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头条自媒体之路,3年间我的3个转折,相信信息创造价值

这3年,头条就像我的一个家,我在家里吃喝拉撒,这是

辞职,走上自媒体之路

回忆还要回到2017年的7月,那时我刚辞职。我在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教了8年课,一向向往能有一份“自由职业”的我,想着怎么样能不找工作的情况下,也有一份收入。

由于之前教信息管理专业,对于互联网比较熟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想尝试着做一做头条号,由于没有经验,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最开始的“小白”阶段。

2017年的头条,主要内容还是以图文和视频为主,还没有“微头条”这个功能,粉丝氛围不浓。发布的文章和视频,主要依靠头条平台推荐获取流量。那时,我就想方设法地追热点,像一头蛮牛,到处冲撞。在我发布的内容里,包括了:社会热点、体育新闻、太极拳、英语课、wps教程。那时头脑里都是“机会主义”,每天去找热点,也搬运了不少视频。而且确实有不少视频成了爆款,最多的一个视频播放量达到了50万。

这样的过程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开始觉得不对劲。我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通过搬运视频,追求热点,没有办法提高我作为一个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时候从四处冲撞的状态里跳出来,聚焦一下了。

转型,聚焦英语内容

这个聚焦的过程充满了偶然性。由于当过很多年的老师,我考虑着把内容制作方向转移到“教育”领域,做什么“主题”呢?我试过“办公软件”教学,英语单词教学,还讲过说文解字的内容。慢慢我发现,教学主题的选取,不仅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也要考虑用户规模,还要考虑内容数量的可持续性。尽管我不是英语专业出身,但是我的试错过程,逐步把我推向了英语教学。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英语教学”成了我的聚焦方向?一方面我基础是有的,做零基础英语教学,所以只是难度高中水平以下就可以,我学了10多年英语,有这个基础。另一方面,零基础英语可以做的内容很多,不会没有内容可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头条上零基础英语的学员最多,不仅仅是适龄期的儿童,很多成年人也想学英语。

比起我学的信息管理专业,零基础英语教学受众更广,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这是我的一个直觉。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内容没有流量。以前我追热点,发视频,通过搬运加剪辑,一天可以做七八个视频,很多视频播放量很大,带来的广告收入就多一些。现在要聚焦到“英语”领域,我只能自己录制视频,专门做“原创”。原创视频制作速度慢,由于是知识学习类视频,不是热点,流量很低。尽管如此,我也必须坚持这个方向,否则没有发展的可能。

当我从搬运转为“原创”以后,收入虽然降低了,但是很“滋养”人。整个状态都围绕着英语课进行,感觉自己的水平在逐步提升。关键是慢慢有一些网友关注我,经常听我讲的课,这让我找到了“老师”的成就感,让我感觉这个方向和状态是对的。

为了能最大程度获得用户,我从最基础的英语内容讲起,选择“单词”和“经典教材”作为突破口,开始持续制作“看图记单词”、“顺口溜记单词”、“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这样的系列视频课,发布到西瓜视频上。那时,平均每天能制作3个视频,并且不再搬运任何视频了,完全“原创”。

每天更新的系列课,开始慢慢积累了一些粉丝,如何能更多扩大播放量呢?成了我很头疼的问题。头条的推荐机制,其实粉丝播放的比重不高,视频播放量决定了收益,如果视频播放量低,收益就低。对于决定做“教育内容”的自媒体从业者,播放量成了重大的坎。

教育类内容是有价值的,可是在头条上大家更喜欢看新闻,看轻松有趣的各种视频,静下心来学英语的用户比重不高,所以视频的播放量不大。看着三农、娱乐领域的作者,动辄上十万的播放量,感到特别失落。

风口,微头条带我飞

我赶上了第一波“风口”。2018年上半年,头条开始提升平台战略,加入了“社交因素”,引入社交关系,通过微头条的形式,围绕“名人”“头条号”构建社交网络。最开始的任务就是快速把广大用户和头条号关联,我被选入了官方“头条教育联盟”的小组,配合头条平台的微头条启动活动。之所以能进这个小组,不是因为我粉丝多,也不是因为我视频播放量大,完全是因为我持续很久一直专注做英语教学视频,聚焦度比较高。

加入小组后,我们小组里的头条号,每天发布教育类的微头条,然后官方都会给予流量扶植。我最开始发布的都是英语类的微头条内容,后来考虑着我的潜在用户,很可能是小学生,中学生。他们也会想学习语文、数学等内容,所以,发的内容开始围绕着中小学教育。最受欢迎的是“高信息量”的内容,比如成语大全、数学公式大全、易错词大全。有时候一个微头条阅读量能达到几十万,每天能涨几千粉丝,我的粉丝开始迅速从几千,涨到了5万,然后到了20万,那时我们小组的群里,一片欢声笑语,每天都挺热闹。

赶上了微头条的“风口”以后,让我产生了一种动摇。是不是做全科的零基础教育呢?学习我讲的英语课的用户,肯定是中小学生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想学语文,学数学,如果我也做这些内容,粉丝不就更多了吗?正是这个思路,我的微头条开始发布各类内容。慢慢地,有粉丝评论说:“老师你不是教英语吗?”,这样的评论开始变多。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的视频内容都是英语课,我的粉丝们也是因为想学英语来关注我的,现在微头条的内容却语文、数学、英语啥都有,这让粉丝们很反感,很多内容他们不需要,却推送给了他们。

经过了3个多月的微头条风口期,微头条已经吸引了很多大V入驻了,很多明星、名人、网红都在头条上有了阵地,微头条的整个社交链基本搭建完毕。风口期过去了,流量也开始倾斜给知名度更多的名人和大V们了。涨粉速度下降。

这时我们教育口的头条号,开始降低了微头条内容发布频率,精力重新聚焦到文章、视频制作上。我也做了一个新的决定:内容聚焦到“英语内容”,不再发布语文、数学等相关内容。必须让内容和粉丝的需求匹配,发布内容太杂,虽然能带来一些流量,但也损害了粉丝的注意力和时间,也让我的头条号显得杂乱无章。

拥有了20万粉丝以后,我的视频内容流量有所增加,但是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因为头条的推荐机制是社交推荐和内容推荐双引擎,而社交推荐的比重相对较低。也就是说,一个视频的播放量,一小部分是粉丝带来的,大部分的流量还是来自于内容推荐。尽管如此,20万的粉丝,让我的微头条成为增加用户粘性的阵地,我停止了轰炸式的微头条发布策略,开始走精品路线,一天发布3~4条与英语有关的微头条,确保粉丝看了觉得有收获。尽管涨粉速度没有以前快,但是“掉粉率”很低。有的头条号一天涨500粉丝,但是掉400粉丝。为什么会掉粉?你发的内容粉丝不喜欢,不需要,产生反感了,最后就会大量掉粉。

专栏,看到黎明的“曙光”

粉丝量上去了,粉丝粘性也有了,可是教育类视频“播放量低”到底怎么破?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我,赶上了第二个机遇:“专栏”。2018年上半年,头条开始了“付费专栏”的内测,我敏感的觉得,这是“教育类”头条号的法宝。由于粉丝量的积累和内容的聚焦,我被头条认定为教育类的头部号,有幸进入了“付费专栏”的内测名单。这也就意味着,我可以通过发布专栏“卖课”啦。

欣喜之余,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开设什么专栏?卖什么课呢?那时头条付费专栏刚开始,平台上还没有英语类课程,这是一片蓝海,但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参考。我注意到有一些同行在微头条上开展“每日一练”的互动活动,每天发布一些语文题目,家长让孩子去学习,反响特别好。我就想着也做一个“每日一练”的专栏,可是“练”什么呢?在运营微头条的时候,我发现“口语类”内容,阅读量特别高,而且有粉丝建议说“老师,这些口语句子,如果带着读一下就好了。”受这一点启发,我就考虑把“口语”做成“每日一练”。没有多想,我就把名字定义成为“口语天天练”,既然是天天练,那就设置成365天吧。

我很幸运,第一门专栏课《口语天天练》就受到了网友们的欢迎,开始有人买我的课了,开始是一天1单,然后是1天2单,后来随着头条专栏推广力度的加大,开始1天10单了。这太让人兴奋了,如果不是专栏,我的英语视频内容只能作为免费视频,去分取平台的视频广告费。教育类内容流量低,分取的广告费也就很低,现在“专栏”成了“知识类视频”的翅膀,可以起起飞了。专栏的收入开始超过广告收入,再到后来,专栏收入大大超过广告收入了。

我开始发布第二个专栏,我以为我的课肯定是小学生居多,因为是零基础英语嘛,于是我开始录制三年级的教材视频,希望小学生回家能用我的视频课“复习”。发布了以后,数据不好,没有想象的那么受欢迎。这是为什么?通过对用户的分析,我发现我的粉丝群体,大部分是成年人,主要是自己想学英语,给孩子学英语的比例不高,而给三年级孩子学英语的比例就更低了。所以,我开始理解“大需求”的重要性,开设的专栏课,应该符合更大范围的用户需求,这样课程销量才能更高。

通过持续的内容运营,不断回答粉丝问题,不断分析粉丝评论,给我的专栏课制作带来了很大帮助。有一段时间,经常有粉丝评论留言,老师你什么时候讲音标,老师你会讲音标吗?我意识到“音标”是一个“大需求”。可是,我虽然懂音标,可是我没讲过呀。遇到了“大需求”,即使是困难,也要扛过去。其实10多年的求学经历,看了很多论文,做过不少项目,也遇到不少研究问题,对我是一种很好的训练。“音标课”教学虽然难,但是比起写“研究论文”而言,还是可以搞定的。我开始搜集资料,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然后设计教学方案,解决教学难点。2个月的时间,我把音标课录完了,整个过程,对我是一种锻炼。课程发布以后,很受粉丝欢迎,销量也不错。这让我明白“

选择了大需求以后,要好好打磨课程,尽量做到优质”。

一门课,从确定选题,到设计,再不断推翻以前的想法,确定新的方案,最后实施录制,期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查阅很多的资料。后续,我陆续录制了: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英语语法跟我学,自然拼读法,这些大需求,配合着认真制作的态度,得到了用户的认可,而我的英语教学水平,也在逐渐提升。讲课虽然是传授知识,但是讲的过程,收益最大的其实是我自己,我妈是我的忠实粉丝,她就跟我说“儿子,你的课比以前好了,听着顺耳了”。这让我明白,认真从事教育内容制作,不仅能带来收益,还能提升自身的水平,一举两得,越来越好。

福地,开始变成红海

头条专栏确实是我这样的自媒体的福地,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头条号投入到专栏制作。创作者们充满了激情,专栏的数量快速增加。我们“英语”领域,其实老师众多,专栏平台上越来越多的英语课出现了,很多老师从业多年,经验十分丰富。英语类专栏逐渐从最开始的“蓝海”变成了“红海”。那么多的优秀英语老师都来了,我怎么办?经过思考以后,我发现其实我也做了近10年的老师,虽然教的不是英语专业,但是很多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在教学设计、知识点讲解等方面,只要能备好课,把知识点理解透,是会得到用户支持的。

与其害怕竞争,不如拥抱竞争,更应该去从竞争中获益。怎么获益?就是向同行学习。在最开始做专栏的时候,不知道哪些课受欢迎,现在平台上英语课多起来了,能很快分析出什么课受欢迎,然后就可以着手录制同类的课。在2018年末的知识狂欢节期间,头条号“直线距离”老师的“英语语法”课程大受欢迎,羡慕的同时,也给予了我启示,就是语法类课程是大需求。于是我就从“零基础”的角度,设计了语法课,力求和其他语法课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关键就是能让零基础的学员听懂。再后来,孙志立老师的“自然拼读法”课程大热,我又看到了机遇,花了2个多月时间,制作了自然拼读法的课程。起初我担心会不会大家都去买别人的爆款课,不来听我的课呢?后来发现情况不是的,同类课程,别人销量高,我们就也可能销量高。而且同一门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自然会吸引不同类型的粉丝。而最后真正让用户愿意花钱听课的,一定是课程真的能给他们带来收获,这个课听得懂,学得会,讲得好,是打动用户的第一要素

抖音,三天粉丝破百万

抖音在2018年大火,我也开通了抖音号,由于主要阵地在今日头条,所以开抖音对我来说,就是尝试一下,初衷就是能不能在抖音上,发布英语小视频,收获一批粉丝。从没有粉丝到1000个粉丝,用了3个月。我经常发布一些看图记单词的小视频,反响平平,看着别人高大上的设备,还有真人出镜的风采,咱们真是望尘莫及。我只能用手机录视频发布,清晰度不高。

一直以来,我的英语课都是电脑录屏软件制作的,偶然的情况下,我发现手机也有录屏功能,如获至宝。我就制作了英语口语图片,在手机上录屏,不断发布更加清晰准确的口语朗读视频。同时,由于头条和抖音可以绑定,抖音的短视频可以直接同步到头条的小视频,我把抖音当做我的一个工具,发布小视频类英语教程,满足我两个平台上的粉丝需求,一举两得。

小视频就这样一天天发,粉丝也就一天天涨,涨速很慢。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的一个小视频爆了,粉丝开始飞速地涨,抖音顶部的新增粉丝一直是99+。3天之内,我的抖音粉丝涨到了80万,加上头条的粉丝,就破百万了,我真的见识到了抖音的涨粉速度。

粉丝突然增加,一方面我很开心,可另一方面,开始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100万粉丝关注我是为了什么?当然是希望我能提供新的内容,我必须“创作”新内容。于是后面的时间,大概每天都发布一条抖音的小视频,同时配合着专栏的制作和运营,还要再发布一些微头条。突然感觉时间不够用了,就好像家里来了一大群朋友,我一个人在厨房,招待不过来了。

为了降低风险,刚起步的我,不能“膨胀”,不能去租办公室,招人做内容。因为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内容”本身,作为教育自媒体,核心竞争力,就是“教师”本身。所以,我开始考虑新的运营方案,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重质不重量,把有限的时间放到最应该做的内容上。

信念,信息创造价值

讲到这里,我近3年的自媒体心得,就讲完了。其中有过很多波折和思考,我的头条号伴随着头条的转型而不断发展,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对那些和我一样走在自媒体之路上的朋友们有帮助。做这一行,要坚信一点,就是打开今日头条app看到的那句话:信息创造价值。朋友们,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