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来成都,怎能不喝酒?

成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关于成都的慢生活,仿佛人人都在津津乐道。有一句话“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年少该奋斗的时候千万别来成都,

到了该休息的年纪,就来成都吧,最美的风景莫过于这里的慢生活,来了就别走了。多少人舟车劳顿来到成都,体味了那舒适恬静的生活,便一发不可收拾,深深爱上了这个城市。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来成都,怎能不喝酒?

图片源于 Pixabay

他们爱的是一种味道,爱的是一种文化,爱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成都人爱喝金剑南酒,或许是一个人在闲暇之际的独酌,又或许是和三两好友小聚的交杯,他们爱的是金剑南入口的那一份甘洌与刺激,是一种别样的味道。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来成都,怎能不喝酒?

成都人爱看戏,可以是小戏院里草台子戏班唱的下里巴人,也可以是锦江大剧院川剧名师演的阳春白雪,他们爱的是那一声抑扬顿挫的腔调,是一种深远的文化。

成都人爱喝茶,无论是街头巷尾熙熙攘攘的露天茶馆,还是雕梁画栋静谧高雅的茶道会所,他们爱的是那一分舒适和慵懒,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来成都,怎能不喝酒?

图片源于 Pixabay

一座城市,总有那么一些富于传奇的色彩,以衬托这座城市久远的历史,同时也让这座城市的丰富性得以多角度延伸。

谈到文化这玩意儿,得讲究点阳春白雪,得回归传统,得再慢一点,如此则是文化的魅力。以喝酒为例,普通人喝的都是一个应酬,但是到了文化人手里,那就成了酒道。喝酒重在一个品字,否则就是牛饮就是酗酒。玩到极致就玩出了文化,玩出了品味,那一番望、摇、闻、品的程序操作下来,可能性急的人早就一饮而尽拂袖而去了。可见文化就是磨练人心性的一个途径,这样也好。君不见,早就有人抱怨生活节奏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脚步,灵魂一但和身体分离,就是灵魂出窍,那副皮囊就成了行尸走肉。

然而,品茶如同品酒。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来成都,怎能不喝酒?

鹤鸣茶馆在成都人眼里不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茶馆而已了,更像是这个城市的一个符号。有人说,成都是个泡在茶水里的城市,此话当真不假。也有人说成都就是个大茶园,此话也是千真万确。一碗“三花儿”,一把竹椅,喝茶是需要心境的,在成都喝茶其实就是在学习成都人的平和的心境。鹤鸣茶馆内有一对黑漆柱子,上面刻有这么一对烫金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此话何解?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茶客之意当然也不在茶,来鹤鸣茶馆,很多人不仅仅是奔着那一茶一水,闲聊谈心、你来我往才是个中精髓。这和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酒场如出一辙。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来成都,怎能不喝酒?

图片源于 Pixabay

众所周知,剑南春作为川酒的代表性品牌是四川一张闪光的名片,有着浓郁芬芳、厚重深远的文化, 而川剧则是四川传统文化的又一精粹,与川酒一道名扬全国。四川有“无戏不酒”之说。酒不仅增强了川剧正剧的观赏性, 给川剧喜剧更添光彩, 而且还使川剧悲剧喜演 , 寓悲于喜的风格特点更加突出为川剧艺术增辉不少。

谈到川剧那就不得不说变脸,变脸绝活可谓与川剧血脉共生。

依稀记得,第一次欣赏到川剧变脸是在宽窄巷子某个火锅酒楼,跟朋友们正在推杯换盏间,互相搂着肩膀你一杯我一杯的品味着金剑南,正在兴头上,高亢的川剧民调缓缓响起,激情而悠扬。一个精神饱满的川剧演员,双手抱拳从幕后走出来。她头戴一顶红缨行者帽,身着褐色镀金长袖衫,外披绯色鎏金黑边袍,身下是五彩琉璃行云裙,厉眼浓眉,给人以力量感。随着悠扬的曲调流转,她一个转身,长袖一挥,越过头顶,一抚而过,身子一颤,顷刻间变成了一张色如金剑南酒瓶的红满脸,怒目圆睁,仿佛在谴责奸佞小人。见那大师忽地一转身,长袖往后一甩,在脸上一抹,又是一张脸,蓝色中夹杂着白色,凶神恶煞,桀骜不驯,好像做错了事,对别人的谴责不屑一顾。“扑哧”——随着口里吐出一团艳丽的火焰,川剧演员在一瞬间又变了两张脸谱!看客们高举手中的酒杯连声叫好,顺势将杯中的金剑南一饮而尽,只有如烈火般的金剑南才能与这沸腾的场景般配。饮毕,有人笑道:“你看,你的脸跟大师变的一样红了。”一片欢声笑语。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来成都,怎能不喝酒?

常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世上有,戏上有”,“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也。看川剧折子戏的纷纷扰扰,也看到现实生活的众生百态。吃盖碗”三花儿“的苦尽甘来,也吃出兼收并蓄的文化气息。品金剑南的甘冽劲爽,又未尝不是体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