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群英渡槽(王黎明拍攝)

車田江水庫,是新化農業和水利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是幾十萬新化人,用血與肉,智與力,鑄就的世紀工程。

狹義的車田江水庫,僅指水庫大壩及由此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廣義的車田江水庫,除人工湖泊外,還包括渠道、渡槽、倒虹吸管、電灌站及其他相關的配套設施。

車田江水庫的渠道,是構成車田江水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舉世聞名的“紅旗渠”,因壩微而渠顯,世人只知林縣有“紅旗渠”,而不知“紅旗渠”的“源頭”也是有攔河大壩的。而聞名遐邇車田江水庫,卻因壩顯而渠微,世人只知車田江水庫大壩的雄偉和壯觀,卻不知,車田江水庫的渠道,也是非常壯美的。

車田江水庫的渠系,由明渠、隧道、渡槽、倒虹吸管、電灌站等組成。

車田江水庫灌區渠系,建有乾渠(含總乾渠)、分渠、支渠、斗渠共37條,總長230.4公里;倒虹吸管19條,5239米;隧洞37處,8616米;渡槽21條,3190米;興建電管站65處,裝機2221千瓦。

車田江水庫灌區渠道的修建,不論其技術上的難度,施工上的強度,還是其工程量的大小,都要遠遠超過車田江水庫大壩。是一項巨大的水利工程!

群英渡槽,是車田江水庫渠系的第一條渡槽。距車田江水庫下壩不足2千米。在油溪河“流沙河”河段,像一道彩虹,飛架北南,雄偉、壯觀。

群英渡槽,修建於1970年代。由於受地理地質、地形地貌條件的限制,群英渡槽的修建,基本上全靠人工完成。

渡槽又稱高架渠、輸水橋,是一組由橋樑,隧道或溝渠構成的輸水系統。通常架設於山谷、窪地、河流之上,用於通水、通行和通航。因此,群英渡槽,又稱“群英天橋”。

群英渡槽兩端的“橋墩”,用水泥砂漿和塊形石料漿砌而成。構成橋樑主體的鋼筋混凝土拱體,由三截組合而成。先將拱體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好。然後,在渡槽的北端,建一個高几十米的鐵塔;在渡槽南端的山上與鐵塔等高的位置,掘一深洞,固定吊裝的鋼絲繩。吊裝的鋼絲繩,從南端的深洞向北展開,飛越油溪河上空,平跨鐵塔後,向下緩緩延伸至鐵塔北面的山洞裡固定。吊裝機(吊葫蘆)安裝在鋼絲繩上,與位於深洞處兩端的捲揚機相聯,由人工控制和操作捲揚機,進而操控吊裝機上下升降,南北移動。群英渡槽的“橋拱”及“水槽”等主要構件,一般都是先按設計要求預製澆築,然後再吊裝,最後組裝、澆築完成。

群英渡槽,除輸水水槽外,兩邊設有鋼筋混凝土欄杆和人行蓋板,中間未全封閉。人走在渡槽的人行蓋板上,“橋”下是百丈深淵,“橋”中是湍急流水。蓋板並非嚴絲合縫,人走在上面,咯呲咯呲,響個不停。膽子大的人,走在上面,驚險刺激;膽子小的人,走在上面心驚膽顫。

群英渡槽是車田江水庫渠系的控制性工程。其技術和施工難度,都很高。在當時的條件下,在這樣逼仄的施工環境中,架設這樣高難度的“高架渠”,凝聚了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智慧和血汗。

群英渡槽距大壩不足兩千米,在大壩左側不遠的較高處,即可欣賞到群英渡槽的雄姿!

如果你想親自感受一下群英天橋的雄偉,你也可以選擇從大壩渠首電站徒步,沿水渠步行2千米,體驗一下行走在天橋上的驚險刺激!沿途綠樹丹崖,飛瀑濺玉,流水湍湍,絲草飄飄,盡顯高山峽谷風光,是徒步運動的絕佳線路。及至天橋處,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山腰玉帶環繞,谷底碧透如藍,兩岸山花爛漫,真乃人間仙境,令人神往。

群英渡槽,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聳立於山水之間,引清水飛渡;鐫刻於人們心中,令鄉愁永駐。(文/童國初 網名:梅山紅豆)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車田江水庫大壩(王黎明拍攝)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車田江水庫大壩(王黎明拍攝)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群英渡槽(王黎明拍攝)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群英渡槽(王黎明拍攝)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群英渡槽(王黎明拍攝)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群英渡槽(王黎明拍攝)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群英渡槽(王黎明拍攝)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群英渡槽(王黎明拍攝)


群英渡槽:新化油溪河上的一道靚麗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