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區:力爭全國綜合實力挺進前五!高鐵、軌交對接上海

吳江區:力爭全國綜合實力挺進前五!高鐵、軌交對接上海

伴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吳江全域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近日,蘇州市吳江區召開“勇當先遣隊、勇做領頭羊,快上新臺階”動員大會,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思破題之策、尋發展之道

吳江區:力爭全國綜合實力挺進前五!高鐵、軌交對接上海

發展五問

既要敢於搶跑、贏在“起跑線”,更要蹄疾步穩、跑贏“終點線”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縱觀一路走來的歷程,吳江一直處於全國同類區域前列。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吳江便是“蘇南模式”和“新蘇南模式”的代表區域之一。改革開放以後,吳江外貿收購額創下全省13連冠。

  民營經濟實力強勁、多年來在全省保持領先,培育了恆力、盛虹、亨通、通鼎、永鼎5家中國民企500強,形成了絲綢紡織、光電通信、電梯製造等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目前,吳江民營企業總數超7.2萬家,註冊資本超4000億元,貢獻了50%以上的規上工業總產值、60%以上的工業經濟增加值和城鎮勞動就業、70%以上的稅收和8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

  “雖然吳江的民企數量很多、龍頭企業體量很大,但我們依舊要反思,這些年來,為什麼後備梯隊裡邁上新臺階的企業屈指可數?面對周邊你追我趕的態勢,我們能不能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當年外貿被其他地區後來居上的情況?”

吳江區委書記王慶華說,比學趕超、爭先進位,就要與最強者爭、與最好者比,必須要不斷地自我拷問、自我加壓。吳江需要思考:能不能再創優勢,爭各項指標趕超進位?能不能勇於探索,築民營經濟高原高峰?能不能敢爭第一,樹勇立潮頭雄心壯志?能不能抓住當下,闖國家戰略示範新路?能不能再次燃燒,促幹部隊伍勇往直前?

吳江區:力爭全國綜合實力挺進前五!高鐵、軌交對接上海

  當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已全面啟動,吳江將以“掛牌就是出征、掛圖就要作戰”的姿態,勇闖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路,緊緊圍繞“一極三區一高地”目標,舉全區之力支持先行啟動區建設,努力把先行啟動區打造為示範區建設的“極中之極”,把吳江建設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高中之高”

兩勇一快

保持“歸零心態”和“奮鬥姿態”,2022年全國百強區排名進前五

  機遇是主動爭來的,不是被動等來的。基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吳江全域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時代機遇,吳江提出了“兩勇一快”的目標定位。

  勇當“先遣隊”。吳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先遣隊”,對標示範區《總體方案》提出的“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戰略定位,對照示範區要打造世界著名湖區的目標要求,吳江將努力保持“歸零心態”和“奮鬥姿態”,拿出勇當“先遣隊”的闖勁和銳氣,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吳江價值和擔當。

  勇做“領頭羊”。基於吳江民營經濟實力強、頭部企業多,多年來在全省保持領先位置的既有基礎,吳江將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把發展民營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樹立更加鮮明的導向,推動民營經濟再次騰飛、再攀高峰,努力成為全球行業龍頭和標準制定者,不斷鞏固吳江民營經濟“領頭羊”地位。

  “快上新臺階”。聚焦示範區、聚力一體化,以戰略思維、國際視野、一流標準打造“創新湖區”,建設“樂居之城”,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推動吳江高質量發展快上新臺階。到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5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300億元,工業投資超3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超50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超1000億元,確保民營經濟、智能工業等全省領先、全國領跑,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挺進前五。

  動員會要求,全區各地各部門要主動謀劃、找準定位、明確目標,共同匯聚起推動“兩勇一快”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吳江開發區要成為全國智能製造的示範;汾湖高新區(黎裡鎮)要努力在三年內再造一個汾湖,成為示範區中的示範;吳江高新區(盛澤鎮)要成為從傳統產業轉型到時尚創新之都的示範;東太湖度假區(太湖新城)要成為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的示範;其餘各鎮、街道和各部門要積極調整座標系、調高參照系,在全區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開創新局面。

  同時,吳江將建立重大項目服務機制,區委常委會每兩個月一次聽取5億元以上項目推進情況彙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每兩週一次利用雙休時間對重大項目審批進行集中會辦,切實解決企業反映的各類問題。

六大提升

再造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建鏈強鏈補鏈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藍圖鼓舞人心,目標催人奮進。吳江將通過大力實施產業能級、項目招引、科技創新、生態綠色、城鄉樂居、營商環境六大提升行動,再造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吳江區發改委主任陳建忠表示,吳江趕上了家門口的國家戰略,作為項目的牽頭單位,區發改委必須要高度重視,把工作通過任務化、項目化、目標化、節點化來推進。

  在產業能級提升上,力爭到2022年,再造裝備製造業、光電通信業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新增百億能級企業

3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企業500強各1家。累計創建5個以上省級智能工廠,10個以上智能製造行業標準,100家以上省級示範智能車間,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全面建成,保持智能工業全省領先、全國領跑地位。

  在項目招引提升上,堅持“項目為王”導向,牢牢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力爭到2022年,全區儲備、投產總投資50億元以上、具有重大顯示度的項目不少於10個10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3個。同時,聚焦高能級總部經濟、高水平服務經濟、融合型數字經濟、生態型湖區經濟,瞄準世界前沿、技術高端,找準產業鏈的核心部位、關鍵環節、薄弱之處,有針對性地建鏈、補鏈、強鏈,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在科技創新提升上,主動接受上海建設國際科創中心輻射帶動,深度融入G60科創走廊建設,力爭到2021年,全區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3.5%,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到2022年,累計創建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50家以上、省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25家以上,獲評中國質量獎企業3家以上。同時,加快“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等建設,推動蘇州大學未來校區開工建設,創建一批高水平國家級、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每年推動10家以上優質企業和中科院、清華、南大等頂尖高校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

  在生態綠色提升上,擦亮生態綠色示範區建設底色,力爭到2022年,每年完成治違拆舊不少於1萬畝、盤活存量土地不少於8000畝;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到100%,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到2025年,太浦河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大力推進太浦河、澱山湖、元蕩、汾湖“一河三湖”周邊及沿岸地區綜合整治,

全力打造“水鄉客廳”和“最美太湖岸線”

吳江區:力爭全國綜合實力挺進前五!高鐵、軌交對接上海

  在城鄉樂居提升上,力爭到202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萬元,基本公共服務配置100%超省標準,與長三角核心城市“1小時交通出行圈”基本實現。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與青浦、嘉善合力打通康力大道等省界斷頭路

;全力推進滬蘇湖通蘇嘉甬兩條高鐵建設,爭取上海地鐵17號線西延與蘇州軌交10號線在蘇州南站無縫換乘銜接

  在營商環境提升上,與青浦、嘉善統一標準,同步到位,加快構建“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全球最佳營商環境。同時,聚焦“有效投入、產業招商、科技創新”等方面,推動各方力量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聚焦發力,推動各種資源更多向企業發展傾斜聚集。

吳江區:力爭全國綜合實力挺進前五!高鐵、軌交對接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