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研究不斷進步,人類的科學技術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對於科研成果也越加的精益求精,希望創造出世上最完美的成果。但這世上哪有什麼百分百近乎完美的物品?就便是我們大多人所能看到的球體,很多都不是真正的圓。而想要製造出近乎完美的球體,就必須要突破現有技術的約束以及地球重力的影響,即便是這樣,我們能夠造出來的球體,也就只是無限接近於圓的球體,其誤差值始終無法完全消除。
但是在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在造球工藝上終於迎來了事實突破,國外一位科學家在科研小組的幫助下,終於造出了一個無限接近於圓的球體。這支球體所使用的材料為一千克的硅28原子,其體積雖然只有一個巴掌般大小,其圓球至今為10釐米,但是卻耗費材料2.15*10的25次方數量級的原子,其製作成本已經高達1000多萬元人民幣以上,這樣看來,這顆小小的圓球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的確十分驚人。
同時,科學早耗費這麼大精力製造這隻圓球,其要賦予它的使命也是巨大的。由於現今國際上通用的鉑銥合金千克容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砝碼),其使用壽命已盡高達百年以上,由於使用週期過長,其造成的磨損已經在計量單位上出現了誤差,根據最新的測量,其中磨損最為嚴重的砝碼,已經出現了50微克的重量偏差了,而這對於嚴謹的科學研究來說,是絕對無法接受的誤差值。
為了替代這些已經"垂垂老矣"的砝碼,科學家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實驗,最終,終於造出了這隻誤差值最低的圓球,並自此可以重新定義千克級的國際測量標準。此外,這隻圓球的誕生,對於硅原子數量的測量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在原子中,硅原子的排列十分的規整,其測量完全可以拿這隻圓球來作為計數測量單位。
為了造這隻近乎完美的圓球,科學家也想盡了辦法,就連前蘇聯時期用來提煉鈾的離心機都被拿來製造這件東西,他們先是將鈾提煉到超高的濃度,然後在經過複雜且緊密的工藝加工,在歷經了5年的艱辛歷程之後,才將這隻圓球呈現在世人面前,如今這隻圓球已被相關科研單位妥善保存,以便之後的科學研究實驗,因為如果稍有不慎掉在地上,或者產生磕碰,那麼就會對這隻圓球造成嚴重的損傷。
閱讀更多 趣史微視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