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的另一个身份,南方长城,苗疆边墙的总指挥中心


凤凰古城,她的美,在哪里?在蜿蜒流淌的沱江里,古老神秘的吊脚楼里,还是在古朴的红色石板街上?很多人说在黄永玉先生的画里,在沈从文先生的小说里......要我说,凤凰的美在每个人的心里。

凤凰古城是与众不同的,如诗如画,拥有江南水乡的灵秀,也有北方古镇的典雅,这座曾经的军事重镇,如今却是最有情调的浪漫古城。

从唐代起,凤凰古城就是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唐代始筑城防设施,不过最早的是土城,经不起风雨侵蚀,此后历代重建扩建。

明代嘉靖三十五年,改建为石砌城墙和城楼,用的石材是湘西特有的红色砂岩,包括古城的街道和其它古建筑,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这种漂亮的石材。城墙另一侧沱江边裸漏的岩石就是红砂岩。

凤凰古城改为石城是和南方城墙同时进行的,南方城墙也叫苗疆边墙,是明清两朝为了防止湘西的苗族侵犯汉区而建,凤凰古城是南方长城整座防御体系的最高指挥中心,当时的政府行政机关都设在城内。

北门城楼,壁辉门,古城共有四座城楼,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券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四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 

虹桥,因建桥所用岩石均为朱红色砂石,桥建成时,宛如彩虹卧江,起初命名为卧虹桥,后称为虹桥。传说,沱江水在明代前由现江北岸方向流入,被当地人称为龙脉。明太祖朱元璋派人拦截沱江水,使之改道,是为了断此地的龙脉之意,因此建桥。


虹桥位于凤凰古城中心,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

万名塔,位于青龙山下沱江沙湾北岸,东靠遐昌阁,西望风雨虹桥。万名塔的前身为建于清嘉庆年间焚烧字纸用的字纸炉塔。原原塔L三层,塔身为正六方形,三檐六角,上置色长彩斑斓的琉璃葫芦宝顶。上层层外壁书有“タ光射斗”四字,中层书有“中流砥柱”,下层书有“翰墨流芳”。

塔影倒映江心,水中岸上两个塔,蔚为壮观。台基为正六方形,用红细砂条石浆砌,高1米左右,在台基上砌塔身,下部1米高处用细钻雕琢的红砂条石砌筑基础,上用眠砖封砌,下大上小逐步收缩,中空很小,仅能冲烟。塔身为三檐六角,上置色彩斑斓的琉璃宝胡芦顶,塔身以石灰粉底,饰以彩绘。


现在看到的万名塔是由著名画家黄永玉襄赞,沱江镇牵头,凤凰人民集资在字纸炉塔的废址上重修的,为七级六角砖塔,高21米,塔面饰以彩绘、雕塑,六面皆有半月拱门窗,下层各门书有对联,迎水一面正门之上刻“万名塔”三字,为万人集资改建之意。

这种古老的特色建筑通风防潮,避暑御寒,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从沙湾沿着老营哨小街溯沱江边而上欣赏对岸的吊脚楼群,更有一番情趣。

凤凰古城最著名的景观之一——百年吊脚楼,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一带,前临古官道,后悬沱江上,虹桥两侧,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

吊脚楼群的吊脚楼均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工艺复杂,做工精细。下层随地而建,很不规则。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

错落有致的一栋栋吊脚楼,歪歪斜斜,你依我靠,勾肩搭背,卿卿我我,缠缠绵绵,难舍难分。它们在苍翠的大山与碧绿的沱江之间构成了一幅眼望不到边的精美画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田家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有大门、正殿、戏台和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祠堂大门前有六级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大门左中右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

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二十年扩建,咸丰四年江西人杨泗在西侧建遐昌阁,民国十七年又在大门北侧建阳楼。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


那么,你觉得凤凰古城怎么样呢?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旅游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