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戳蓝字“今日禅城”关注我们哦~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漫步在禅城兆祥公园,我们不仅可以听到私伙局的粤曲韵律,还随处可见曲径回廊、与粤剧有渊源的琼花和红豆树,以及各种粤剧脸谱……

作为粤剧的发源地之一,粤剧在禅城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在祖庙、广东粤剧博物馆等景区,还是在禅城各个公园,甚至是家门口,都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粤曲。在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中,粤剧始终生长在城市肌理。

今年恰逢粤剧被列入世界非遗十周年。近日,为期十天的“粤韵传承·华光盛典”——2019佛山粤剧华光诞民俗活动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粤剧名家齐聚一堂,交流技艺,探讨新时代传承弘扬粤剧文化的新路径。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2019佛山粤剧华光诞民俗活动。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 摄

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表示,禅城是粤剧的发祥地,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这颗“南国红豆”。

近年来,禅城建立了众多文化阵地,不断普及粤剧,推动粤剧进校园、粤剧进社区。通过举办华光诞等活动,增进各界对佛山粤剧发源地的文化认同,提升佛山文化影响力,实现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用粤剧连接海内外

各类粤剧角色同台亮相,耍刀弄枪功架十足……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带来的粤剧功架表演《生旦净末丑》作为开场节目,拉开了2019华光诞民俗活动序幕。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佛山粤剧华光诞民俗活动作为禅城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品牌活动,自2008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不仅成为全球粤剧艺人相聚一堂的文化盛会,更是港澳、内地及海外粤剧名家和“大咖”艺人切磋技艺、交流联谊的集散地。今年,华光诞便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的粤剧名家、粤剧团体、粤剧发烧友及游客等近千人参加。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古窑粤韵》(资料图)/莫冠迪

小神鹰、曾小敏、崔玉梅、梁淑卿、陈韵红、文汝清、刘惠鸣、朱振华等众多海内外粤剧“大咖”出席活动,齐贺华光,彰显华光诞的盛大规模与不可取代的重要国际地位,体现了禅城作为粤剧发源地的号召力。

粤剧在新时代如何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更好地传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017年,华光诞举行了粤剧文化联盟启动仪式,后更名为“粤剧+”。2018年华光诞以“粤剧+”为纽带,上演一场精彩纷呈的粤剧·家文化大餐。广东粤剧博物馆还建设了“声音邮局”,通过新媒体音视频图文的技术呈现,游客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欣赏到粤剧名家的表演影音和唱段。今年,华光诞开幕当天,广东粤剧博物馆播放了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片花,展现电影中独特的韵律美感。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2018佛山粤剧华光诞活动上,佛山粤剧院演员们扮相极其出彩。

粤剧剧目展演、粤剧电影展映、粤剧图片展、粤剧艺术学术研讨会、粤剧电影沙龙以及华光诞庆典等数十场活动在佛山精彩上演。华光诞不仅是粤剧团、粤剧会馆、粤剧名伶演戏酬神的舞台,更是粤剧基金会、专业院校、研发机构、媒体和粤剧编剧、民俗专家顾问、名伶后人头脑风暴的交流盛会。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著名粤剧艺人倪惠英说:“粤剧是前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认为举办华光诞活动是后人对前辈和对粤剧的敬畏之心。在粤剧之乡举办粤剧盛宴,是全球粤剧寻根问祖的文化盛宴。我们要坚守初心,守住这份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代代相守。”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提供粤剧传播平台 弘扬传统曲艺文化

听粤剧、摸戏服、打木桩……每个周末,都有不少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广东粤剧博物馆,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途径感受传统的佛山粤剧文化。当看到用作练功的木桩时,他们有模有样地打起拳来;面对着古老戏台上那金光灿灿的八音鼓时,他们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当悠扬的戏曲声响起来时,他们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粤韵》(资料图)/钟其原

文化传播需要载体。为更好地宣传粤剧文化,兆祥公园被改造成粤剧文化公园,每日早晨都有私伙局演出。来自各地的粤剧发烧友们聚集于此,或驻足欣赏或登台献唱,乐在其中,好不热闹。广东粤剧博物馆中的粤剧戏台,平时也免费给私伙局发烧友使用。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兆祥公园被改造成粤剧文化公园,每日早晨都有私伙局演出。

将兆祥公园打造成为粤剧主题公园,既能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粤剧的传承。正是由于这一从传统宗祠向现代博物馆转变带来的无形文化遗产价值,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兆祥黄公祠“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

除了兆祥公园,佛山祖庙万福台也是禅城一处重要的粤剧文化的标志和符号。这是广东省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戏台。佛山粤剧,有着350多年历史。据记载,明清时期,本地戏班组成之后,首场演出都是在万福台举行,通过之后才可以到四乡巡演,而外地来的戏班要想在佛山演出,也需要在万福台通过演出才行。秋收之后到春节或北帝诞前后,万福台上好戏连台,成为粤剧演出最权威的聚集地。祖庙万福台逢周六日、初一十五定期在万福台举办粤剧演出,积极弘扬粤剧曲艺文化,扩大粤剧普及面,为粤剧传播提供舞台。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佛山祖庙万福台。图/祖庙博物馆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在下朗村,村民们常常相约唱上一段。珠江时报记者谭兼之 摄

目前,佛山正在筹备粤剧文化园项目,按照规划,佛山粤剧文化园将包括1100个座位的大剧场、500个座位的小剧场、250个座位的先锋剧场,并涵盖粤剧文化展览、培训、文化消费休闲等文化配套功能,总投资3.5亿元。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动工,建设周期2年多,将成为粤剧在佛山发展的重要载体。

未来观众如何培养 走进校园成为共识

禅城:南国红豆发新枝 绽放粤韵新魅力

一种艺术戏曲繁荣与否,观众的多寡是衡量的一个标准。作为岭南文化艺术瑰宝,粤剧的发展与传承一直备受关注。其中,粤剧观众“青黄不接”是粤剧界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没有了观众,就等于没有了前途。”在禅城区文化馆副馆长叶莉看来,传播是粤剧的发展之道。

好的艺术需要有接班人以及新粉丝。佛山从去年起创办少儿粤剧艺术节,给孩子们提供展现实力、磨砺技艺的机会和空间。10月11日,佛山市第二届少儿粤剧艺术节在琼花大剧院落幕,25个各具特色的节目,为观众呈上一台独具匠心的“小鬼做大戏”。

参加少儿粤剧艺术节的学校,不少在10多年前就已经先行先试,开展粤剧特色教学。如佛山一小专门编撰了粤剧校本教材;下朗小学在禅城区文化馆、张槎街道、下朗村委会等单位的支持下,开设了“小小红豆”粤剧课程和少儿粤剧班,充分挖掘“南海十三郎”的故事,传承非遗文化。

良好的传承氛围,让本届少儿粤剧艺术节受到更广泛关注,从初赛到决赛,累计近200万人次观看网络直播。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表示,粤剧进校园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专业的粤剧演员,“能够培养出新一代的粤剧观众,对我们来说已是莫大的欣慰。”

文 | 珠江时报记者黄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