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生:只要面向光明 陰影就會落在身後

今年距離陳楚生出道,已經過去整整12年了。但他如今的狀態,還是很容易把人拉回到2007年夏天的《快樂男聲》——他依然不愛多說話,喜歡安靜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中。

2017年新年前夕,陳楚生髮了一條微博,“今天這一跨就是入行的第十個年頭,往事如風,淺笑而安。”

“往事如風,淺笑而安”,這般淡然的8個字,幾乎也是公眾對他的主要印象,有網友說都想象不出陳楚生竟然已在娛樂圈待了這麼多年。

出道12年後,陳楚生在生活中已是兩個男孩的父親,事業上還在開啟新的軌跡——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組建了新樂隊SPY.C。

紅極一時的選秀節目冠軍,並沒有活躍在娛樂圈熱度裡,所有公開可見的軌跡,彷彿一直都按照“非常陳楚生”的淡然節奏運轉。

這期間,他按部就班做音樂。頗令大家驚喜的“觸電”時刻,是電影《無問西東》。

陳楚生飾演“吳嶺瀾”。“吳嶺瀾”讀書時意氣風發,卻迷失在“理工科才叫實業”的理念中,他努力學習卻疑惑不解,自我懷疑。片中, 校長梅貽琦對他說:“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

《無問西東》裡“吳嶺瀾”在泰戈爾訪華時最終確定了內心的聲音,轉學文科。觀眾都覺得這個角色與陳楚生本人氣質很貼合。出身選秀節目的他,亦是在紛紛擾擾娛樂圈十字街頭,不願妥協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這些年,選秀節目經歷了幾輪迭代,而陳楚生和當年同臺唱歌的選手們,在時光的沖刷後也慢慢找到了一個清晰的平衡點:並不屬於熱度前沿,但當下的舞臺上依然有他們的位置。今年,陳楚生現身《歌手2019》,夏天發行了新專輯《趨光》,近來正在忙碌於巡迴演唱會。“現在我覺得會比12年前多了一些從容。”

參加2007年《快樂男聲》的陳楚生、甦醒、王櫟鑫、張遠、陸虎,組成“再就業男團”,前一陣子合體亮相了《合唱吧!300》節目。兄弟們拆臺互懟“紅得快,涼得快”,又互相開玩笑說“求蹭點熱搜”。

陳楚生說,12年前粉絲們喜歡他們的時候,也是一個很衝動,很愛許下誓言的年紀。“但是,他們的那種衝動,那種熱情點燃了我們,看到了更多希望,也給我們力量”。

《合唱吧!300》大幕揭開,面對臺前整齊站立的歌迷,陳楚生目光沉靜地說:“你們還好嗎?我們今天來到這個舞臺,就是想告訴你們,我們都很好。”

回想與粉絲們合唱《我最閃亮》的舞臺,陳楚生說,不管是在臺上的我們,還是臺下的歌迷,每個人外表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感覺挺幸福,這麼多年我們還可以在一起唱歌。”

而在“終極合唱夜”,“再就業男團”選擇了和粉絲們合作演唱《平凡之路》這首歌。

“一起入行這10多年以來,好像不是每個人都很順利,但是又不得不說我們都很幸運,有機會出自己的音樂。”《平凡之路》的歌詞讓他們感同身受。

10年前的快男超女,開啟內娛選秀節目序幕,當下95後、00後的孩子們還在不斷進入這條跑道。

“我覺得現在之所以選秀歌手多,是因為除了選秀,其他平臺做音樂真的很難被別人發現,選秀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和捷徑,但這裡面有好也有不好。”在陳楚生看來,有志於做音樂的年輕藝人,更應該重視比賽結束後在專業領域的鞏固和學習。

如今很多人提到陳楚生的名字,還會說起2007年那首《有沒有人告訴你》。“那首歌就像一個名片,很多人通過它認識我。”那首“成名作”,代表了從前某個階段的陳楚生,反映了他在那一時段的音樂喜好和思考。

“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目標。成功是對自我的認知,自己的目標到底有沒有去實現。”陳楚生追求“階段感”的滿足。

今年6月,陳楚生髮表了最新個人專輯《趨光》。陳楚生理解的“趨光”是:面對光明的一面代表著去嘗試新的可能,影子的一面代表著過去。只要面向光明,陰影就會落在身後。

“《趨光》這張專輯,算是在我入行10年以後的全新嘗試。”出道多年一直堅持唱自己創作歌曲的陳楚生,不再將自己侷限在創造歌手的身份中。

陳楚生感覺自身的“包容性”越來越強,逐漸敢於嘗試“舒適區”以外的音樂類型。與更多人合作,用更開放的心態面對音樂,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他多了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

專輯裡,陳楚生兒子Demo最喜歡的作品是由蔡健雅創作的《離群的鹿》,“小孩子性格開朗,上學的路上總是要聽這首歌”——其實平時主動放歌給兒子聽的人是他愛人,陳楚生自己倒不太會。兒子每次聽完歌曲,還特別懂怎麼誇獎爸爸。

自從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後,陳楚生感到心態變好很多,生活節奏放慢,能沉下心來思考。

除了歌手,陳楚生人生最想做的職業是手工,比如像大哥李宗盛一樣做吉他。“我蠻享受創造一些腦子裡想的東西,如果想象的東西能夠自己動手做出來,我會很有滿足感”。

“如果活夠久,我要唱70年。”這是陳楚生先前和歌迷的約定。出道10年,是走完音樂生涯的七分之一,那麼此刻他正走在一切都值得期待的“七分之二旅途”。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