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續11個工作日暫停逆回購,專家表示MLF利率降幅空間仍然較大

央行連續11個工作日暫停逆回購,專家表示MLF利率降幅空間仍然較大

■本報記者 劉琪

11月11日,央行發佈公告,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當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而這已是央行連續第十一個工作日暫停逆回購,時間貫穿10月末至11月初。

對於連續暫停逆回購的原因,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袁雅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資金面擾動較少;二是上月末財政支出投放補水;三是逆回購到期較少,此外11月5日雖有4035億元MLF到期,但央行已基本全額續作;四是政府債券繳款影響較小。總體而言,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央行暫無投放逆回購的必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Shibor普遍上漲表明短期流動性較前期邊際趨緊,短期貨幣政策以靈活審慎為主,而近期央行已連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意味著當前的流動性水平已達到甚至超過合理充裕的政策目標,在穩中偏松的總基調下,預計接下來資金面進一步寬鬆的空間較為有限。

昨日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普遍上漲,但尚處在合理區間。央行未來幾日是否會重啟逆回購需根據資金面波動情況、機構流動性需求和市場情緒而定。袁雅珵表示。

從本週資金面來看,央行組合降準中的定向降準第二次實施即將於本週五落地。袁雅珵認為,此次定向降準一方面將對11月份稅期造成的資金面擾動形成有效對沖,另一方面可促進城商行支持小微、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同時,她預計此次定向降準對市場影響較小。其一,此次降準已於9月初提前部署,市場預期已提早消化;其二,此次降準為央行所部署的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城商行定向降準的第二次調整,或釋放資金600億元左右,分次且為針對特定機構實施,主要目的是對實體經濟實施精準滴灌,將資金有效注入小微和民企,對資金面影響應不大。

時近年末,從往年來看,臨近跨年時,繳稅、繳準、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疊加跨季資金需求上升,且年末財政集中支出與流動性收緊時點存在錯位,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往往呈現收緊態勢,尤其是跨年資金利率上行顯著。

對於央行在本年末的貨幣政策操作,袁雅珵認為,央行可能將採取連續逆回購操作對沖跨年流動性衝擊。她表示,當前經濟仍需逆週期調節政策穩增長,同時考慮到以往央行往往在春節前通過各類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注入更多流動性,應對春節期間大規模現金漏損帶來的流動性需求,如2017年1月份的臨時流動性便利(TLF)、2018年1月份的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以及2019年1月份的分步全面降準,因此,明年1月份再次推出降準的可能性較大。

12月6日將有1875億元MLF到期,央行是否會進行續作,並且如同近期操作時下調MLF操作利率?

考慮到當前經濟形勢以及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需要,MLF續作可能性較大,但考慮到當前通脹環境和房地產調控進程,本輪貨幣政策放鬆步伐循序漸進,央行仍然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基調,可能不會在短期內多次下調MLF利率。袁雅珵談道。

不過,盤和林認為,目前MLF利率仍處歷史較高水平,降幅空間仍然較大,未來還可能下調MLF利率,應對內外部風險,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穩就業、穩經濟增長。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