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戰,生而為戰,安不忘危

旗,承載榮譽,標定方向

一面面鮮紅的戰旗

記錄著英勇的先輩們

用血與淚鐫刻的歷史…

“戰鬥模範連”

夜襲陽明堡戰鬥

這個連隊僅用一個小時就摧毀了日軍24架飛機

這是一支參加過夜襲陽明堡、決戰孟良崮等百餘次戰役的英雄連隊;這是一支擁有7個榮譽稱號、流淌著英雄血脈的紅軍連隊。

十月上旬,當擎旗手唐公建高擎戰旗受閱歸來,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戰鬥模範連”全體官兵夾道歡迎,共同感受這一刻的榮光。

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1937年10月19日,連隊前身——八路軍129師769團十連在時任連長楊萬興的帶領下,參加了夜襲陽明堡戰鬥。全連官兵敢打猛拼,前後只用了約一個小時,和兄弟部隊一起殲滅日軍100餘人,摧毀日軍飛機24架,大大削弱了忻口之敵的空中力量,創造了戰爭史上步兵打飛機的經典戰例。戰後,連隊被八路軍129師授予“戰鬥模範連”榮譽稱號。

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資料圖(作者提供)

如今,對於連隊的每一位官兵來說,這面“戰鬥模範連”榮譽旗是連隊彌足珍貴的“傳家寶”,是連隊“攻必克戰必勝、不畏難不畏險”精神的象徵。

2017年,該部隊由傳統步兵連調整組建為裝甲步兵連。從“鐵腳板”到“履帶板”,官兵們迎難而上,學習新知識,不斷攻破戰鬥力瓶頸。走進連隊,訓練場上的龍虎榜、走廊裡精武標兵海報、排房裡每個床頭的戰鬥格言,都在講述“戰鬥模範連”傳人的光榮使命與熱血追求。在強軍興軍新徵程上,英雄的傳人們還將不斷續寫強軍精武新篇章!

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王喆、蔡忠友、鍾永坤、龐祥川、劉志勇)

“濟南第一團”

高擎的戰旗分外紅

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濟南第一團”現為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這是一支戰功卓著、英模輩出的英雄部隊。在濟南戰役中,第一個破城而入,被中央軍委授予“濟南第一團”榮譽稱號。

1948年夏,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濟南成為孤城,解放濟南的時機成熟。濟南作為戰略要地,北臨黃河,南面泰山,易守難攻。9月16日,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4個野戰縱隊和2個軍區縱隊約15個師聽令發起進攻(該團時為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第25師第73團)。

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資料圖(作者提供)

1948年9月23日下午,總攻開始。該團擔任主攻任務,奉命在城東南角實施突破。內城有多層明碉暗堡永備工事,攻擊正面護城河寬30米,團突擊隊在炮火掩護下越過護城河,連續對內城實施爆破,迅即登城。9月24日,全團會同其他部隊攻佔國民黨守軍指揮部。

濟南解放當日,中央軍委授予該團“濟南第一團”榮譽稱號。

該旅先後經歷5次移防,6次改制,都堅決做到聞令而動、毫不含糊,聽黨話、跟黨走,忠誠可靠。該旅還緊貼使命任務,以演訓活動為平臺,讓官兵礪血性、強膽氣,全面提升部隊實戰化能力。

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呂威、解昊青、李森)

一面榮譽戰旗就是一部英雄史詩

告誡我們不要忘記中華民族走過的

苦難而輝煌的歲月

始終牢記黨和軍隊由小到大

由弱到強的奮進歷程

戰旗背後的故事|從戰火中走來,這支連隊擁有7個榮譽稱號

綜合中國軍網、軍報記者;

作者:王喆 蔡忠友 鍾永坤 龐祥川 劉志勇 呂威 解昊青 李森;

編審:張華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