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佳侶 科學報國

模範佳侶 科學報國

科學家伉儷邱夷平(左)與林旭。資料圖片

這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模範夫妻,也是在各自學術領域卓有建樹的科學家伉儷。2007年,他倆獲評“上海市科技教育系統比翼雙飛模範佳侶”。

丈夫邱夷平,東華大學特聘教授、原紡織學院院長。妻子林旭,中國科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營養與代謝重點實驗室創始人。他們從知青、工人到科學家,在愛和家國理想中攜手前行,與新中國一起譜寫了自己的人生傳奇。

1977年,他們成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代大學生。1985年,夫妻二人先後赴美求學。

邱夷平和林旭的父母是世交,都是有著光榮革命經歷的老共產黨員,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生死考驗,也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後的風風雨雨。他們對黨和國家有著無限的忠誠,“一定要回國,為祖國服務!”這是父母對邱夷平夫婦的諄諄叮囑。旅美18年後,邱夷平夫婦賣掉了美國的房子,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帶著滿腹知識和一腔報國熱情,回國了。

祖國的發展變化讓他們讚歎,更讓他們有了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邱夷平受聘於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將全部精力投入科研與教學,並在紡織材料領域承擔了眾多國家級課題項目。林旭受聘於中國科學院,在中國人群慢性代謝性疾病相關的營養遺傳因素,以及營養干預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創性重要成果,是國內外營養與代謝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

一心為事業而努力,邱夷平和林旭沒有要自己的孩子。不過,這對伉儷將學生當作生命的延續。“孩子只是基因的延續,但真正能將自己的思想、學術發揚光大的,是學生。”這是兩人的共識。“我應該儘量給學生創造機會,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教育和鍛鍊機會。”

自2011年起,邱夷平每年暑假都帶著一支以專家和研究生為主的團隊,奔赴國家紡織重地——新疆,踏遍天山南北,為當地紡織企業把脈“疑難雜症”,利用學科專業優勢幫助開展紡織技術革新,扶持新疆紡織業的發展。林旭說:“每年‘援疆’剛好是他的生日,只要我有時間就去陪著他,這件事他喜歡做,也很重要,我支持他。”

“我們出生在20世紀50年代,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祖國的命運與我們個人的命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經歷過曲折,體會過所謂的苦,就更覺得新時代的偉大,所以說我們這一代人特別幸福。”邱夷平感嘆,“回國16年了,能有機會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我們特別自豪。”

(本報記者 曹繼軍 本報通訊員 王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