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一手牌砸手裡,造船廠倒閉陷入惡性循環,烏克蘭前途堪憂

雖然現在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分庭抗禮,但是在前蘇聯時期這兩個國家卻是最好搭檔,烏克蘭有優良港口,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而俄羅斯則是前蘇聯經濟、技術的主要輸入地,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就是在俄烏合作條件下誕生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創建於1897年,它也被稱為黑海造船廠。這個造船廠的造佔地面積有200萬平方米,可以生產各類船隻1000餘艘,主要包括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和航空母艦,最大的可以製造載重量為1.5萬噸的貨輪。因為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這個造船廠被前蘇聯當作了重點建設對象,它是世界第五大造船廠,也是蘇聯唯一一個具有裝備航母能力的造船廠,這裡被稱為蘇聯航母的搖籃,我們所熟知的“列寧格勒”號、基輔”號、“庫茲涅佐夫”號,都是從這個造船廠誕生的,它同時也是我國“遼寧艦”的出生地。


好好的一手牌砸手裡,造船廠倒閉陷入惡性循環,烏克蘭前途堪憂

​烏克蘭能被選為重要的造船基地,除了地理優勢以外,和當時蘇聯國內發展狀況有一定關係。尼古拉耶夫市在那個年代城市發展相對保守,並沒有太多與外國接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造船工業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當時人口眾多的聖彼得堡擁有4500萬人口,但是這裡是俄羅斯對外交流的窗口,常年對外國遊客開放,所以尼古拉耶夫就成了造船廠的選址地。從1960年開始,黑海造船廠就開始了航母研製,它具備當時歐洲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建造效率也十分突出,平均每三年就有一艘航母下水,這對於當時的蘇聯海軍發展來說極其重要。

好好的一手牌砸手裡,造船廠倒閉陷入惡性循環,烏克蘭前途堪憂

​到了美蘇冷戰時期,軍備競賽讓蘇聯海軍具備了遠洋核作戰的能力,黑海造船廠也進入了全盛時期,工廠在職人員達到了2.5萬,整個城市的活力都被造船廠帶動起來,造船廠的員工能為自己在這裡工作而自豪。但是好景不長,自從蘇聯解體之後,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這個造船廠歸烏克蘭所有。但是由於烏克蘭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準備建造的“瓦良格”號和“烏里揚羅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都被迫停工。在烏克蘭政府的苦苦支撐下,黑海造船廠被分割成了若干個個體,俄羅斯在2010年曾經向烏克蘭政府拋出了橄欖枝,希望可以讓他們來接手這裡,開展航母研製工作,但是烏克蘭拒絕了。

好好的一手牌砸手裡,造船廠倒閉陷入惡性循環,烏克蘭前途堪憂

​2018年7月3號,曾經名震半個世紀的黑海造船廠宣佈破產。當年那些擁有造船技術的工人,因為自己丟了飯碗開始移居到周邊國家,這對於烏克蘭來說是一個人才損失。當年那些造船的設備,現在也只能被當作廢銅爛鐵來處理掉,烏克蘭政府不是不想搞,是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好好的一手牌砸手裡,造船廠倒閉陷入惡性循環,烏克蘭前途堪憂

​烏克蘭為了限制俄羅斯,開始對自己周邊海域進行禁運,卻沒想到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自己的造船廠反而倒閉破產。其實黑海造船廠的衰落,只不過是烏克蘭這幾年發展的一個縮影,經濟問題始終困擾著他們,又想搞錢,又想搞軍事和科技,烏克蘭為了振興經濟,開始變賣自己從蘇聯時期分來的裝備。但是這種方法指標不治本,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這麼折騰,就這樣烏克蘭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加上這幾年歐洲局勢十分複雜,一個不留神自己就會被捲入衝突之中,所以烏克蘭的前途讓人倍感擔憂。(Da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