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硬骨,難啃也得啃

價格硬骨,難啃也得啃

如果把行政壟斷與價格管制同時或同步取消,或者先取消行政壟斷,再取消價格管制,理想狀況下競爭者增加,市場變得更自由,這些商品的價格最終可能會降低,普通民眾會得到實惠。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14日《南方週末》)

日前,國家發改委公佈《中央定價目錄》(修訂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9年12月3日,刪除了近年來已經明確放開價格或取消收費的定價項目,只保留配送電、油氣與某些郵政服務等少量項目。所以,嚴格講,這不是取消價格管制,而是對已取消的價格管制進行確認。

不過,換個思路看,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從學理上看,價格管制是不可取的,將價格管制到市價之下,會有一系列扭曲市場的後果。譬如,不讓牛肉粉漲價,店家就只能通過減量的方式變相漲價,因為牛肉粉是自由競爭的,也就是說沒有壟斷租金,店家承受不起不漲價。如果不能減量,降低質量也是一種可能。如果既不能加量也不能降低質量,那就會出現“短缺”,價格競爭+排隊、走後門等非價格競爭就會取代價格競爭。那麼,價管怎麼還會存在呢?

除了觀念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對一些商品尤其是生產要素的價格管制是歷史形成的,當初都有很好的“理由”,甚至有輿論支持。即使取得了價格改革的共識,先取消哪個,後取消哪個,如何選擇取消的具體路徑……凝聚這些問題的共識並不容易。最終價格改革選取的一定是阻力最小的路徑,先易後難,先吃肉,後喝湯,再啃骨頭,最難啃的骨頭留到最後。

硬骨頭難啃也得啃。剩下的骨頭硬在哪裡?看保留價管的配送電、油氣與某些郵政服務等,這些對生產要素的價管有很大的特殊性:一方面因為管網自然壟斷、關係國計民生、公益性需要等各種原因保留了行政壟斷,這使得這些企業有壟斷租金,即行政壟斷下自主定價與放開後的市價有一個差價;另一方面又對這些保留了行政壟斷的商品實行價管,降至比行政壟斷下自主定價低的水平。如果保留行政壟斷,那取消價管的難點在於普通民眾的經濟承受力,因為只取消價管,這些商品大概率會漲價。那麼就只能保留價管了嗎?

也不是。如果把行政壟斷與價格管制同時或同步取消,或者先取消行政壟斷,再取消價格管制,理想狀況下競爭者增加,市場變得更自由,這些商品的價格最終可能會降低,普通民眾會得到實惠。這就是自我革命了。現行反壟斷法有“行政機關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規定”,反的就是行政壟斷。

開放市場、放開准入、自由競爭,正是市場化的核心。具體而言,市場化可以分為產權改革與價格改革,前者包括保護私有產權、放開市場讓民企外企進入、國營企業變國有企業、國資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等;後者就是放開商品、服務與生產要素的價格、讓市場決定。這兩個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分離,但最終必須同步,加上法治的“護航”,才能建立健康的市場經濟。

南方週末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