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着一个民风纯朴,物华天宝、山川秀丽、四季如春,但又似乎被世人遗忘的地方它就是永德。永德旧时称镇康,1964年,镇康县析为两县,西半部分称镇康县、县府驻凤尾坝、2001年12月迁至南伞坝,东半部分称永德县、县府驻原址:德党。(更早历史沿革可登录百度百科查询)永德县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东控南汀河,西扼怒江。四周与耿马县、镇康、龙陵县、施甸县、昌宁、凤庆、云县7县为邻。地域东西宽71.5千米,南北长75.8千米,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占95%。永德县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世居汉、彝、佤、布朗、傣、傈僳、拉祜等22个民族,总人口36.97万人(2010年)。永德县境气候总体属南亚热带与北热带交汇的河谷季风气候。地势东南西高,向北倾斜,形如桑叶。县境虽然地表倾斜、相对破碎,但宜耕适生性十分广泛,没有不毛之地。主要景点有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土佛、链子桥、勐汞勐汞观音洞。

永德县是滇缅边境传统通道,古丝绸之路西南通道,中国南药柯子主产地,云南芒果之乡,国家级糖料基地县,省级茶叶、畜牧、商品粮、玉米制种基地,云南省天然旅游风景区。

民国时期永德三景志:土佛、湾桥、石洞寺。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勐汞观音洞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本文先介绍永德茶马文化、风土人情、古茶资源

永德境内,古道贯通。尽管曾经熙来攘往的“西南丝绸之路”而今驮铃已杳,但静卧于苍烟落照之下的迢迢山径仍以其幽深的历史感引人遐思,不失为一种永恒的风景。在迄今保存完好的古道之中,既有起伏迭宕于莽林深处苔藓沁碧、恍人心神的凤庆鲁史——永德乌木龙——永德大山——永德明朗——镇康南伞——缅甸腊戌。和保山——永德小勐统——永德德党——永德明朗的古驿道,更有造就于悬崖绝壁上的永德遂通桥、小勐统石门槛等古迹。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民国时期著名民族学家芮逸夫与孟定土司合影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民国时期著名民族学家芮逸夫与镇康县长合影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岁月里的老县城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见证历史的佛寺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久经沧桑的茶马古道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纯朴的当地民风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5

俐侎啊朵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本人(佤族一支系)跳摆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纵观永德茶树历史,除野生茶树外,清末以前主要由黑僰濮及其后裔德昂族、布朗族、佤族,以及彝族俐侎人以单株、地埂成排栽种或小片种植,种质资源来源多样,遗传基因复杂。清末至民国40年间,官方推行规模化种茶,种质资源以勐库大叶种为基础,经过数代演化,尤其与原有茶树杂交后,产生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很多茶虽是勐库大叶种后裔,但因地域不同,自然气候、光热水土差异,茶树树形、树姿、叶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发芽期分化,茶叶性状特征、理化成分、口感滋味、身体感受等与勐库大叶种已不尽相同。永德鸣凤山大叶种和忙肺大叶种1987年被审定为省级优良群体种。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宣统2年(1910),覃善祥(字集之,广西人)出任永康州首任流官知州,此时县境改土归流后时局逐渐稳定,百业待兴,鉴于藏区边销茶需求量增加,官方首次推广茶树规模化种植,派员赴勐库购进云南大叶种茶籽分发各地种植。

为普及种茶,就由本地官绅带头和发动乡邻种茶,代表性的兴茶人物如:永康马玉堂、明朗鲁效周、班卡鲁光荣、勐板张文清、亚练罗金。 马玉堂(1845-1918)。初为土司佣人,因力气过人,办事利索,善于应酬,博得土司信任,收为养子,专事收租派贡,后功授蓝翎千总衔,被封“四大賩”之首,领地东8户,在忙况筑里城外寨,辟有多处私庄,招佃屯耕,为土司把守东部地域。

土司统治末期及末代土司病亡后,马玉堂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相当于“摄政王”,发动佃户在其领地种植茶树,现永康镇东半山及亚练乡仍有当年所植古茶树。

鲁效周(1859-1949)。曾获六品军功,深得土司重用,受封“新爷”,明朗野猪沟、茶山沟、大平子等地为食邑私庄,清末主持县境改土归流事宜。改流后受命主持德党示范茶园,为民传授茶树栽培技术,并在私庄种植茶树,野猪沟自然村至今仍有上千株百年老茶树。

鲁光荣(生卒缺载)。战功卓著,深得土司赏识,受封“大賩”,领地上10户地,光绪年在班卡修塔建桥,发动乡邻种植茶树,今班卡乡放牛场、放马场、尖山、鱼塘、忙中,大山乡笼楂、税房一带仍有当年种植百年老茶树。

张文清(1855-1940)。土司时期受封伙头土目,曾以地方绅首身份参加中英滇缅勘界事务,后终身不仕,1897年创办县内首个私塾。张老先生乐于阡陌农耕,带领乡邻在勐板、忙肺、文曲、大平掌一带种茶,龙云、卢汉两将军分别题赞“德懋年高”、“名垂桑梓”,其子张浩将军是朱德云南讲武堂同窗,在外供职期间鼓励族人张天生回文曲种茶。

罗金(1889-1928)。早年投靠“大賩”马玉堂,深得重用,改土归流后趁机兼并大批领地,成为县内最大地主,其子罗绍文是民国末任县长,罗氏父子在其领地及私庄令佃户种植茶树,现大雪山乡大岩房,亚练乡忙回、平掌、垭口等地部分老茶树即是当年所种。

宣统年广植茶树的还有大洼寨、班老,猎猎箐、大出水、响水、鸣凤山、武家寨、芭蕉林、棉花林等地,永德境内至今仍有上万株宣统古茶树留存。

民国9年(1920),时任地方总团段崇岚再次兴茶,从普洱引进茶籽分发百姓种植,另一说为从勐库引进茶籽,其实1913-1928年双江隶属普洱道,源自普洱和源自勐库之说都没有问题。

此后,茶树种植渐有成效,家庭手工制茶渐兴,早年所植茶树进入成年阶段,所产茶籽实现民间相互供种。随着茶树种植规模的扩大,茶籽需求量激增,供应出现缺口,来源呈现多样化,为得到优质茶籽,有人到勐库卖工、做生意,与当地茶农交朋友、做亲家,获得优质勐库茶籽带回种植。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民国时期永德也有四大家族,俗称四子:班卡鲁家的房子,忙回罗家的谷子,热水塘李文焕家的银子(枪支),勐板张家的儿子。(此时期永德虽有不少官绅富豪但地处边疆与内地交通不便顾各方面技术见识相对落后,唯有聘请剑川木匠修建的鲁家院落在县内比较突出。罗绍文家县内最大地主,占有忙东坝、赖庄坝等绝大部分良田顾谷子最多。热水塘李文焕,永德民国末代自卫总队副总队长,永德实力派人物。勐板张家在张浩将军的带动下其家族不少子弟在滇军中任职)。因此在这时期永德的官绅名流在推广茶叶种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张浩故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班卡文笔塔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永德十二古茶园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1·忙肺古茶园位于勐板乡的忙肺村,海拔约1600多米;

忙肺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忙肺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原产于忙肺村。采用茶叶籽育苗方法由人工种植形成,现在已经利用面积为960亩。该茶园海拔 1500米,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气温18度。茶园东南角有森林数千亩,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是云南大叶种最适宜种植区域之一。茶园距今约有80年左右。

2·放牛场古茶园位于班卡乡,海拔约2000多米;

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为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地处海拔约有20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气温16.3度,雨季5-9月。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雪山保护区旁边,距今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采摘期为3月中旬-11月下旬。

3·团树团山古茶园位于崇岗乡的团树村,海拔约2000多米;

团树团山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为1486亩,该茶园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气温15.8度。植被丰富,生态良好,距今大约有60年左右。

4·曼来古茶园位于大雪山乡的曼来村,海拔约2100多米;

永德大雪山曼来古茶园主要是大叶乔木型古茶,该茶园地分布在海拔2100米高山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气温15.7度,雨季为5--9月。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树树围在40厘米以上株数有25--30万株,树围在80--200厘米以上的株数达5-10万株。

5·玉华古茶园位于大山乡的玉华村,海拔约1900多米;

玉华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约为2213亩,该茶园海拔为1900米,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16度。与党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距今约有70年的历史。

6·平掌古茶园位于亚练乡平掌村,海拔约2000多米;

平掌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有800多亩。该茶园海拔2000多米,年降水量1600毫米,气温16.5度,雨季5-9月。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距今有60多年。

7·小帮贵古茶园位于乌木龙乡的小帮贵村,海拔约1900多米;

小帮贵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为800多亩。海拔大约有1900米 ,年降水量1700毫米,平均气温17.1度。距今大约有70多年

8·鸣凤山古茶园位于原勐汞乡今德党镇,海拔约1800多米;

鸣凤山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鸣凤山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原产为永德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采用茶籽育苗由人工种植形成,面积约有800亩,该茶园地处1900米的高山中,降水量1400毫米,气温16.8度,是党梨山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地,有90多年的历史。该茶园四周森林主要分布有松树,西南桦等树种。

9·梅子箐古茶园位于小勐统镇的梅子箐,海拔约2000多米;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采用茶资育苗方法由人工种植形成,海拔2000多米,降水量1400毫米,平均气温16.8度,面积1600亩,距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四周有茂密的森林,植被丰富。

10·木瓜寨古茶园位于德党镇木瓜寨,海拔约1500多米;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采用茶资育苗由人工种植形成,面积约800亩,该茶园海拔约为1500多米,降水量1400毫米,气温16.8度。大约有80年的历史。

11·底卡古茶园位于永康镇底卡村,海拔约1700多米;

底卡古茶园,采用茶资育苗的方法由人工栽培形成,面积约800亩,该茶园海拔1700多米,降水量1400多毫米,平均气温18度。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

12·武家寨古茶园位于原明朗乡今德党镇武家寨,海拔约2000多米。

采用茶籽育苗的方法由人工栽培形成,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海拔2000多米,年降水1400毫米,气温16.8度。距今有100多年。周围是茂密的森林。

据讲 ,以上古茶园的面积数是目前在利用的面积数,未利用的还有很多。以上古茶园的形成除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型外,其他地区的古茶园都是清朝或者明国时期在当地号召不种植鸦片,种植茶叶形成的哦。

旧时当地人最喜欢喝的烤茶(雷响茶):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在当地人生活中每家都有一个用来生火做饭、烧水、取暖的火塘。他们在烧开水的同时,又在另一火塘上用瓦罐烘烤茶叶,在茶叶被烤得变成金黄色,并散发出些许焦香时,就将另一火塘上烧沸的水,猛地浇在瓦罐里。这时沸水与烧热瓦罐的猛然撞击,伴着突然升腾的水汽雾,就发出一种声响,有如沉沉的雷声,之后把它分别倒小的瓦罐饮用,这样冲泡的茶就是“雷响茶”。

编者因受茶马文化的熏陶也加入了制茶这种美妙的文化艺能行业。 顾追求 悠然忘世,心归于静的把家乡这绿色的健康饮品匠心制作。

匠锅茗芳:小小匠锅三尺三,重峰鲜茗肚中装。倒海翻江欲出山,汤香甘醇忆惆怅。

边境线上的呐喊,被遗忘的部落 2:悠悠永德史 漫漫茶马情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及错误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