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這一年:高質量發展樣板已露端倪

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在成立至今的兩年七個月裡,新區大的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就在不久前的11月11日,雄安新區首宗國有建設用地成功出讓。該宗地由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30億元價格競得,用地面積約21公頃,規劃為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

此外,雄安新區今年既定的69項重點建設項目已開工20個,今年“千年秀林”再造20萬畝,3190家來自北京等地的企業在新區註冊,新區上百家學校和醫療機構與京津建立幫扶關係……秉持“先基礎、後功能,先地下、後地上,先環境、後開發”理念,一座高質量發展樣板之城已初露端倪。

環保、交通先行

根據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新區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其中森林覆蓋率要達到40%,森林面積約86萬畝。目前來看,新區已藍綠交錯,“千年秀林”和白洋淀構成了雄安的藍綠底色。

2017年11月,雄安新區重大綠色基礎設施工程“千年秀林”第一棵樹在新區未來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園紮根。雄安集團生態公司部門負責人李海林說,“千年秀林”工程啟動至今,已完成新造林17萬餘畝,栽植苗木1200多萬株。

而作為雄安新區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白洋淀有著華北平原最大淡水溼地系統,被喻為“華北之腎”。今年1月,《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 年)》正式發佈,提出要通過補水、治汙、清淤、搬遷等措施綜合治理,全面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海梅說,2018年以來,針對白洋淀治理,雄安新區開展了“走遍雄安”,地毯式排查摸清汙染底數;持續推進“洗臉工程”,清理白洋淀入澱河流兩岸和新區三縣村莊各類垃圾;開展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和白洋淀流域環境汙染狀況大排查等行動。

雄安这一年:高质量发展样板已露端倪

去年,雄安新區清理白洋淀圍堤圍埝及溝壕水產養殖741處;排查、整治河道、澱區兩公里範圍內入河入澱排汙(排放)口11395個。新區設立以來已為白洋淀7次補水,目前正在實施引黃入冀補澱秋季補水、南水北調生態補水、王快水庫生態補水。

此外,2017年以來,雄安新區在控制外源汙染和整治內源汙染上進展較明顯,例如改善上游領域水質、搬遷汙染企業、治理生活和旅遊汙染等,並要求高汙染和高能耗企業須在明年底前全部退出。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根據規劃,未來雄安將構建連通全國的“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和“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

2018年2月28日,北京至雄安城際鐵路正式開工建設,這是雄安新區第一個重大交通建設項目。該鐵路起自京九鐵路李營站,經北京大興區、北京新機場、霸州市,終至雄安新區,正線全長92.4公里,共設5座車站,總投資約335.3億元。今年9月26日,京雄城際鐵路北京西至大興機場段開通運營,旅客從北京西站乘坐高鐵,最快28分鐘即可抵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雄安这一年:高质量发展样板已露端倪

建設和發展高於市場預期

目前,雄安新區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已經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

比如上述雄安新區的首宗國有建設用地出讓,該地塊位於容東片區西南部,容東片區作為新區先行開發建設區,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啟動區、起步區建設和率先承接提供配套服務保障。

計劃打造的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包括會展中心、商務辦公、酒店、公寓、幼兒園等功能。其中,公寓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服務,主要面向中長期進駐新區辦公的各類人才。

雄安这一年:高质量发展样板已露端倪

這只是新區發展的一個側面。

雄安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玉鑫介紹,新區先行啟動的69個項目分為五大類:雄安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新區全區範圍的主次幹道和重要市政設施建設;植樹造林和治水治汙、水利防洪等生態環境及安全設施建設;新區城鎮地區的地下空間、基礎工程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雄安的建設和發展進程更是高於市場預期的。國泰君安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研報稱,雄安新區的設立正逢中國經濟轉型之期,未來的發展、融資、制度都將有所創新,是深化改革、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的重要支撐。此外,雄安擬建設成為綠色智慧創新開放的國際一流城市,目前已有大量央企產業資本、計算機軟件技術公司、高端裝備製造、電子通信類公司進駐雄安。

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副局長宋濤稱,雄安新區設立或遷入企業,執行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相結合,大力支持符合雄安產業定位和要求的產業准入。

今年5月,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出臺《關於支持新區三縣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高汙染和高能耗企業全部退出,並且區外承接的產業園區和區內轉型升級的企業總部基地基本建成;到2022年,現有傳統產業在經濟中比重大幅下降,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源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的初心,針對新入住的高新企業,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專門開闢北京企業辦理的“綠色通道”。目前,雄安新區本級註冊登記的3190家企業大多來自北京;首批入駐市民服務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業,90%來自北京。

8月30日,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儀式在雄安新區舉行。根據規劃,雄安新區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高端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建設高端高新產業開放發展引領區、數字商務發展示範區、金融創新先行區。

自貿區的設立將成為雄安新區建設與發展的“加速器”,也對雄安新區政務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區要持續深化改革,提升服務水平,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打造雄安創新樣板

創新更是打造“雄安樣板”的關鍵詞。

雄安这一年:高质量发展样板已露端倪

比如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它是雄安新區設立後首個大型城建工程,主要承擔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在建設過程中,服務中心綜合運用BIM(建築信息模型)、CIM(城市信息模型)、被動式建築、綜合管廊等30多項新技術,探索形成了國內建築的創新“試驗田”和未來城市的“樣板示範區”。服務中心內,海綿綠地、生態停車場、人臉聲紋識別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道路等等,“智慧”元素無處不在。

雄安这一年:高质量发展样板已露端倪

此外,雄安已經成為各類高科技的試驗場和練兵場。其中,5G是“智慧雄安”的重要佈局。中國移動5G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中國電信5G應用開放實驗室、中國電信和中興合作的雄安5G示範網聯合實驗室等已在此入駐。

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中國移動就在新區積極推進5G網絡、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研發落地。2017年9月,中國移動在雄安新區部署河北省首個5G基站;今年3月完成雄安新區重點場景、石家莊部分區域的5G網絡覆蓋;4月,中國移動攜手華為成功打通河北省內首個5G電話,實現石家莊與雄安新區跨地市間5G通話。目前,規模更大、覆蓋更廣、性能更強的5G預商用網絡正在規劃中。

在中央提出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之後,雄安新區也很快響應號召。

近日,雄安新區區塊鏈創新發展研討會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舉行。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強調,區塊鏈是雄安新區城市孕育生長的新土壤,新區要力爭成為理論開創者、技術創新者、產業引領者和場景管理者。要使“區塊鏈思維”融入城市基因,切實把握區塊鏈技術與產業迭代升級的大勢,推動區塊鏈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構建社會可信體系,有機融入城市建設、管理和服務等各環節流程,在多領域、多產業打造發力點和增長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