才創業保險制度?

鼓勵創業提供“兜底保障”,激發創新創業激情

餘杭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上述保險屬於該區眾多人才引進政策和人才創業扶持的配套措施中的一項。

該政策主要是為了鼓勵創業,對創業人才及團隊的一個“兜底保障”,解決當地人才面對創業風險時產生的後顧之憂,同時也是激發創新創業激情的重要保障機制。

餘杭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將人才創業保險制度試點定在餘杭區,是因為餘杭區是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等所在的“創新高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連續4年居浙江全省首位。

截至目前,餘杭區累計引進和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4800餘名,其中“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147名、“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200名。

餘杭區區長陳如根介紹,持續優化產業扶持政策,制定出臺“全域創新66條”新政,形成了覆蓋創新空間、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企業培育、對外開放、人才創新等6大領域系統完整的政策體系。

此外,餘杭區將會持續加快城市配套升級,穩步推進軌道交通、快速路網、城市主幹道建設,有序實施學校、醫院、人才房項目等民生工程,大力提升公園、綠化、河道等重要節點城市景觀,力求為人才創造更加優質便捷的工作生活環境。

焦點2

如何避免騙取創業保險?

所有險種由銀保監會審批,保險公司嚴格審查

針對網友擔心,是否會有人借投資之名騙取高額保險一事,新京報記者從保險公司瞭解到,他們對參保企業及賠償類別和等級都有嚴格的限制。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有自己嚴格的風控評價體系,所有險種也會在正式推出之前由銀保監會審批,目前保險產品已經制定完成,正在對參保企業及各種創業、科研失敗對應的賠償標準細則進行最後的商討。

對此,餘杭區委組織部(人才辦)許成傑介紹,目前所確定的是參保公司工商註冊地址必須在未來科技城等餘杭區試點平臺區域內,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只要符合條件均可參保。

“這幾種保險主要面向科創型中小微企業。”針對企業參保費用及後期賠償費用,據介紹,在企業參保之前,保險公司會根據企業資本進行評估,確定企業最高可獲賠金額,然後政府根據相關數據給予保費補貼。因為每個公司所從事領域不同,具體企業參保細則和賠償細則,保險公司還在確立之中。“肯定是要防止騙保情況發生的,保險公司最後也會對申請創業失敗賠償的公司進行嚴格審查。”許成傑說。

■ 律師聲音

保險公司應只承擔部分原因導致失敗的責任

北京律師協會保險專業委員會委員李濱介紹,這次浙江試點的“人才創業險”從性質上來看,屬於財產保險。其特殊點在於這是政府和保險公司合作設計的險種,是在保險服務實體經濟大背景的情況下,根據社會的需要出現的新型險種。

原來這些錢是政府直接補貼給創業者的,現在變成政府為創業人員和團隊購買保險。這種錢從原來無償的提供,轉化為進入規則運行,用來解決創業團隊的後顧之憂,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如果理賠標準比較科學,可能會實現政府、保險公司、創業的企業和個人、社會四方面共贏的情況。政府築巢引鳳,創業人員失敗的風險也可以通過保險達到分散和轉嫁。

對於保險的制定,李濱認為,投保的門檻要科學,不要太高。在創業項目的認定和創業人才的認定方面,門檻要放低,保費要低。理賠的標準要客觀,可衡量,可評價。同時,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應該只承擔部分原因導致項目失敗的責任,而且要與誠信體系掛鉤,防止由於人為原因導致的騙保事件發生。(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郭懿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