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勘察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施工采购总承包的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主体钢结构全面合拢。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位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沟口。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总用地面积8.996万公顷。建设内容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荷叶宾馆改造、林卡景观、白水河和翡翠河驳岸加固、立交桥及引道建设等。作为景区标志性建筑及门户,项目建成后,将为每天4.2万人次游客提供交通接驳及保障性服务。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游客服务中心是项目的核心建筑,包含为游客提供交通接驳和服务的游客集散中心、为景区智慧管理与信息平台服务的智慧管理中心,以及宣传九寨沟人文、自然精华的展示中心。设计立意与九寨沟自然山水形态呼应,建筑内外充分体现藏文化内涵,造型舒展流畅,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集各项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建筑”。游客服务中心东侧为林卡景观,设计以水为母题,在翡翠河东南岸打造“藏地林卡”。创造了丰富的水景观体验,同时,通过保留现状植被,塑造疏林草地景观,再现林卡风光,为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由于该项目工程处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作为九寨沟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工程采取建筑造型与结构构件一体化设计,即结构本身为建筑造型一部分。设计和施工采用BIM技术各专业协同工作,运用三维手段实时反映建筑情况,从而准确地表达复杂多变的空间造型。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游客集散中心结构由36根开花柱组成,结构采用非常规的梁柱支撑体系,柱子通过6个方向树枝一样的斜撑与梁板体系连接。其中标准开花柱12根,其余24根非标准开花柱,设计中需逐个进行深化设计。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展示中心为非常规结构的空间体系,为实现舒适的观览体验,内部建筑、结构、设备、室内装饰等专业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都需要精密的配合。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绿色建筑方面,通过合理规划雨水径流,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冷热源效率,降低碳排放量等手段,实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和国际LEED金奖的要求。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入口罩棚采用大跨度胶合木结构,使用参数化设计手段,同时结合环境性能,对木材这种传统的建筑材料进行现代化创新、优化设计,使得建筑彰显现代建造技术的同时更具地域特色。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九寨沟景区标志性建筑——沟口游客设施项目主体钢结构合拢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项目性质:灾后恢复重建

项目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沟口

主要设计人员:

项目总负责人:庄惟敏、霍春龙

技术负责人:盛文革

建筑:刘霄 尹国栋 高歌今 丁峰 温奇晟 孙中轩 孙瑜珠 章雯娟 郝晓旭

结构:陈宏 刘湘 江波 许锦燕 王晓鹏

给排水:刘玖玲 崔艳辉 石庆红 王春香

暖通:刘建华 李冰 牛晓元

强电:徐华 徐丹 张红霞 刘路

弱电:郭红艳 刘力红

绿色建筑:刘加根,杨涤非,赵洋,陈帅元

景观设计:朱育帆教授设计团队

交通设计:段进宇教授设计团队

标识设计:秦庆新教授设计团队

室内设计:清尚集团王祖明设计团队

夜景照明:张昕教授设计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