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年輕的我,終於看懂了《海上鋼琴師》

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在國內的重映,擊中了不少影迷的心,也算趕上有生之年系列,終於能在大銀幕重見這部影史經典。

相信只要看過這部電影,沒有人會忘記它的故事。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中國紀念海報 設計:黃海

一切,是從1900年的遊輪弗吉尼亞號開始。

黑人船工丹尼在頭等艙的鋼琴上撿到了一位白人棄嬰,為了紀念新世紀到來,他給孩子取名為“1900”。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從未腳踩陸地的1900,就這麼在漂泊的輪船裡一天天長大。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一次無意之間,從沒碰過鋼琴的1900,竟然旁若無人在鋼琴上彈奏出動人的音符,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

就在所有人都為之震撼的時候,船長警告1900私自彈琴是違反規定的。

而不到十歲的1900只是冷靜地回了一句:F**k the regulations! (去他媽的規定)。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從此,1900與鋼琴結緣,成為了船上的鋼琴師。

他為頭等艙的富人們演奏,也為三等艙的平民帶去撫慰,他為音樂而生,沒有人不為他的音樂所動容。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擁有如此奪目的音樂才華,1900怎麼可能不被人看見?

一次與爵士音樂大師的鋼琴對決之後,1900的光芒再也掩蓋不住。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唱片公司為他而來,音樂摯友勸他迴歸俗世,但他卻始終不願意為了名利而走下這艘船。

直到,一個女孩走入了他的視線,他陷入了愛情之中。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愛情,讓他創作了人生之中最動情的音樂。但可惜,泊岸的女孩終究要走下這艘船。

或許是因為愛情,或許是為了站在遠方凝視自己生活的大海,與心愛的姑娘分離之後,他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下船。

船員們為他送行,摯友送了他一件屬於城市的大衣,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要開始新徵程之時,他卻在下船階梯的中間停住了。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身後是從未離開的船與海洋,眼前是高樓林立的工業化紐約。

1900,轉身走回了船艙。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留下還是離開,在那一剎那間,不僅是1900自己的決定,也是所有觀影者做出的決定。

於是一個不斷縈繞在所有觀影者腦海裡的問題出現了:

為什麼不下船?

在松果君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的時候,這也是一個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對於尚未成年的我來說,既有女孩的地址,又有沒來得及送出去的唱片,追求愛情,不就是此時此刻選擇下船的最佳契機嗎。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他既然選擇堅守船艙,難道不是對新生世界的惶恐,因為他害怕面對不可預知的世界與未來。

那時我以為,是懦弱阻擋了1900下船的腳步。

而如今在影院重看《海上鋼琴師》,松果君似乎突然理解了1900的選擇。

這位沒有過官方身份認證,也從不屬於陸地的漂泊之人,自始至終都只有大海與音樂相伴。

除此之外,都是多餘。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大的世界?我們不知道,但1900知道。

他明白這艘船已經足夠給予他想要的一切。

是這個我們看似貧瘠,甚至狹小的空間,構築起他完整的精神與生活世界。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或許我們可以再問一問自己:

什麼是有限?什麼是無限?

微信

裡有1000+的好友,就可以帶去足夠的安全感?現實是,痛哭過後,再難也要自己消化。

環遊了全世界,就意味著精神的富足?現實是,格子間大概才是真正的歸屬。

擁有5w+的月薪,就說明焦慮不復存在?現實是,沒人會對疊加的慾望SAY NO。

看,總是想要更多的我們,誰都分不清何為有限,何為無限。

在電影裡,1900對摯友說:

阻止我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

而是那些我無法看見的,你明白嗎?

綿延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

我需要看得見世界的盡頭。

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有終,

誰都知道有88個鍵。

鍵盤是有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

琴鍵上可以演奏出無限的音樂。

而跨出這艘船前面的鍵盤,

有無數的琴鍵。無窮無盡。

無限大的鍵盤怎麼彈奏得出音樂?

這不是給凡人彈奏的,是給上帝彈奏的。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對1900來說,沒有盡頭的城市,就是沒有盡頭的琴鍵,怎麼可能彈奏出旋律呢?

如同當一百條的路放在你的面前,該往哪走,誰都無從下手。

我們總要在成千上萬的選擇裡不斷做出選擇,總想把成千上百的路都走一遍。

看起來如此遼闊,但實際上所有人都有著相同的夢想——“愛一個女人,住一所房子,買一塊地,望一處風景,走一條死路”。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看到了嗎?

無限的是慾望,狹隘的是人生,貧瘠的是理想。

如同1900所說“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麼上。冬天害怕夏天的到來,夏天害怕冬天將至”。

而從不豔羨身外之物和旁人的他,永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要的有多少。

這讓人想起前幾天網絡上一個關於拾荒者建城堡的故事。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一位名叫張素英的女人,一直流浪在外,後來她找到一塊空地,用廢棄的材料修建房子。

她幹活麻利,沒有怨言,修了四五年,在樸素的生活裡精緻地活著,完成了一座擁有獨特風格的“城堡”。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只可惜傾其所有建築的城堡,因為違規,被剷除了。連同她對生活的追求一起,摧毀了。

如果說超高的琴技是劇本賦予1900的奇觀,那拋開才華不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1900與張素英的內核是相通的。

他們都在極其有限的空間裡,在追求著自己所能創造的無限。

身邊人有誰真正理解張素英建起的城堡嗎?沒有。就像也沒有人能夠理解不下船去迎接名利的1900一樣。

誰不是流浪世間的拾荒者,只是他們卻選擇了世人看來最不“體面”的方式去擁抱了永恆的孤獨。

而我們還在尋求更多的琴鍵,妄圖彈出無限的樂章。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要住夠大的房子,要有夠廣的人脈,恨不得一腳踏到南極……“夠了”、“停下”,從來不會是蹦入我們腦海的詞彙。

所以重看《海上鋼琴師》,看到的不再是膽小、懦弱和恐懼。

而是孤獨、自知與自由。

就在1900認為“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女人,是一條太長的航程,是一瓶太濃的香水,是一篇無從彈奏的樂章”的時候,我們卻還在盲目地為這一切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我不確定在這樣一個“無限”的時代裡,多少人能夠理解1900看似“有限”的人生。

但回望那個拍攝《海上鋼琴師》的年代,電影銀幕所記錄的,還有不顧一切奔跑的阿甘、衝破牢籠的楚門,在監獄重新活過一次的安迪……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所有的這些人們,

都像《死亡詩社》裡說的那樣:

你們用不著表演,

完全為自己而活吧。

You don't have to perform.

Just make it for yourself.

圖片 ✎ 互聯網

不再年轻的我,终于看懂了《海上钢琴师》

關 / 注 / 松 / 果 拯 / 救 / 無 / 聊

人文 · 藝術 · 生活

Contact us

songguolife@lifeweek.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