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邁入高等教育大省行列

【編者按】 日前舉行的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我省認真貫徹實施《高等教育法》,深入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加快推動高等教育強省建設,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高校黨建開創新局面

通過認真貫徹實施《高等教育法》,加快推動高等教育強省建設,我省高等教育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高校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末的27所發展至目前的110所,研究生和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20.3萬人,居全國第9位。具有安徽特色的地方應用性高等教育體系基本構建,每年培養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超過20萬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超過45萬人。去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2.2%,高於全國4.1個百分點,邁入高等教育大省行列。

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省高校共舉辦黨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輪訓班46期,對4000餘名高校處級幹部進行全覆蓋培訓,教學效果評優率達94%。 2015年起開展省屬高校綜合考核,對黨建和發展進行雙百分評價,壓緊壓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去年,實現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三級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全覆蓋。紮實開展專題警示教育,省屬高校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1100多場次。

認真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我省不斷強化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對標高校黨建20項重點任務,列出任務清單,開展督查調研,定期盤點調度,推動落地落實。推進省屬高校如期完成“三長”擔任常委(委員)工作,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組織省屬高校修訂黨委常委會、黨委全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119項,修訂完善院(系)黨組織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制度960項,84.3%的院(系)建立了重大問題政治把關具體辦法,各校民主集中制制度得到進一步健全完善。

切實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我省開展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提升行動,首次建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獎補激勵機制,80%的省屬高校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通過了驗收。紮實開展黨建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我省已成為全國6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省之一,14個高校黨組織獲批全國黨建工作示範創建質量創優單位。

內涵發展實現新跨越

注重強化思想政治引領作用。我省高校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成立了12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組織開展“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活動,巡迴授課100餘場次。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條件保障與能力提升計劃,支持建設一批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培養了一批教學示範團隊、教學科研骨幹和青年學術帶頭人。

突出教學中心地位。持續開展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評選表彰工作,舉辦8屆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推動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先後實施“質量工程”“高等教育提升計劃、振興行動計劃”和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等,強化教學中心地位,提升教學整體質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我省圍繞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著力加強創新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改革開放以來,省屬高校培養的“兩院”院士有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5人,長江學者4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4人。同時,大力實施卓越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目前,共立項264項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建設203項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20多個產學研用合作聯盟、479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

執法檢查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激發高等教育內涵性發展活力。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實行“生均+專項”的資金分配管理方式,支持高校進一步加大經費統籌使用自主權,完善培養成本分擔機制,適時調整高校學費標準。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提高社會資金在教育經費總投入中所佔比重。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儘可能把資源配置、經費使用、考評管理等放給學校,讓學校擁有更大辦學自主權。發揮好評價導向作用,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突出素質教育評價,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建立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教育評價體系。

服務經濟邁向新高度

持續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我省建立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調整機制,引導學科群對接產業集群、特色專業對接特色產業。每年定期發佈《本專科專業結構及社會需求分析報告》,引導高校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增設安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停辦停招一批社會需求量小、就業率低的專業。近些年,共建設128個服務支撐地方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專業,新增的應用型專業點佔實際招生專業點總數的42%,應用型學科專業比例達75%以上。

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目前,我省有3所高校入選國家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已立項建設中的有8所特色高水平大學、9所應用型高水平大學、16所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和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31個一流學科。我省出臺《關於深化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創新改革高校人才、科研評價機制,優化科研創新政策環境。加強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組建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建成33個國家級科研平臺、257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和3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紮實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我省大力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現本科高校全覆蓋,獲批的國家級計劃數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兩位。大學生學科和技能競賽實現所有高校和專業全覆蓋,高職院校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總數連續3年居全國前三位,去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獲獎總數位居全國第一位。

執法檢查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分類推動高校提高辦學水平,建立完善的高等學校分類發展政策體系,通過分類設置、分類指導、分類支持、分類評估,引導高等學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有序競爭。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建設一流本科教育,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持續推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繼續加強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聚焦國家戰略要求,著眼安徽發展需要,主動融入“四個一”創新主平臺、“一室一中心”和長三角“五個一”建設。

機制改革迸發新活力

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我省組建高等學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建設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對新入職教師進行崗前培訓,開展在崗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認定,出臺《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認定“雙師型”教師7000餘人。建立教師編制週轉池制度,為具備條件的22所本科高校核增週轉池事業編制6130名。暢通人才調動綠色通道,鼓勵支持應用型學校面向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引進高層次、緊缺性人才。加強年輕優秀教師培養,全省高校教師年齡結構不斷優化,40歲以下的高校教師佔59.7%。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改革考試形式內容與錄取機制,全面實行知分填報志願、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大幅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落實高職分類招考改革工作,以統一的文化素質測試為基礎,結合學生的職業適應性和職業技能水平,全面考察學生綜合素質,合理分類設置錄取條件和制定錄取辦法。

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深化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持續加大對高校放權力度,在全國率先將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全部下放至高校。尊重高校專業設置主體地位,下放高校科研儀器設備政府採購自主權、國有資產處置權限等,其中“地方高校自主開展人才引進和職稱評審”的做法,被國務院作為改革突破和可複製推廣經驗在全國推廣。

執法檢查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新時代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教育管理體系,優化教學體系、創新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法,建立基於學生學習與發展成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機制,施行通專融合,積極建立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專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促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學生自主發展有機結合,促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規範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建立承接海外人才迴流機制,支持省屬高校爭創國家“111計劃”引智基地。進一步深化本科高校編制週轉池制度改革,推進高等職業學校編制週轉池制度改革試點。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優化教師崗位設置結構,細化層級,完善職稱評聘和崗位管理制度,推進崗位統籌管理和動態調控,健全符合高校特點的薪酬分配製度,形成激勵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